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感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當我們手上有塊玉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感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這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裡面的一句話,它深深吸引和打動了我。正如這本書前言——當我們手上有塊玉。是啊,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玉,只不過多年後,有人手裡的玉變成了藝術品,有人手裡的玉因為不會雕琢而變得失望。

  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她16歲的女兒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最主要的是,我們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們能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媽媽的教育。因此,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馬上對照一下我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也正在準備用鋤頭一樣的工具來雕琢自己手裡的玉,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下面是我讀此書獲得的一點點粗淺的認識,與大家共勉:

  一、站在孩子的角度,反省自己的教育行為

  當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願不願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我們願不願意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我錯了".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願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甚至我們有的家長或老師對孩子不滿了,非打即罵,打罵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簡直無懈可擊。書中說:"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總是強調"我愛孩子,我希望他將來是什麼樣子",愛固然是必須的,但這畢竟是一種比較自私的想法,主觀感覺是對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們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我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們有沒有樹立起父母的理想?要求孩子認真學習,作為父母有沒有把"教育"作為一門功課來學習?如果沒有,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孩子?

  二、培養"興趣",不要"努力刻苦"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孩子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個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呵護他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慾,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苦藥,孩子又如何能喜歡?書中說"人最難抗拒的就是"誘惑",最討厭的是"強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樣。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拒絕什麼,就去強迫他。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這一深刻的理論值得我們每位家長深思。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針對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提出了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覺得不可思議,但細讀之後,會恍然大悟,發現尹老師在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

  三、重視早期閱讀,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

  該書很多章節提到早期閱讀的重要性,從閱讀的重要性、方法,到閱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舉了很多實例。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超強。

  在本書45頁讓孩子識字不難這篇中作者說:"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實際上也輕鬆,事半功倍。尹老師提出認字和閱讀要結合,而不是割裂開來。我嘗試講故事的時候,用手指着字讀,希望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認字,至少保護孩子對文字的興趣。有時兒子翻開書自己講故事,很多時候他是一邊指着字一邊即興瞎編,當然編的內容都是憑他聽媽媽給他講的內容進行回憶。幼兒園的老師也告訴過我:"秦喆的語言功底很好,他去哪裡玩了,怎麼玩的,回來都會很清楚的講給我們聽".不是自誇,兒子的語言天賦真的不錯,有時他說出的話都會讓很多人吃驚。記得去年秋天,有一天天氣特別糟糕,八級大風吹得干樹枝到處肆虐,兒子站在奶奶家窗戶前突然來了一句:"狂風大作,可怎麼回家啊?"頓時大家都樂了。嘿!這孩子什麼時候學會使用成語了!閱讀的功能在於"熏陶"而不是"搬運".眼前可能看不出什麼,但只要他讀得足夠多,豐厚底蘊遲早會在孩子身上顯現出來。

  四、對待孩子的小毛病、小錯誤不要過於放大

  孩子犯了一些小錯或闖了禍,不用你說他也會感到不好意思,感到內疚和痛苦。家長這時如果不顧及孩子的心理,再板起面孔教訓,說一些提醒的話,只會讓他覺得丟面子,覺得煩;為了保護自己的面子,表達對你嘮叨的不滿,孩子可能會故意頂嘴或做出滿不在乎的樣子。

  "犯錯誤"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只有修夠一定"課時",他才能真正獲得舉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父母要理解"過失"的價值,看到在孩子成長中,他的"過失"與"成就"具有同樣的正面教育功能。他拆壞了一輛新買的玩具汽車,可能就此激發了製造一架航天飛機的興趣和潛能;今天炒糊一鍋菜,明天就可能出個烹飪高手。建立正確的兒童觀,用期許的眼光看孩子的"闖禍"行為,就會感到是良機而不是壞事。凡對孩子自尊心、 自信心和能力有損的批評方式,家長要徹底戒除。

  看完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我們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最好的契機,關鍵是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讀過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改變自已比單純地督導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遠大於言教!

  作者:范玉梅("文化潤心靈,書香沁站班"職工"讀書之星"學習心得二等獎)

您正在瀏覽: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感
網友評論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