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教育激揚生命》有感

讀《教育激揚生命》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讀《教育激揚生命》有感 標籤:傾聽生命 教育的智慧 愛的教育 三生教育 教育走向生本

  教師應是一個牧者

  ——讀《教育激揚生命》有感

  教育是什麼?我們為學生的素質提高做了什麼?當讀完郭思樂教授的《教育激揚生命》,身為人師的我們審視自己的教育行為,會有新的思索和新的領悟。

  《教育激揚生命》是郭思樂教授《教育走向生本》后的又一力作,是向師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擊,它建立了先進的生本教育理念。讀完全書,"生本"二字深深印入了我的腦海,我不禁為自己過去的教學行為感到汗顏。"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

  我走進課堂無數次,無數次面對我的學生,我又有多少次帶着"生本"的理念進入課堂的?看看身邊的同事們和同仁們,我們是不是更多的把教育當作一種普通的職業,一種生存的方式來做?這些,絕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者。

  《教育激揚生命》讓我們對教師角色的定位又進行了更深入的思考。書中提出:"對於學生生命體,教師應是一個牧者,教師對學生學習的管理,應該是為了學生自主有效地活動。"

  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只是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提示學習方法,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自己則要走到學生中去,和學生平等的對話,鼓勵、幫助學生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應由主角退而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促進者和幫助者,將教學活動寓於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中,學生應把學習變成自己的生活。

  這不禁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小學語文教師》上面喬能俊老師聽的一堂課。一位年輕女教師執教《自然之道》一課,教學從聽寫生字開始,然後是歸納課文主要內容,講解重點詞語。喬老師問坐在他身邊的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有什麼不懂的問題或奇怪的地方。男生問:"當海鳥啄幼龜的時候,它們為什麼不把脖子縮進殼裡去?"

  女生說:"這個嚮導很奇怪,他是生物學家,非常懂海龜的生活習性,但他為什麼還是把幼龜扔到海里呢?"喬老師最後發表感嘆:這是篇可以給學生思維情感帶來極大衝擊的課文,卻被老師上的僵化教條、寡淡無味,從兩名學生對文本的關注點看,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需求完全不在同一條軌道上。

  老師心裡裝的是自己對課文獨到的解讀,是課標的要求、教參的提示、教學的思路,這本節課要達成的知識、技能、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而學生似乎對此並不認同。"我懂了的你拚命講,我不懂的你偏偏不講"教和學完全錯位。

  是啊,回過頭來想想我們的課堂,是否經常犯了和這位年輕女教師一樣的錯誤?我們究竟有多少是來自於對學生學習需求的深入研究,有多少經過實踐檢驗,證明真正有助於學生素養的提升?當追問陷入迷茫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該回到問題的原點,把視線再次投向學生?我們的教學設計中,學生到底去哪兒了?

  郭思樂教授強調:教育應當激揚生命而不是控制生命。對學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質和基本原則。以這位女教師的這節課為例,老師可以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問一問學生:你們感興趣的是哪些內容,似懂非懂的是哪些問題?

  也可以在初讀課文後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讓他們自己梳理感興趣的話題,然後順學而教,給予學生方法策略的指導,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我相信,只要真正放下架子,傾聽學生的聲音,對他們的需求持續關注,就一定能打通教與學的壁壘,讓教學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有效活動。

  生本教育就是教育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諧結合,它是一種崇高理想,雖然維艱,但不是幻想。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老師,而是要轉變教師角色,從"傳授者"變為"引導者"、"協助者",主要工作必須靠學生的思維、活動來完成,教師的工作應該是"成為規劃兒童學習生活的組織者,幫助兒童順利地進行自主學習,組織兒童的學習生活。

  作為一名教育者,尊重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真的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我們得經常靜下心來,放慢自己的教學行為,問一問自己:我們的角色定位是否正確?我們該怎樣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幫助?翻開《教育激揚生命》,多讀幾遍,我們的心中定會有答案。

您正在瀏覽: 讀《教育激揚生命》有感
網友評論
讀《教育激揚生命》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