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做懂孩子的父母 培養孩子 我要做好孩子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

  《和孩子一起跳舞》是旅美教育學者吳放老師結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經歷撰寫的,作者將自己的教育生活以簡潔樸素的語言,生動鮮活的故事,書信的形式娓娓道來,讀起來倍感親切。書中從兒童篇、課程篇、教學篇、行為管理篇、教師發展篇、家園溝通篇、隨感篇紀錄了作者所看、所聽、所做、所想的一些事例直觀而又生動的刻畫了幼教工作的多姿多彩,一封封信抨擊在我心靈深處,處處流露出作者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善於傾聽與理解兒童;具有敏銳的專業的眼光,仔細觀察與及時捕捉生活中的小事,通過環境的創設,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價值。這是一個完美的教師,既有精深的理論素養,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是值得我用心去學習與效仿的。

  《行為管理篇》中有這樣的一篇文章《允許孩子們在行為的反覆中學習與成長》有這樣的一段描寫:“你班上有這樣的一個孩子,平時常會犯一些錯誤,對老師的批評教育也很容易接受,但不久又會犯一些小錯誤。”讓我想到我班也有一個幼兒正是文中所講的那樣,記得梁梁剛插班進來時,他非常好動,總是喜歡這裡摸摸,那裡擠擠的,平時我行我素,開展活動時也不認真,於是我們開始教育他,他很容易就接受了,但好景不長,沒幾分鐘有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一些幼兒甚至開始響應他,一起這裡摸摸,那裡擠擠,再教育他時,又會說:“老師我知道錯了,我再也不那樣了。”我們只知道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動作,行為往往比較衝動,想到什麼就是什麼,看到什麼就說什麼。但《和孩子一起跳舞》給了我不一樣的想法,當孩子反覆出現“問題行為”時,老師不妨自我反省一下,先看看自己的教導方法是不是合適,有時候,只要改變一下方法,效果就可能好得多。於是我給他布置了一個任務,讓他從“值日生”工作做起,給他一些小小的任務,並且要求他不能影響其他的孩子開展各種活動。在這過程中,他的“問題行為”也慢慢的好轉了許多,有時還能成為老師的小幫手。

  兒童是富於想象的。書中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叫喬嘉,她每天放學離開幼兒園有一個固定節目,扮演各種角色與母親遊戲,通常是小動物,偶爾也會當一兩次其它角色。這在孩子們的生活里隨處可見,除了把自己想象成各種角色外,孩子也會把各種事物想象成有生命的對象(即泛靈說),孩子還會將一種物品想象成另一種物品,或者做一個動作來代替。正是有豐富的想象,孩子才能順利地遊戲,在想象與遊戲中,孩子們的身心是愉悅的。

  “孩子像太陽,每天把光明帶給我們;孩子像星星般閃耀,顆顆都放射出它特有的光芒;孩子像花兒朵朵,只要得到足夠的時間、關愛與耐心,他們就會綻放;孩子像濕的水泥,千萬當心你會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無法磨滅的印記……”孩子就是這樣的,需要成人多一些關注,少一些干涉;多一些引導,少一些制止;多一些欣賞,少一些責備,才能長成參天的大樹,成為社會的棟樑。

  用書中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保持一顆童心,學會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也祝願大家擁有美好的心靈,永葆青春的活力。

您正在瀏覽: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
網友評論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