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伊豆的舞女讀後感

伊豆的舞女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伊豆的舞女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伊豆的舞女讀後感

  最近又想看日本文學了,於是就在網上找川端康成的小說來看。看回《伊豆的舞女》后,發現自己仍然喜歡這部作品。《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短短几十頁,卻牽引了多少讀者的心!

  作品寫了作為高中生的“我”到伊豆去旅行,途中偶遇到一家流浪的藝人,便結伴而行。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舞女就是這家流浪的藝人中一員。舞女名叫薰子,一個十四歲的藝妓,天真爛漫,純真可愛。她朴真、憨厚而嬌美,歌聲婉轉動聽,舞步輕盈而優美,對男主人公“我”更是表現出一種溫馨的情意,使男主人公內心萌發了一縷縷的真情,以至於主人公“我”對她感到驚奇,並漸漸地產生了邪念,進而由迷惑她的肉體美,到感覺她的心靈美。

  日本作品感情很是細膩,簡簡單單的幾句,讀來卻韻味無窮,川端康成在這方面運用的如魚得水,不得不讓人佩服。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作品的基調始終處於一種淡淡的憂傷美,飄渺的虛幻美之中。無論是對旅途景物的描寫,還是對主人公和舞女之間的感情的描寫,甚至是生活美、人情美的描寫,都是處於一種經驗之中。小說中所描寫出來的環境,也在襯托着主人公的心境。川端康成的作品,能夠感染讀者的不只是優美的情節和唯美的言語,而且文章中所表現的人物或景物,都有一種真實的美感,淡淡地浮現在讀者眼前,叫人回味。就好像川端康成先生把主人公們的第一次見面,少男和少女朦朧而惆悵的情懷寫到了極致,把少年人的情竇初開寫的曖昧、灼熱而煎迫,這種日系唯美意境的冷抒情,澄澈如水的詩意語言平添了淡淡的回味。主人公“我”對於舞女薰子似戀非戀的朦朧之情,不可以用成年男子的粗俗情慾來形容,那是一種甜蜜而又煩憂的感覺,既不知道該怎樣把握,也不想眼睜睜地讓幸福溜走,於是幸福着,也煩憂着。

  準確地說這是一篇忘情的故事。邂逅和告別,而告別也就是永別,這中間是一個情竇初開和自持自省的過程,什麼都木有開始就結束了,就像一個含苞待放的蓓蕾。這個愛情故事就像日本人心愛的櫻花一樣,蓬勃而短暫,鮮艷而凄美,正如文章中所說的一樣,“輪船開出下田的海面,伊豆半島南端漸漸在後方消失,我一直憑倚着欄杆,一心一意地眺望着海面上的大島。我覺得跟舞女的離別彷彿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船艙的燈光熄滅了。船上載運的生魚和潮水的氣味越來越濃。在黑暗中,少年的體溫暖着我,我聽任淚水向下流。我的頭腦變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來,以後什麼都沒有留下,只感覺甜蜜的愉快。”瞬間相識,瞬間離別,我們知道萍聚沒有結局,於是哭過、傷心過,還是要笑着回憶,回憶那短暫的幸福。

您正在瀏覽: 伊豆的舞女讀後感
網友評論
伊豆的舞女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