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大秦帝國》讀後感

《大秦帝國》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大秦帝國》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大秦帝國》讀後感

  暑期來臨,有時間來尋找自己喜歡別的書來認真看看,選擇幾本書,終於對《大秦帝國》放不下手,一直在不停地看,我對秦朝感興趣有三個原因:一是受“中國文化之精髓多在先秦”的影響;二是受荀子“性惡論”和商鞅變法的吸引;三是受從小耳染目睹的“長城”、“兵馬俑”和“大地在我腳下……”的刺激。這之中一直都是“好奇心”占強,直到有一本類似歷史資料彙編的馬非百《秦始皇帝傳》,我發現了中國China居然是源於中國第一次大統一時期秦Qin、Chin的音變,這才對秦始皇敬佩起來。

  我覺得能夠做到統一中國,首先是實力的象徵,其次是志向的映證。(當然,也少不了不計其數的謀臣勇將的智慧與力量。)引劉樂士《秦始皇》中華陽太后對贏政的一番教導就可略知其家志了:

  “自襄公立國至今,已歷二十九位君王,你已是第三十位君王了。五百年來,每位君主都以振興秦國為已任,試圖早日圖霸中原。穆公稱霸西戎后便揮師東伐,崤山一敗含恨而死,留《秦誓》,此後的君王便以《秦誓》激勵自己,伺機東侵,但都明白一個道理,稱霸天下靠的是實力。因此孝公任用商鞅變法新政,富國強兵,惠文王任用張儀連橫抗禦中原幾大強國。武文問鼎中原絕臏而死,你曾祖你昭襄王兩次稱帝都沒有成功……你祖父命短……沒有什麼建立樹……你父王在位雖三年,卻有一次壯舉,殲滅東周國。東周國雖小,但它是周王室的象徵……政兒,你有沒有稱帝的雄心和勇氣要看你如何去做了!”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是統一不了大中國也是穩固不了大中國江山的。秦二世徒有“實”空無“志”,受趙高的陰謀毀了祖祖輩輩創下的偉大霸業;而七國時各國佔據一方,不說有志,也應有實,不說有實,也有“合縱”的良方,可是六國者竟皆滅亡於秦!說他們聽信讒言軾忠亡國也好,說貪得享樂苟安自己走上亡命失國已罷,兩相比較,實力作證!

  我們多說“亂世出英雄,困境勵鬥志”。假如小趙政不在趙國隨父親異人為質,而是在皇宮養尊處優,他便很有可能統一不了中國,正是由於他的處境塑造了他爭強好勝的性格與高人一等的心志。看過電視劇的人都會感觸他初進咸陽時為了得到自己的位置而舉着牌子邊上台階叫邊叫自己是什麼孫什麼子的勇氣。當然,令我最敬佩的不是他不辭勞苦夜批奏摺,也不是坐在王位上的威嚴與號令的凌風,而是秦始皇贏政始終是在用自己的頭腦在思考問題。儘管每次聽取了多方建議,但在最終決策上他毫不猶豫,就是意識到錯誤命令也能及時更改。

  一個有主見的人又善於兼聽,這樣的皇帝也就很快成就了一個獨裁的中國。我們要去粗取精,就應當以其“霸主”之身成就“霸業”為參照,保持清醒頭腦,居安思危,高瞻遠矚,果斷決策,以自己無限的有志之思考,開創銳意進取的有限人生。無論有多少萬人說出同一句話,我們都要品味思索一番,譬如下面三句話,每一次品味每一次的感覺都會不同:

  “性格影響人生。

  習慣成就未來。

  細節決定成敗。”

  一個成功人士沒有點兒霸氣是不足以成事的。古語說:“民可與樂成,不可與慮始。”就是因為一般臣民只圖眼前安逸,個人的實力不會完完全全釋放出來,而做為一個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要麼出乎民意、順乎人情,依靠集體的團結力量而贏,要麼重獎重罰,嚴令紀律,依靠決策的單向航標而勝。如果能做到兩相互補,穩定與繁榮必是大好前景。

  所以我們要“霸”一點,“霸”得讓人感到一股朝氣,“霸”得讓人感到一種希望,“霸”得讓眾人形成合力。

您正在瀏覽: 《大秦帝國》讀後感
網友評論
《大秦帝國》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