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紅影黛姿瀟湘月

紅影黛姿瀟湘月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小注:此文為2005年所作,原文基本上沒動,修正了一些標點符號。

  《夢 鄉》

  風中清笛在牽引着故鄉的方向

  輕輕回顧,不變的是那永遠揮不去的微笑

  空谷絕響激拍着那小鹿的胸懷

  心兒喲~原來你在這裡是透明的啊

  他映着遠山懷裡的一滴殘陽血

  把寂寞的天空照亮

  蝴蝶啜着清香與綠葉握手

  青山隔着茜紗與綠葉說著天遙地遠的故鄉

  你如花似煙的身影在翠微上編織着碎夢

  風輕輕的問了一句

  你也來了么

  *************************************

  能夠體驗到悲劇的美,我想在感情的路上才能看的更高,走的更遠。

  -- 題記

  紅學精深,人言:“治國齊家,以積極心態細究,皆可受益。”對於這些大學問,不敢妄論。人生是在矛盾中前進,以心照心,方能認人為準,所謂“攻心為上”。我想,面對一本好書亦是如此。書中一些人物的人性亮點,就像夜空中一顆顆星辰,照耀着人們的心房。在人際交往的角度上可以說是在進攻你的心房。個人所好,覺得林黛玉的品質折射出的光亮較為悅目!對紅樓夢這本書無法釋懷的情結亦非偶然,孩提的記憶里大概七八歲時,這部書名第一次進入耳中,那時鄰家有個比我大四五歲的女孩跟奶奶作伴,有天晚上跟奶奶閑聊中說:“看了紅樓夢,得了相思病”當時懵懂意識里閃過一絲驚恐、好奇。長大后因一次機緣親身大觀園遊玩了一番。那雖是一個真假摻半的紅塵一夢,但行走其間隱隱也有種空靈尋夢的感覺。

  寶玉、黛玉二人所發生的愛情,我想寶玉在現代人的愛情觀中,認同的人不多。因為他雖然目標是黛玉,卻不是很專情,當然,社會與家庭環境起着決定因素,使得人們對他有着“可恕不可恕”的情結。正如書中說他“亦正亦邪”“…所余之秀氣,漫無所歸……”雖然封建制度下男女不平等,曹雪芹還是在人性上為寶玉留了條後路。事物都有兩面性,愛情是超越理性的,從古至今“唯一性”這三個字在人們愛情觀的精神世界里構成了不可抗拒、不可替代、無以言傳的美妙境界。男女之間有着太多的令人動心的情愫,使人們感動於千載之下且義無返顧。人們對愛情觀產生的對比性也就成為了那些凄美愛情的痛苦根源。千紅一“哭”萬艷同“悲”書中黛玉的哭從側面反映着那個時代女人對自尊、平等、自由的種子開始萌芽。

  十二釵正冊,林黛玉排在首位,書中個性鮮明。曹雪芹喜愛她,揣想他定經歷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之前有朋友說:寶玉只是女媧補天時所剩一塊石頭,黛玉還錯情了。真寶玉在南京甄府。這個倒不難驗證,書中《枉凝眉》寫到“……俺只念木石前盟“我以為甄寶玉作者隱指的是他自己,賈寶玉是他內心真實情感的寄託延續,包勇投靠賈府時說:“就有什麼來引誘他,他也不動心,如今漸漸能幫老爺料理家事了。由此不禁令人揣想曹雪芹曾家遭變故,家道中落。(此為八十回以後的事,但也可能是作者有意流露曹雪芹的家境)從而體會到昔日戀情的真切感。純情浸愛也就在黛玉身上被他刻畫的淋漓盡致。

  故事的發展以寶玉、黛玉不屑仕官,追求自由的叛逆個性,來渲泄對當時封建制度的不滿也是情理中的動機了。不然是不可能把一個痴情女子的情絲細理刻化的淋漓盡致!她的愛情是個悲劇,但曹雪芹其實是給了她一個很好的歸宿,保留了她純潔的理想主義愛情。堅強的活着有時確比死更需要勇氣,但她的死我想:正因為她太有靈性了,她有感覺的“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她純潔的愛情人格里的萌生的那種自尊令她接受不了無愛可活下去理由。同時她又明白自己的愛情希望沒人會給她,既使寶玉也是有心無力,也給不了她希望。所以她寧可去死也不屑看俗世的不公濁氣把自己包圍。這個敢愛敢恨的女人其實從愛情角度說是幸福的,她得到了寶玉的鐘愛,後人的認可。“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的品質也就得以順理流芳。

  林黛玉可貴在“情真意切”四個字上,也正是這四字牽引出一個女子面對愛情,真實性格的流露:多疑、多愁、多淚。但這並不能說明她就是心胸狹隘,難以相處。看一個人的真實性情,看她對她朋友的態度。書中第二十回,史湘雲與黛玉玩笑:“你敢挑寶姐姐的短處,就算你是好的……”后黛玉與她追打嬉戲、玩笑風生。晚間“史湘雲仍往黛玉房中安歇”。若是論常倫間親情的疏遠度,湘雲跟惜、迎、探要近些。跟黛玉玩笑同寢,這說明史湘雲在這群女子中還是較欣賞黛玉人品為人的。還有對寶釵的一段話:"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只當你心裡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競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寶釵可說是她愛情路上的對手,對寶釵可見也是心不設防的去真誠交心了。有人說黛玉心眼小,黛玉的孑然身世使她在當時環境中顯出的所謂“小心眼”其實是女人的天性在維護自己的自尊、維護着自己的愛情。我以為她的小心眼應以可愛率真的眼光去看。至於她的多疑,更是無理由可非議,完全正常。愛是不能分享的,所以也是自私的,“歸自己私有”,她怕失去她的愛,自然有捍衛意識。當然如果她的多疑不理性,比如對襲人晴雯等也懷疑,那她就有些神經質了。對於愛情而言,她的這種多疑恰恰反映出了一個女人對意中人的“情真意切”。

  再說黛玉喜散不喜聚,她認為:‘聚時歡樂,散后尤為冷清’,反映出她不慕浮華的品性。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愛情要想穩固,我想這種品性應是每個人心靈所必需的一種責任。有人會說那寶釵就較為大度。這個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寶釵固然聰明圓滑,心地也善良。但在為人品性上她還是較黛玉少一份真。眾所周知,寶釵是大商家出身,黛玉是離任鹽官家庭出身,可想而知寶釵的大度是環境因素造就的,是種世故大度。在寶釵、黛玉二者當中,如果一個女人要為她兒子選媳婦,我想大多會選寶釵,於情不容,於理卻合。因為一個大度圓滑,理性的女人會助一個男人成就事業少挫折,在物質上趨於安定。但是賢良的品格並不等同於愛情。其實真的才最可貴。黛玉以她的情真意切得到了寶玉的心。寶釵得到了寶玉的人,但最終的婚姻還是有名無實,令人婉惜又無柰。

  書中黛玉的又一大靚點就是黛玉的才華!黛玉是個詩性的女子,她的詩詞可說是:“以情為魂,以玉為骨”,題匾詩、海棠詩、詠菊、葬花吟等等,展現出她清奇脫俗的風格。黛玉的才華較寶釵的要稍勝一籌,書中第三十八回,寶釵將史湘雲邀往蘅蕪院安歇,幫湘雲出主意,出題。她可說是比黛玉早一天知道菊花詩題材,但次日還是:“李紈笑道: "等我從公評來.通篇看來,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評:<<詠菊>>第一,<<問菊>>第二,<<菊夢>>第三,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惱不得要推瀟湘妃子為魁了,然後<<簪菊> ><<對菊>><<供菊>><<畫菊>><<憶菊>>次之。”

  黛玉對朋友也是很真誠的,臨終時紫娟為她鳴不平,傷心哭泣,書中情節:“紫鵑已知八九,“但這些人怎麼竟這樣狠毒冷淡!”“李紈忙問:“怎麼樣?”紫鵑欲說話時,惟有喉中哽咽的分兒,卻一字說不出。那眼淚一似斷線珍珠一般,只將一隻手回過去指着黛玉。李紈看了紫鵑這般光景,更覺心酸,也不再問,連忙走過來。”黛玉稱她為妹妹,“黛玉又說道:“妹妹,我這裡並沒親人。我的身子是乾淨的,你好歹叫他們送我回去。””可見對於朋友她也是付出了真情!

  黛玉在一個泱泱封建時代里是可悲的,但絕對是可貴的。雖然她有着絕代姿容,但她內在的才華美更令人敬重。就像萬萬年時間的無涯里,你偶然遇見的一棵不知名,開着純潔花兒的小草,質樸但不張揚。那是一種紅塵中難得的唯美。

  “木秀與“林”風必摧之”,一抔凈士掩風流,她走了,帶着痴情遺恨,遠離了紅塵幻影,遠離了紛爭,遠離了偏見;再也不必勞心去寫那些“燕妒鶯慚,桃羞杏讓”的詩詞;鳥兒們也不必聽到那悲切的哭聲而滿地驚飛;再也不必咳那“相思血”;也不用夜裡痴魂驚惡夢;不用再受那杯弓蛇影卿絕粒的折磨;也不必再用無力的纖纖玉手去焚那痴情稿子了。

  人活着總想證明點什麼,林黛玉以她的執着去證明了愛情在生命中的價值。

您正在瀏覽: 紅影黛姿瀟湘月
網友評論
紅影黛姿瀟湘月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