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不是桃源勝似桃源

不是桃源勝似桃源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小景

  不是桃源 勝似桃源

  文 / 林海雪狐

  農墩石,好地方,不是桃源,勝似桃源。這是我去過農墩石——這個位於大別山北路山口,六萬寨腳下的小村落之後,給我留下的最主要的印象。

  晉代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一幅寧靜優美、自由淳樸、和諧安樂的一個世外桃源的圖畫。“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或逢桃花林,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而當你若不注意,由上土市、漫水河順路而下,車過鹿吐石鋪小集鎮駛向落兒嶺時,你根本不會注意到這個“318”省道對面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落的,即使看到了,你也許只會覺得那只是一些零零落落的農家莊舍吧,你更不會知道從哪裡可以進入這個小村落呢!其實,車過鹿吐石鋪小街后,下行不到二百米的地方,有一座小小水泥橋,駛過橋時,你仍然不會看到什麼特別之處,可是當你穿過一小段大約50米的小山口時,哇!你簡直會有一種別有洞天的感覺,這是怎樣一幅美麗的圖景啊!熱鬧與靜謐、隨性和刻意、自然與人文,那麼完美地完美結合在一起,無疑會給你一種“如在畫中”的感覺呢。

  我在那時,反正是又自然地想起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那裡面的描寫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而所有的這些描寫,與我們今天這靜謐的小山村——農墩石,這個偷閑於現代社會的小村落相比,怕也有點自愧弗如了吧?

  一條小水泥路從村西通向村東頭,不太寬也不太窄,就像一條飄忽的乳白色的綢帶,隨風逶迤,自然順暢。水泥路兩旁,坐落着連成排或自成單元鄉村小別墅,裝飾講究、新潮典雅。這些房屋大多因勢而建,依山傍水。其間也留有一些雖有些年齡但卻相當硬朗的老式磚瓦房,白牆黑瓦,裝飾一新,點綴於小洋樓之間,給人一種參差錯落、相映成趣的自然美的享受。水泥路外側的“墩子”上,幾家農戶還把房舍建在農田或水塘的旁邊,房子的一部分就立在水中的柱子上,小樓或平房的身影倒映在水中,別具一格,更加富有情趣。

  村子西頭建了一個籃球場、一個羽毛球場,相當地標準優質。運動場旁邊,配有好幾套供老年人健身和少年兒童活動的器材設備。再一旁還有幾張供人休息用的石凳和石桌,年輕人在勞動之餘,打打球、下下棋,並且還能照顧到老年人和小孩,“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好一幅“老少同樂圖”啊!呵呵!不遠處,還有一方養魚塘,微風一吹,水波漣漪。“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有兩個人不就在那塘埂上徘徊嗎?一個是在那裡朝塘里拋青草,一個在那裡追着塘里的魚群看,逗魚兒取樂呢!平時養養魚、釣釣魚、後來還能把水放掉,把魚撈起來,到市場上去賣掉,一石三鳥,多麼愜意的詩意生活呀。

  我在想,把民居生活的舒適性和他們的生產經營的便利性有意識地連成一片,怕就是這個居民點設計者的出發點和着力點之一吧,你看,這個村子里的幾個公廁,就建在了居民們菜地的旁邊,用起來是多麼地方便呀。而村東頭那個停車場,不正是為那些家中有車,而因房子建在塘邊或山坡,車子不便於進出的少數農戶準備的吧,是不是呢?停車場旁邊那棵老乾虯枝、綠葉婆娑的千年老青檀,似乎認可了我的這個推斷,我問過之後,它好像在“嘿嘿嘿”地笑着回答我呢。

  前不久,幾位城市裡來的文墨大師們來到這裡之後,被這六萬寨懷抱蔭護下的小山村的美景感染了、陶醉了。踟躕徘徊,流連忘返之際,不禁由衷地發出感嘆:“退休之後,若是能來這裡定居,不啻是多少年修來的福分啊!”

  寫於2014年5月28日

您正在瀏覽: 不是桃源勝似桃源
網友評論
不是桃源勝似桃源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