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計劃方案 > 某縣農業農村工作思路

某縣農業農村工作思路

手機:M版  分類:計劃方案  編輯:pp958

某縣農業農村工作思路 標籤:黨務工作 辦公室工作 找工作 工作經驗 銷售工作

  2005年,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堅持以農民增收為中心,加大項目推進力度,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深化農村配套改革,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村大局保持穩定。但發展中的矛盾依然突出,潛在的問題錯綜複雜,產業結構調整難度加大,龍頭企業規模小、帶動力不強,農村債務呈上升勢頭,農民負擔“反彈”壓力不斷加大,稅費改革的滯后矛盾逐步凸現。面對三農”工作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必須審時度勢,解放思想,調整思路,創新觀念,跳出農業抓農業,走出農村抓農村,用新舉措、新辦法解決“三農”工作中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

  2006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承上啟下之年,是實現“雙倍”目標的關鍵之年,搞好2006年全縣農業和農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對我縣明年的農業農村工作提出以下思路。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目標,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三農”工作,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黨的農村基本政策,大力實施“三化”戰略(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切實抓好“五大重點”(農產品加工流通、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結構調整、勞動力轉移、深化農村改革),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擴大農民就業,加快科技進步,深化農村配套改革,強化對農業的支持保護,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力爭實現農民收入較快增長,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加快小康社會建設進程奠定基礎。

  二、主要預期目標

  1、農業總產值34.5億元,增幅7%;

  2、一產增加值16.8億元,增幅6.5%;

  3、農民人均純收入4690元,增幅8%。

  三、關鍵措施

  1、以農產品加工流通為突破點,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一是大力招商引資,狠抓項目引進。要完善招商引資協調機制、工作目標責任制和實績考核制度;要加強協調與聯繫,形成合力,採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等一系列措施,引進一批重點農業招商項目。確保全年新建投入在200萬元以上農業項目35個,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5個,1000萬元以上項目1個,力爭全年完成合同利用外資5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00萬美元。二是興辦龍頭企業,發展精深加工。鼓勵和引導現有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開發引進各種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努力提高加工能力和水平。同時,要大力啟動民資、引進外資,聚合各種生產要素,興辦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要重點抓好林木板材、水產品、畜禽、蔬菜、糧食等主導產品加工,做大做強方圓禽業、恆通藕業、華德米業、紅梅乳業、新綠源羊業等一批重點加工企業。三是狠抓市場開拓,拓展流通渠道。堅持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一起抓,繼續加大縣內的恆濟荷藕、蔣營水產、上岡畜禽、岡東蔬菜、岡西家禽等特色市場的建設規模,完善市場功能,同時,擴大上海及蘇南大中城市市場,主攻珠三角市場,發展外銷窗口,構建農產品生產基地與市場連接的綠色通道。大力發展超市農業,放大名牌效益,力爭使更多的農產品打入農工商、家樂福等綠色食品超市。加快發展網上交易,拓展外銷渠道,擴大農產品出口。四是培壯龍頭企業,實現農企“雙贏”。要突出重點,扶持農產品加工業和流通業的發展,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建立科學的現代企業運行機制和管理機制,建立健全龍頭企業與農戶合同收購、二次返利、參股分紅等多種形式的利益連續機制,輻射帶動更多的農戶,促進農民與企業“雙贏”。

  2、以培育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為帶動點,提高農民進入市場化組織程度。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村千家萬戶聯繫市場的橋樑,是農民進入市場的通行證。要鼓勵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依託優勢產業,與農業龍頭企業緊密結合,積極開拓市場,真正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金橋”。首先,成立全縣農村經濟合作社,設立專門機構,專人辦公,建章立制,對外開展合作,對內指導服務,成為全縣合作經濟組織領頭雁。其次,在全縣範圍內鼓勵扶持成立各種專業合作組織,統一“着裝”,特別是根據縣有關部門職能,組建各類專業協會,帶領農民闖市場、跑碼頭。2005年,在全縣新建農村專業合作組織5家的基礎上,重點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規範化建設,加強指導服務,並要選擇市級和省級3—5家運作有序、帶動力強的合作組織給予重點扶持。第三,大力發展農民經紀人隊伍。要鼓勵頭腦靈活、市場經驗豐富、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農村能人成立營銷公司,幫助他們利用原有工業銷售網絡,在各大城市設立銷售窗口,擴大規模,壯大實力。當年新增經紀人3000人以上。

  3、以調整產業結構為承載點,做強農業塊狀經濟。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新階段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農業結構調整的方向,要堅持市場取向,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走精化、細化、集約化、產業化的道路。一是強化區域布局的調整。堅持因地制宜、發展優勢、高產高效、規模經營的原則,突出分類指導,增強區域特色。我縣西部水產、東部蔬菜、中部畜禽、糧食的區域特色已經形成,2005年,要在塊狀經濟板塊的培強上做文章,西部沿盪要着力在觀光農業、旅遊農業上動腦筋,中部內圩要在高效農業、無公害農業上花力氣,東部沿崗要在綠色農業、生態農業上下功夫。二是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養殖業,堅持把畜牧業作為一個產業來抓,以大力發展食草畜禽、節糧型動物為突破口,着力培植草雞、毛兔、山羊、奶牛、三元雜交豬等五大特色養殖基地。充分發揮沿盪水產養殖優勢,大力發展河蟹、蝦、鱉等特種水產品養殖,放大優勢。三是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積極發展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要加快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種植業上要大力發展優質專用小麥,雜交稻制種、優質無公害稻米、“雙低”油菜、高品質棉花、無公害特經蔬菜等;養殖業上大力發展西德毛兔、波爾山羊、三元雜交豬、良種肉蛋雞等品種,通過加快產品結構調整,不斷培植農業新的增長點。

  4、以農民技能培訓為切入點,加快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步伐。要加強對農民技能培訓的領導,加大對農民技能培訓的投入力度,建立補助政策,形成政府補助一點、用人單位分擔一點、培訓機構減免一點、農民本人承擔一點的投入機制,建立“培訓——用工——就業”三位一體的模式。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工程。2005年,計劃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2萬名。同時,要加快面向廣大農村勞動力和全縣所有用工單位的信息網絡建設,定期舉辦各種勞務需求活動,加快農業勞動力的轉移步伐。突出“五個一批”:一是引導農民進城,轉化一批。要遵循“政府引導、市場產業支撐”的原則,努力抓好縣城和農村中心鎮的擴容、改造工作,提高城鎮對農民的吸納能力。同時,加大就業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基礎教育的改革,取消農民進城的各種不合理收費,降低農民進城成本。二是引導農民在農業內部轉移,消化一批。要樹立大農業的觀念,立足於農村,創造條件,就地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淺層次轉移,為高層次轉移、徹底轉移創造條件。三是發展民營經濟,分流一批。可採取政策促動、服務推動、園區拉動、能人帶動“四動並舉”的辦法,大力發展就業空間,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四是支持各種所有制企業招收農民工,安置一批。要加大招商引資,發展勞力密集型企業,促進轉移。五是拓展勞務市場,輸出一批。有關部門要協調運作,正確引導,規範管理,積極組織勞務輸出,實現勞動力有序流動。確保全年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達1.5萬人。

  5、以維護農民利益為立足點,繼續深化農村各項改革。一是積極開展土地換社保試點,深化土地使用和流轉制度改革。制定出台被征地農(居)民社會保障辦法,並選擇試點,穩妥推進,保證失地農民“少有所助、青有所望、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故有所恤、困難有救濟、生活有保障”,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嚴格按照《農業法》和《土地承包法》的規定,加強督查,進一步完善二輪承包工作;加強對基本農田的保護,有效制止非法佔用耕地的行為;加強對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引導和規範化管理,推進土地使用權的合理有序流轉,促進土地流轉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二是深化農村財務制度改革。在繼續實行村級會計委託代理制的基礎上,深化財務管理電算化,進一步完善村公益事業資金的收支管理,嚴格實行村公益事業資金收支預決算制度。積極探索化解村級債務新舉措施、新辦法,嚴禁發生新債務,確保全年化解4500萬元,使村級債務下降30%。對全縣財務管理混亂的20個村實行“村財鎮管縣監控”,確保限期糾改到位。三是深化農技(經)隊伍改革。結合事業單位改革,堅持公益性和經營性原則,儘快出台農技(經)隊伍改革方案,使他們吃下定心丸,穩定農技(經)隊伍,真正發揮其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服務的職能作用。四是深化農村稅費改革,鞏固稅費改革成果,取消各類沒有法律依據的行政性收費和達標升級活動,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您正在瀏覽: 某縣農業農村工作思路
網友評論
某縣農業農村工作思路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