首頁 > 範文大全 > 計劃方案 > 農業工作思路及春季農業工作打算

農業工作思路及春季農業工作打算

手機:M版  分類:計劃方案  編輯:小景

農業工作思路及春季農業工作打算 標籤:黨務工作 辦公室工作 找工作 工作經驗 銷售工作

  落實惠農政策創新工作思路

  努力實現農業工作開門紅

  ——新洲區2006年農業工作思路及春季農業工作打算

  武漢市新洲區人民政府

  (2006年2月25日)

  各位領導:

  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基礎產業,必須始終抓緊抓好。新洲是一個農業大區,農業在區域經濟中佔有很重要的比重。近幾年來,新洲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建設都市農業大區為目標,以農民增收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面向市場,尊重規律,大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不斷加快了都市農業建設步伐,使農業農村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2月16日召開了市委常委會議,專題研究2005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今天,市政府又召開全市農村工作座談會,這對各區做好“三農”工作是一個較大的鼓舞。下面根據會議的安排,我將新洲區2005年“三農”工作思路及春季農業工作打算向在座的各位領導作一個簡要彙報。不妥之處,敬請市領導批評指正。

  一、2005年農業和農村工作思路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面向兩大市場,尊重客觀規律,堅持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突出板塊基地(農業園區)和龍頭企業,統籌各類要素,優化區域布局,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和農村城鎮化,加快都市農業大區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二)奮鬥目標

  無公害蔬菜常年園18.5萬畝,總產150萬噸;雙孢蘑菇800萬平方米,總產7萬噸;生豬65萬頭,肉類總產5萬噸;良種蛋雞860萬隻,總產6萬噸;無公害水產品7萬畝,總產7.4萬噸;龍頭企業帶動生產基地達到50%;農業產業化經營覆蓋率達到50%;新轉移農村勞動力1萬人,力爭農民打工收入占純收入的40%;農村從事非農產業的農戶達到40%;農業增加值由2004年的21.03億元增加到21.97億元;農民人平純收入由2004年的3590元增加到3841元。

  (三)工作措施

  1、落實三農扶持政策,充分調動農民務農的積極性。今年,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相繼出台了中央1號和省委1號文件,這兩份文件含金量較高,有很多惠農政策,作為農業大區的新洲,我們將認真貫徹上級會議和文件精神,加大以良種補貼、糧食直補、購機補貼和糧食最低保護價等政策的執行力度,加強農村經營管理,嚴格規範涉農收費,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認真落實化解村級債務政策,加快推進村級債務化解;全面總結徐古改革經驗,積極穩妥地推進街鎮綜合配套改革;完善國有農場改革,促進農場更好更快的發展;嚴格農村基本農田保護,完善農村土地二輪延包,確保5月底以前全面完成,千方百計調動農民務農的積極性。

  2、調優農業產業結構,構建都市農業大區框架。一是圍繞六大產業抓調整,在蔬菜產業方面,以雙柳10萬畝無公害蔬菜產業園為主,逐步帶動李集、邾城等地蔬菜產業的優化升級;在食用菌方面:以武漢長華公司為龍頭,以徐古為核心,推進東北部山區和丘陵崗地農民種植雙孢菇。在畜禽產業方面,以陽邏昇陽公司為龍頭,引導農民飼養肉牛、水禽和特色動物,興建專業化、集約化的養殖小區。在魚類產業方面,以三大水產板塊為重點,大力建設“三帶(周武線、新施線、陽大線)三區”(漲渡湖生態旅遊園區、武湖休閑園區、特色加工區),做強做優魚類產業;在林竹產業方面,以東部山區和丘陵崗地為主體,引導農民發展公益林、商品林。二是圍繞市場需求抓調整,瞄準鮮食型、加工型、專用型的農產品,積極引進和開發新品種,滿足城鄉居民消費和企業的需求;三是圍繞糧食自給抓調整,繼續調減小麥、中稻等作物,擴大雙季稻和糧經兼用型作物,確保糧食安全;四是圍繞避災節本抓調整,壓縮高耗水作物,擴大節水型、耐旱型作物,變被動抗災為主動避災,發展節水避災減災農業;五是圍繞特色產品抓調整,着力提純複壯舊街的藥材、陽邏的扁豆、汪集孔埠的土豆、李集的小香蔥等;六是圍繞文化底蘊抓調整,突出民俗文化之旅、農家休閑之旅、孔學文化之旅,引導區內外資本開發道觀河、將軍山、漲渡湖、桃花湖、七仙湖等重點景區;突出發展農家樂,重點抓好以陽大、新施、新道公路沿線為主的農家樂項目建設,發展鄉村休閑農作和生態旅遊,構建都市農業大區框架。

  3、扶持培育龍頭企業,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龍頭企業是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體,是連接農民和聯繫市場的橋樑。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結合我區優勢產業帶和重點建制鎮的布局實際,以實施“四個一批”(引進、扶持、改造、發展)為重點,以民營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為取向,優化區域環境,發展龍頭企業,扶持以雙柳農產品加工、昇陽食品、徐古長華、漲渡湖中創食品、三店大興等為主的龍頭企業,進一步鼓勵和支持民眾創業,引進和培育一批生產型、加工型和流通型的龍頭企業,並運用政策、資金等要素,引導企業向園區和小城鎮聚集,共享基礎和環境設施,降低建設和生產成本,實現企業集群和專業化分工,同時,積極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4、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省委、省政府確定2005年為農業實用技術落實年。按照這個要求,重點在綜合技術抓優化、關鍵技術抓量化、實用技術抓簡化上下功夫。一是推廣先進實用技術,重點是推廣良種應用、設施農業、三高三省、輕型簡化栽培、良田良法良制配套、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病蟲草鼠害防治、綜合防災抗災等技術;二是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檢驗檢測標準和農產品質量認證體系,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三是探索發展循環經濟,引導科研部門、農村經營戶建立示範基地,推廣生態模式,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增強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素質和效益。

  5、推進農村勞力轉移,增加廣大農民非農收入。要想富裕農民,就必須轉移農民、減少農民。2005年,全區在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陽光工程”這條渠道,以農廣校、技校、商校、二職高等為基地,加強對農民職業技能和轉移就業培訓,提高其素質和崗位技能,挖掘農業內部和外部的就業空間,進一步壯大區級勞動力中介組織,完善區街兩級勞動力市場網絡,建立健全社會化的勞動力服務網絡體系,加大本區域內用工協調,大力扶持培育農村二、三產業,加快全區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進程,力爭2005年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達到1.3萬人,增加廣大農民的現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

  6、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新洲是一個農業大區,地形地貌特殊,自然災害頻繁,農業難以擺脫靠天收的現狀。2005年重點是加固連江支堤,啟動堤防達標工程,完成7座水病險水庫整險,更新改造4處大型泵站,建設蓄水4萬方以上當家塘50口,引導農民對直接受益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工投勞;加快改造等級公路20.9公里,硬化村級公路200公里;加強體育硬件和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有線電視進村入戶,提高寬帶、數字電視普及程度;利用農業部能源國債項目,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2100口;加快小型農村水利工程和農村小型基礎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7、加大引資引項力度,提高農業對外開放水平。一是創新優勢環境,在軟環境建設方面,始終將抓好招商引資作為要務之要務、重點之重點、中心之中心,凡是區域以外的資金就積極地去引,區域以外的項目就努力去爭,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在硬環境建設方面,加快區街兩級的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完善區域城鎮功能,提高城鎮建設品味,為投資創業者提供通訊、傳媒、電力、交通、金融和信息服務。二是建搭招商引資引智平台,以規劃建設各類農業園區、農產品加工區、農產品市場和工業園區為主要載體,完善配套設施和落實優惠政策,大力改善軟硬環境,增強投資的吸引力。三是加大項目包裝推介力度,抓住國家投資農業和外商投資重點,積極推介區內優勢資源和項目,引進區外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盤活農村存量資源。四是加大跟蹤協調服務力度。對已申報的項目和簽約的意向項目,建立領導聯繫和跟蹤協調服務制度,確保項目早日立項、早日開工、早日見效。

  8、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按照“一主三化”戰略的思路,依託武漢這個大都市,跳出農業抓農業,跳出農業抓農村經濟,實行城鄉統籌、區域統籌和街(鎮)村統籌,合理配置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一是統籌城鄉規劃與建設,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城鎮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農村公共事業和社會保障等,統一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規劃,統籌建設。二是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按照現代經濟發展規律,進一步優化工業結構,推進產業集聚升級,完善技改扶持政策,引導企業做大做強,同時,加快發展以旅遊、商貿流通、金融信息服務等為主的第三產業,構築產業發展新優勢,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完善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構建都市農業新框架。通過整合城鄉各種資源,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形成城鄉聯動、產業共興的局面。三是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重點加強農民就業服務,建立和完善農村養老、合作醫療、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等制度,同時,大力發展城鄉教文衛事業,確保社會穩定和事業發展。四是加快相關制度改革,以戶籍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制度、務工環境、子女入學、農村公共投入為重點,建立城鄉同等的國民待遇,努力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2005年春季農業工作打算

  一年之季在於春。春季主動,全年主動。為了實現2005年農業工作開門紅,在當前春季農業工作中,我們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着力:

  1、制定區委1號文件。根據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以及即將出台的市委1號文件,區委、區政府將組織涉農部門負責人學習,吃透精神,領會實質,並召集相關部門負責人討論,聽取意見,集思廣益,認真研究,高標準、高質量地制定2005年區委1號文件,以此推動全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2、抓好農業“五春”工作。以春播、春調、春繁、春防、春管五春為主,引導農民淡化節日氣氛,及早謀划2005年春耕生產,同時,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基層傳播抗災知識,引導農民開展以清溝、施肥、防病為主的田間管理,防治好動物疫病,減輕災害損失。2005年全區規劃種植早稻26萬畝,棉花10萬畝,蔬菜16.5萬畝,花生2.5萬畝,中一季稻11萬畝,玉米及其他2萬畝,在田作物清溝達38萬畝次,施肥達26萬畝次,防病達29萬畝次。

  3、備足春播春調農資。組織區農業、供銷等部門,發揮農資購銷的主渠道作用,廣泛籌措資金,組織人員跑市場、摸信息,多方採購種子、農膜、肥料、農械等生產資料,做到質優價廉、數量充足。目前,全區已備優質種子190噸,肥料55000噸,農膜780噸,農藥300噸,農械11000台套,基本能滿足廣大農民春耕生產的需求。

  4、開展各種支農服務。以開展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動員街鎮場區、相關涉農部門幹部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實行重心下移,開展各種支農服務。一是組織千名幹部下基層,指導和幫助基層開展農業春播春調、農村土地二輪延包等工作;二是開展農村小康建設,利用市派工作隊和區派工作組,組織幹部進駐貧困村,幫助貧困村開展工作;三是搞好技術進村入戶,動員農口相關業務部門以技術培訓、電視講座、送科技下鄉等為途徑,千方百計搞好技術服務;四是籌措春耕生產資金,動員區信合、財政、農發行等部門,多方籌措資金,改善金融服務,幫助農民和企業解決缺資的困難。

  5、推進農產品產銷銜接。一方面組織街鎮場區和相關涉農部門幹部跑市場、摸信息,進一步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另一方面加大對本地、本市30多家龍頭企業的銜接,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銷定產,切實解除農民調整的後顧之憂。

  6、組織護春打假行動。進一步動員區技監、工商、農業等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組織執法人員深入各大市場,開展拉網式地農資大抽查,沒收假冒偽劣和未審定的種子,取締無證經營的農戶,妥善受理和處理農民投拆,依法打擊違法經營者,切實保護廣大農民的利益。

您正在瀏覽: 農業工作思路及春季農業工作打算
網友評論
農業工作思路及春季農業工作打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