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孩子我為什麼打你讀後感

孩子我為什麼打你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篇一:孩子我為什麼打你讀後感

  讀完畢淑敏的《孩子,我為什麼打你》這篇飽蘸着母愛深情的文章,我的心靈被深深的震撼了。這就是偉大的母愛啊!回憶小時候媽媽含淚責打我的情景,看看現在我打完孩子后的失聲痛哭,我終於明白了,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便是母親痛,並忍受着的過程。

  是啊,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母親付出了多少辛勞與汗水啊!與孔子齊名的大儒“孟子”,早年喪父,孟母“以荻畫地”教他學問。為了讓孟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孟母曾三遷家園,終於造就了一代“亞聖”。當我們犯了錯誤,母親善誘勸告卻毫無作用,看着那高高舉起,爾後又停在半空中的母親的手,是“愛之深,恨之切”的表現啊!

  “孩子,我為什麼打你?”為的是讓你懂得做人處事的準則,為的是讓你擁有披荊斬棘的氣魄,為的是讓你無愧於這份母愛。當一個慈祥的母親揮掌一擊時,更多的痛感在她的心上,幾乎每個母親責罰孩子都要流淚,淚水中全是心疼,滿是責備。正如畢淑敏所說“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為久遠而悠長。因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一棵小樹,不修剪枝杈,便無法茁壯成長,甚至無法成才,一隻雛鷹,不經歷挫折,便無法獨自飛翔。母親的每一次責打都是一種磨鍊,她,獨自承受着痛苦的考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孩子的成才,她寧願懲罰自己,“假如懲罰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訓,孩子,我寧願自罰,哪怕它將苛烈10倍。但我知道,責罰不可以替代也無法轉讓,它如同饑饉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會成為你生命體驗中的一部分”。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母愛是精心呵護的溫存,是無微不至地關懷,是亘古不變的摯愛,是血脈中流淌着的情感。在你幼稚的淚花中,在你跌跌撞撞的腳步中,你可體味到母親的辛勞?當你每一次失敗,每一次迷惘時,你可感受到了母親的焦慮?你的成長快樂中,又伴隨着多少母親的痛楚?

  偉大的母愛,給了每個人生的權力,生的力量和生的希望。是的,母愛是最平凡的,母愛也是最偉大的!

  對於母親的愛,我有切身的體會。然而讀了《孩子,我為什麼打你》這篇文章后,我對之則有了更深的見解。

  母愛猶如冬日溫暖的陽光,它使我們的內心永遠都享受着那一縷暖陽。然而,這種愛包含着一種無奈的舉動——打。

  也許慈母不該與打孩子這一詞語聯繫在一起,因為在孩子眼裡,母親就是心中的女神,她怎能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呢?我們會為此提出質疑。文中的小男孩就這樣站出來指責母親,可他不知道這是何原因。

  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每一位母親都儘力克制打或罵,因為她們知道,自己哪怕一定點兒過激的舉動,都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難以治癒的創傷。故而,她時刻控制自己的言行,她不願給孩子造成哪怕一點點的傷害。但是,面對我們的淘氣,當她們無法用說服教育挽回孩子出軌的思想或舉動時,只能讓疼痛來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切膚的疼痛在教育孩子的同時,無疑使之對母親產生一種誤會與一絲責怪,甚至怨恨。可是孩子又怎能懂得,在自己承受表皮的疼、暫時的痛時,母親所要承受的,是長久的自責,是內心的痛楚。孩子不會理解。愛可以超越界限,愛能挽救很多東西。然而母親賜予我們的,是不可抗拒的力量。

  打不能代表母親的心,她何嘗不想永遠不出用這個武器,永遠在其心中保留自己完美的形象?可是,愛需要一絲這樣的陪襯。

  孩子應該理解母親啊!

  我永遠相信,母愛可以讓我們享用一生,並且猶如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無限……

  篇二:孩子我為什麼打你讀後感

  今天,我們讀了一篇短文 ,名叫《孩子,我為什麼 打你》,看完后,我悟出了道理。給我印象最深刻 的一句話是: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 久遠而悠長。從這句話中,“我知道了母親對兒子的那種歉意和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我想起了我的母親,更想起了一句話:打在兒身,痛在娘心。

  這是我的親身經歷,有一天,我不小心把媽媽最心愛的花瓶給打碎了,媽媽看見后,立刻跑過來,照我背上狠狠地打了我一下,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涌了出來,就和您頂起了嘴,您就在我的背上打了幾下,就把我推一邊,自己在把被我打碎的花瓶掃了起來,把您心愛的花瓶倒到垃圾桶里。那時候,我仔細觀察您的臉,看見您流了幾滴眼淚。有好幾次,我發現 ,您打過我之後,都在床上偷偷的哭。當時,我還小,不懂得您當時為什麼要哭,也不懂得您正在打我的時候為什麼會流處幾滴眼淚。

  現在 ,我明白了,讀了這篇短文,我知道了您的用心良苦,您打我那都是對我的愛,對我深深的愛。我也明白,當時您為什麼會在偷偷地哭。那是因為,再打過我之後,雖然痛在我的身上,可是,比我還要痛幾倍的,那就是您,那就是我的母親,我最親愛的您!

  篇三:孩子我為什麼打你讀後感

  讀了《孩子,我為什麼打你》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並且覺得,許多父母都是這樣的。

  “好像一粒包在莢中的青豌豆”“像竹筍一樣開始長大”“像一匹頑皮的小獸”這三句話形象的寫出了長大的過程,“豌豆”是最小的時候,這時候非常脆弱,需要精心呵護;長大了,像竹筍一樣,“開始淘氣,開始 惡作劇 …… 對你摔破的盆碗、拆毀的玩具、遺失的錢幣、污髒的衣着…… 我都不曾打過你。我想這對於一個正常而活潑的兒童,都像走路會跌跤一樣應該原諒。 ”這些我們小時候也有,我小時候經常把爺爺的酒杯帶回家,但是每次都摔碎了,拆毀的玩具,那數不勝數,這些對我們小時候來說像家常便飯一樣簡單,但,像文中說的那樣“我想這對於一個正常而活潑的兒童,就像走路會跌跤一樣應該原諒。”母親不都是這樣做的嗎?一次次的原諒。

  “在所有的誇獎、批評、恐嚇以及獎賞都無以建樹之後,我被迫拿出最後一件武器—— 這就是毆打。”父母都是這樣,誇獎,是表揚你的某一個東西,例如一幅畫,你畫得並不好 ,父母依然表揚你,這是讓你感動;批評,是讓你記住,這件事不對!恐嚇,是警告你,如果再不乖乖的按照我說的去做,那你會付出代價!獎賞,是最有用的警告,也是最後的警告,意在讓你感動,實際上也是一種警告:你看我已經為你付出了,你該回報了。在這種警告過後,你依然不聽,那麼就是——毆打!

  記得我唯一一次挨打的經歷是我考試不認真,一連考了幾個B ,做題一點也不認真,一看就是馬馬虎虎,心不在焉,在所有警告都不管用的情況下,爸爸使出了最後的招數:揍!爸爸拿着戒尺,讓我伸出手,對着我的手打了下去。在一陣噼啪聲過後,我付出了代價,並且永遠記住了這次教訓。

  愛,有很多形式,獎賞、表揚、責罵、還有打。

您正在瀏覽: 孩子我為什麼打你讀後感
網友評論
孩子我為什麼打你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