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李嘉誠傳讀後感1000字

李嘉誠傳讀後感1000字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李嘉誠傳讀後感1000字 標籤:100個品德故事 春晚觀后感

  李嘉誠傳讀後感1000字

  篇一:李嘉誠傳讀後感

  小時候就經常聽父母講起香港富商李嘉誠的事迹,而且每次都是在父母的連聲讚歎中結束這個話題,所以從小我就對李嘉誠先生有着發自內心的崇拜。可是一直以來都沒有看過他的傳記,最近趁着學院舉辦"我讀我悅"的讀書活動,從圖書館借來了《李嘉誠傳》,連夜拜讀,獲益非淺。

  一貫低調的李嘉誠很少出現在媒體,在外界眼中他有着濃厚神秘的色彩。說其神秘亦很平常,高高的額頭,寬大的黑邊眼鏡,和藹可親的笑容還有專註時的那種精明,無疑平常之中有一種脫熟的氣質。這種氣質源於生活的謹慎,名利的淡泊,還有那大風大浪所歷練出的那種成熟。

  原則,何謂原則,原則就是無論事情發展到任何境地都不能違背的規矩。在大售樓花蔚然成風的浪潮下,李嘉誠堅持自己的原則"穩健中求發展,發展中不忘穩健"資金再緊,李嘉誠寧可少建或不建,也不賣樓花或貸款加速建房進度;當時地產界的許多人士,認為李嘉誠的作風過於保守,但李嘉誠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買空賣空是做生意的大忌,投機地產猶如投機股市,"一夜暴富"的後面,往往就是"一朝破產".大家都知道做生意不能夠"跟風",可是在暴利的引誘下,大多數的生意人還是"忘本"了。當時,有一金融系統,叫"明德銀號"他也參與房地產投機,大量淘空儲戶存款,使自己沒有流動資金,喪失償債能力,於是,明德銀號發生擠提宣告破產。明德銀號的破產,加劇了存戶恐慌心理,擠提風潮由此爆發,迅速蔓延到一系列銀行,不少銀行雖未倒閉,卻只能"苟延殘喘"興旺熾盛的房地產業一落千丈,樓價暴跌,炒家全部斷臂折翼,血本無歸。靠銀行貸款支撐的地產商紛紛破產。此時,堅持原則的李嘉誠卻仍在地產低潮中穩步拓展。在大售樓花買空賣空暴利引誘下,李嘉誠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實為不易,佩服,真的很佩服!

  原則無處不在,生活中,工作中,交朋友,處親人……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為什麼我要把原則放在第一位,只因他重要,而且相當重要。有了原則就有了生活的坐標,做人,做事都會有根,一步一腳印。有人會說,"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要堅持原則太難了"知道很難,這誰都知道。但要有所成就,就要承受這份壓力。人的性格是不可以改變的,但人的行為是可以改變的,行為的改變建立在原則的基礎上。比如,凌晨時刻當行至十字路口時,紅燈亮了,你會怎樣?雖然此時已經沒有車輛過往,但還要停下,這就是原則。這就是生活中任何情況下不能夠違背的定律。

  誠信,是做生意過程中最受關注的詞彙,商人統常把誠信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誠者不偽,信者不欺,言必行,行必果"誠信的震懾力已遠遠超出了商業的範疇,已經滲入生活的各各角落,一個不講誠信的人是會被人們所唾棄。也有許多商家以誠信做偽裝進行商業欺詐,這註定不會長久的。在香港,認錢不認人"拜金主義"盛行的年代,李嘉誠在缺乏資金沒有擔保人的情況下,獲得了歐洲批發商提前付清的貨款,從而解決了資金問題,如果李嘉誠不能履行合同,那無疑全部的風險會落在這位批發商的頭上,也就是說這位歐洲批發商承擔了全部風險。為什麼這位批發商對李嘉誠這樣信任?追其源由,就是誠信,李嘉誠從此對誠信更是篤信不移。誠信為李嘉誠贏得了歐洲市場。塑膠花為李嘉誠贏得平生的第一桶金,也贏得了"塑膠花大王"的稱號,從而使其進軍房地產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創新思維,一個企業做的再大也是在"創業",是投資再投資的一個過程,經營者是沒有多少流動資金的,一隻有商界準備收山的些老前輩才擁有豐厚的資金。經營者本沒有"守業"二字,創業換個角度就是創新,企業要不斷的創新才不會被行業淘汰。"守業"如果企業做到了守業二字的話也就面臨破產的邊緣,很簡單,要不自己革命,要不被人革命。創新是有風險的,將軍無能累壞千軍,創新的成敗除了團隊的協作之外,更需要的是領導者的智慧和膽識,想在商業鼎沸的年代里做一名真正的弄潮兒,就必需具有這種品質。正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李嘉誠是一名時代的弄潮兒也是一位優秀的領導者,做出的每一次決定都是在運籌帷幄之中。當時做塑膠玩具,日常用品的業務已使李嘉誠忙的不亦樂乎,但他並不滿足,眾多的塑膠廠中他只不過是一平庸之輩,他渴望有個新突破。正是創新思維使他完成了這次突破,並且擁有"塑膠花大王"的稱號。塑膠花彌補了植物花澆水,施肥等環節,很快被快節奏的港人所接受,幾乎是在數周之間,香港大街小巷的花卉店,擺滿了李嘉誠的塑膠花。尋常百姓家、大小公司的寫字樓,甚至汽車駕駛室,都能看到塑膠花的倩影,塑膠花開遍香江。李嘉誠成為了塑膠業的泰斗。這次的創新,是一次極其成功的創新,改變他一生的創新。敢為天下先的李嘉誠不僅有膽識還有智慧。

  讀《李嘉誠傳》,收穫遠比你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篇二:李嘉誠傳讀後感

  在大學大量空閑的時光,有時感到空虛,無所事事,但令人欣慰的是一本《李嘉誠傳》還是讀完了。

  很久以前我只會死讀書,對書本上的知識不是照本宣讀,就是唯唯諾諾的信服,完全沒有抱過懷疑的態度,然而今天,隨着我知識及閱歷的增長,我逐漸才學會了獨立思考的方法,讀完了一本傳記,在這裡說說我自己一點淺薄的看法。

  首先,這本書把李嘉誠的一生都說了一下大概的輪廓,主要客觀的描述了李嘉誠的一生,然而作者或多或少在態度上還是比較偏向李嘉誠的,我覺得這本書對李嘉誠的人生只是一個大概的輪廓,這對李嘉誠整個人生只是冰上一角而已,正如阿里巴巴總裁馬雲所說的一樣:如果你成功了,你說的話便成了真理。然而我覺得一個人要成功,就像李嘉誠那樣勤勞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但一個人成功永遠沒那麼簡單,人都說潮州很精明,李嘉誠的腦子可不是一般人的腦子那樣,就單說學英語,他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單說我自己,我英語就學了整整六七年時間,但還是學不會,李嘉誠的毅力更是非凡,就很小的一件事說吧,他每天晚上回家后不管有多累,他都會堅持看書,而且從年輕到老這個習慣從未改變,雷達不驚。李嘉誠的情商也很高,就單說他在茶館端茶這麼小的事情吧,要是我們一般人的話,就覺得這麼小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可他不一樣,他除過端茶之外,他還會察言觀色,所以很討人喜歡,也很招老闆喜歡,他做推銷員時,他把那個鋁桶專門會推銷給整天在家閑着沒事的老太太,為什麼?因為那些老太太整天沒事,只會嘮嗑,老太太嘮嗑是就會談及的他推銷的東西,老太太會幫他推銷,他沒有浪費時間,時間都用到了刀刃上,別人功能工作八個小時,他就工作十六個小時,所以他推銷的結果是第二名的好幾倍,而且他還是新手,這真的很厲害。李嘉誠也很有商業頭腦,在他做推銷員時,他就將這個區域分成好幾個部分,哪個部分是搞銷售區,哪個部分是低銷售區,他破舊的筆記本上都有詳細的記載,這些都是李嘉誠后一些推銷書籍上才總結出的推銷法則,他也很講義氣,他嘴邊經常掛着這麼一句話:對己節儉,對人慷慨。當他要離開那個鋁製品公司時,他對那個老闆說絕不帶走以前的顧客,還對老闆說了此行業的前景不是很好,他建議要麼是放棄,要麼是做鎖子等其他產業,因為鋁製桶將會被塑料桶代替,看來這人真的很講義氣。他的行動力很強,他能抓住機遇,當他開始創業時,他借錢再加上自己的錢總算辦起了廠子,要是一般人還在那思考成功還是失敗後會怎麼樣。要是總結李嘉誠身上的成功之道那真可說是千條萬條,在這裡我就列舉自己一點淺薄的心得吧。

  "時勢造英雄"這句話我不知用在李嘉誠身上是否合適,他出生的時代及家庭的不幸這一切無疑激發了他的潛力,然而一個人成功不僅僅是我們表面看到的這些,還有很多我們背後看不到的,一個人成功之後,我們會將他神化,只會看到他身上的優點,所有缺點都會被優點所覆蓋的。

  看完了《李嘉誠傳》,他的艱苦奮鬥感染了我,他的堅持不懈感染了我,他的虛心學習感染了我。在我看到他成功的一面時,我更感受到他成功背後的努力與堅持,讓我懂得成功來自於堅持,成功來自於奮鬥。

  篇三:李嘉誠傳讀後感

  廖青

  李嘉誠,一個商界奇才,萬人偶像的名字。

  你也許知道他身家不計,叱吒風雲,那麼,可想了解他成長的歷程,是崎嶇還是平坦?你或許聽說他眼光獨到,運籌帷幄,但是,未嘗熟悉他投資的風格,是果斷還是穩重?

  隨手翻開那本置之高閣多年,略帶微黃的書。撲鼻而來的咸腥味的海風立刻將你捲入那個撲朔迷離的海港……

  時間逆流到那個陰森冰冷的夜晚,肅殺的風如同破籠的猛獸,兇殘地張開血盆大口,吞噬整個世界。

  " 阿爸," 少年撕心裂肺的哭嚎震撼狂風驟雨的冬夜。他那學識淵博、憂國憂民、心力交瘁的父親,因無錢負擔昂貴的醫療費而在貧病交加中不幸逝世。這位如花般的少年第一次,第一次血腥地嘗到了心如刀絞的滋味。窮!多麼痛苦、絕望、侮辱的字眼,簡直就是世界上,社會中最殘酷、最現實、最苛刻的法律。不!少年發自肺腑的吶喊," 我不要窮,不要,永遠不要!" 這是一個經受磨難的靈魂的覺醒與掙扎,一個卓越超群的人生的崛起和動力。

  香港,以猙獰的面目,虎視眈眈地注視這個乳臭未乾的少年。

  少年,以罕見的沉着,冷靜地默默宣布:

  " 香港,我—— 來—— 了!"

  同眾多初次涉水者一樣,在這個殘酷得" 連骨頭渣都不剩下" 的商業社會,李嘉誠也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唯一不同的是,這個倔強而自立的少年從來不對任何人提及,他只是默默忍受着一切,不斷告訴自己," 這就是生活。"

  李嘉誠17 歲從事推銷工作,勤奮與創新使他在平凡中獨顯。別人工作8 小時,按時上下班,他卻終日以步當車奔走於大街小巷。他不僅忍受了長時間跑動帶來的腰酸背痛,還擠出時間,不忘自修,他的年銷售成績是第二名的7 倍之多。

  李嘉誠,就像一塊天然的優質鐵礦石,在社會的大熔爐里,痛楚地磨礪,同時繼續着量變到質變的力量。

  1950 年香港的一個夏夜。幾個躊躇滿志的年青人正在討論着他們的夢想,人生。在一雙透着英氣的眼睛里," 長江塑膠廠" 展現雛形。開辦之初,李嘉誠常常身兼數職,廠長、採購、推銷員、技術工,他忙裡忙外,不辭辛勞。但是,僅憑這些遠不足以在變幻莫測的商戰中倖存下來。由於資金不足,設備簡陋,次品現象愈發嚴重,視質量為生命的李嘉誠接受索賠,但代價無疑是慘重的,這使他瀕臨破產。面對催還貸款的銀行職員,威逼要債的原料商,連打帶鬧的顧客,尋死覓活的工人,李嘉誠似乎感到萬念俱灰,前途渺茫。

  一如所有苦心志、勞筋骨的仁人志士面對的那樣,這是一段難以忍受卻必須忍受的日子,而李嘉誠所有的淚水只能抖顫着流向心靈深處。

  活!堅持!再努力!李嘉誠重新拿起紙筆,開始研究新的發展方案。他敏銳地嗅到,和平年代,人們對精神需求和審美需要下潛藏的商機—— 塑料花的黃金時代即將來臨!1957 年,李嘉誠親自赴意大利學習相關技術,回港后,馬不停蹄地組織市場調查、產品研發、規模生產。漸漸地,李嘉誠和他的" 長江塑膠廠" 被人們所熟知。

  李嘉誠如同他的注塑機,日夜不停地工作,那充血的、深凹下去的眼睛,射出愈來愈從滿希望的堅毅光芒。

  李嘉誠面對紛至沓來的訂單,卻由於資金問題,無法擴大規模再生產。恰逢此時,一位急需大量塑膠花的外商找到他,但取得訂單的條件是有殷實的企業為他擔保。李嘉誠深知自己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第二日,兩人再次會面時,李嘉誠依然沒有找到提供資金的擔保人。但是,當他從手提包里拿出8 種連夜趕製的新穎別緻的塑料花,並誠懇表示自己的難處和取得這次機會的決心時,精明的外商被眼前這位消瘦的年輕人的執着所感染,決定了合作,還提前交付貨款,彌補長江在生產期間的資金不足。從此,李嘉誠在香港塑膠界站穩了腳跟,以石破天驚的力量,走向光明。

  這為後來李嘉誠" 轉軌" 土地,實現" 長江" 港、美、加上市做好鋪墊,是他大快朵頤地投資地產的強大後方。

  一個人的成功取決於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假設沒有兒時那段特殊的經歷,李嘉誠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個飽讀詩書,學富五車的人;倘若沒有" 單飛" 創業,李嘉誠也許會是一家企業舉足輕重的人物,也許會在謀次經濟大蕭條中下崗;如果沒有在如日中天時發現危機,李嘉誠也許會在塑料花上" 弔死" ,重蹈破產的覆轍。當然,歷史不容假設,人的命運還受控於一個更重要的因素—— 自己。因為他是李嘉誠,所以決不滿足於一個" 高級打工仔" ,他嚮往屬於自己的廣闊天空,堅信有價值證明價值!

您正在瀏覽: 李嘉誠傳讀後感1000字
網友評論
李嘉誠傳讀後感1000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