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灞橋柳我的情愁

灞橋柳我的情愁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pp958

灞橋柳我的情愁 標籤:我的中國夢

  灞橋柳,灞橋柳,拂不去煙塵系不住愁。我人在陽春,心在深秋,你可知無奈的風霜,它怎樣在我臉上留?灞橋柳,灞橋柳,遮得住淚眼牽不住手。我人在夢中,心在別後,你可知古老的秦腔,它怎會只是一杯酒?”一曲《灞橋柳》,凄婉哀怨,一唱三嘆,懷想無限,幽夢難圓,怎不教人清淚連連?灞橋的柳,離別的愁,深深的痛,綿綿的憂……

  柳樹年年綠,柳絮輕輕飛,柳枝柔柔拂,柳葉翩翩舞,一份嬌嫩得不容有絲毫的粗糲去撫摸和揉搓的感受,一份柔美得不容有任何的堅硬去觸碰和撞擊的愛戀。只有最解她情意的春風,悄悄送來溫煦的愛,給她披一身醉人的綠,那是薄如蠶翼,亮如蛋清,嬌如嬰兒面的綠;只有最知她心思的春雨,輕輕在她耳邊低語,給她灑一身的晶瑩,讓她煥發生命的活力,那是穿越風霜雨雪、濾盡歲月塵埃、無比清新又無比旺盛的活力。

  折柳寄情,望柳懷人,畫柳思鄉,成了表達離愁別緒最真切、最細緻的方式。這裡的情,有鄉情,“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有親情,“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有友情,“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當然,吟詠最多的還是愛情,“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系春心情短柳綿長,隔花蔭人遠天涯近。”無論哪一種,都因了柳——這個最能牽動人優美而感傷情懷的媒介而顯得特別真切,特別深摯,特別感人。那些遍長着楊柳,紛飛着楊花、具有典型象徵意義的地方,比如家門前、小溪口、小橋邊、津渡、河堤等等,便時常是人們折柳、持柳、淚眼相望、無語凝噎的所在,是人們書寫與吟詠別離情懷的精神棲息地。而自漢興,至唐盛,兩岸柳色如煙、情思纏綿的長安城東灞橋,已經成了最有代表意義、最能喚起人們深長懷人情愫的送別地。

  去也終須去,留又如何留。見證此間情,唯有灞橋柳.一份幽婉、凄美的情感,往往最能喚起人們的審美感受,牽引人們溫柔、纖細、美麗的共鳴。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讀着這樣的詩句,聽着纏綿幽怨的《灞橋柳》,有幾多美麗的感傷?幾多嫩綠的惆悵?幾多酸甜的懷想?幾多芳馨的嚮往?

  有誰的心中,永遠飄拂那絲絲灞橋柳?有誰的夢中,永遠迴旋那幽幽成憂傷的河,縈繞我的餘生……

您正在瀏覽: 灞橋柳我的情愁
網友評論
灞橋柳我的情愁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