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等待戈多讀後感

等待戈多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等待戈多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戈多”在路上

  ——《等待戈多》讀後感

  愛爾蘭作家塞繆爾·貝克特憑藉《等待戈多》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初讀這部戲劇,很多人一定跟我一樣困惑:這是戲劇嗎?這到底寫了什麼?戈多是誰?為什麼要等待他的到來?

  全劇分為兩幕。第一幕中,兩個流浪漢愛斯特拉岡和弗拉基米爾來到了一條空蕩蕩的小路上,周圍只有一棵光禿禿的樹,他們自稱要在樹的附近等待戈多的到來。但是戈多是誰、什麼時候來、為何要等待戈多,兩個人不明緣由,可他們又執意要等下去。在等待的過程中,兩個流浪漢各自做着無聊的動作,並且進行着雜亂無序、邏輯不通的對話,一會聊到《福音書》里救世主的故事,一會說自己做了個夢等等。這時候來了一對主僕——波卓和幸運兒,主人波卓用繩子牽着幸運兒,幸運兒拿着沉重的行李。兩個流浪漢一開始把波卓錯認為戈多,隨後與波卓發生了一系列無聊的對話。最後他們等來了戈多的信使,一個男孩,男孩告訴他們戈多今天不來了,明天准來。第二幕中,場景幾乎相同,只是樹上多了四五片葉子,兩個流浪漢依舊在等待戈多,為了打發寂寞的時光,他們一起說些無聊的話、做些荒唐可笑的動作,這時,波卓和幸運兒再次出現了。僅僅過了一晚,波卓的眼睛瞎了,幸運兒變成了聾子。最後,昨天出現的那個小男孩又來了,他告訴兩個流浪漢戈多今晚不能來了,明晚准來。至此,兩個流浪漢十分的絕望,想死沒有死成,想走,最後卻都站着不動。

  整部劇表面上看來十分荒誕可笑,是一個無休止的一直等待的循環,戈多是劇中永恆的主題,但戈多到底指什麼,作者卻自始至終都沒有給出答案。我認為戈多就是一種希望,一種人們在等待中所趨向和寄託的美好未來。等待是我們一生中必要的生活狀態,在車站,等待着公交車緩緩地駛來;在課室,等待着一次次的上課與下課;高中等待着大學,壓迫等待着解放,渺小等待着輝煌……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都在“等待戈多”。在這些等待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感覺煩躁、苦悶,但心中又不斷期盼着事情朝自己所想的發展,不安與希望並存著,心中無比矛盾,可以說這是生活給予我們的力量,也可以說生活給予我們得考驗。劇中兩個流浪漢麻木地生活着,雖然看起來毫無生機的生活,但是他們仍然堅持等待下去,第二幕中有交代那棵光禿禿的樹長出了一點點新葉,說明了兩個流浪漢的等待並不是白費,希望正在慢慢降臨。“戈多”是支撐他們的動力,是他們不輕易放棄的力量,所以我們每個人也要找到自己的“戈多”,等待生命之樹長出新芽。每個人等待的東西只有自己知道,我們不需要去探尋別人的“戈多”,不需要攀比誰的“戈多”來得早,更不需要去斤斤計較“戈多”為你帶來了什麼,我們要做的是積極的等待,永遠保持昂揚精神,在等待中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心,別讓自己迷失在無止境的循環中,為了“戈多”的到來做好準備。

  反思一下:我們能做到無休止的等待嗎?看着周圍行色匆匆的人們,我們很容易會迷失在繁華的大都市中,不知道為什麼努力,要怎麼努力,總因看不見自己的未來而憂心忡忡。然而,每個人心中一定都要有屬於自己的“戈多”,雖然我們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到來,即使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敗后,我們依然需要再次漫長的等待,但仍不能輕易的放棄他。

  “戈多”好像虛無,但他確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總被我們殷殷地期待着,無論他會不會到來,我們都應該相信,自己所苦苦等待的“戈多”正在路上。

您正在瀏覽: 等待戈多讀後感
網友評論
等待戈多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