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鄧小平》有感---我們敬愛的偉大領袖

讀《鄧小平》有感---我們敬愛的偉大領袖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讀《鄧小平》有感---我們敬愛的偉大領袖 標籤:我親愛的甜橙樹 愛的教育

  讀《鄧小平》有感---我們敬愛的偉大領袖

  不知不覺,鄧爺爺已離開我們十多年了。但如今,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能依稀看見他的背影,因為他給我們留下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給他的中華兒女們留下了他一生的最寶貴的東西。

  胡錦濤曾說:可以說,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明前景。鄧小平同志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者。

  鄧小平同志是繼孫中山、毛澤東之後,影響中國歷史發展最大的世紀偉人之一。他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他七十多年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和發展,中國人民軍隊的創建和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創建和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一百多年前的今天,鄧小平出生在四川省**縣。鄧小平自少年時代起就立志匡扶社稷,救國救民。他早年赴歐洲勤工儉學,並在那裡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歸國后,他全身心地投入黨領導的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鬥爭。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鄧小平作為毛澤東的親密戰友,始終堅持正確路線,始終充滿革命熱情,不畏艱險,勇挑重擔,先後擔任黨和軍隊的許多重要領導職務,以超人的膽識和卓着的戰功,為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的實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赫赫功勛,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

  鄧小平同志為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光輝一生,為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和開創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充分展現了一位偉大領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懷、卓越膽識和革命風格,為我們樹立了光輝典範。

  新中國成立后,作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鄧小平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展開,為黨的建設的加強和改進,作出了重大貢獻。"文化大革命"中,鄧小平受到錯誤批判和鬥爭,被剝奪一切職務。他於1973年復出,1975年主持黨、國家和軍隊的日常工作。不久,由於同"四人幫"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他再次被錯誤地撤職、批判。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后,中國面臨著重大歷史關頭。鄧小平再度恢復工作后,面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嚴峻局面,在千頭萬緒中首先抓住決定性環節,從端正思想路線入手進行撥亂反正。在鄧小平指導下,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這次全會,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闢了改革開放和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一、當過軍委主席(1981-1989)沒當過國家主席沒當過黨主席

  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後轉往蘇聯學習。1926年底動身回國,被派到西北部馮玉祥將軍領導的軍隊中從事政治工作。1927年底至1929年夏任中國共產黨中央秘書長。1929年底和1930年初,同張雲逸等在**領導**起義**州起義,創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八軍和左江、**革命根據地。1931年到位於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的中央革命根據地,曾擔任軍委總政治部秘書長、紅軍報紙《紅星》報主編和中國共產黨江西地方組織的領導工作。1933年由於擁護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曾被當時黨內"左"傾領導者撤職。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年底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秘書長,1935年1月參加了在貴州省**縣城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抗日戰爭爆發后,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後任129師政治委員,同師長劉伯承共同領導創建了晉**豫等抗日根據地,卓有成效地開展了這些地區的抗日戰爭。1945年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晉**魯豫野戰軍(后改稱為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政治委員。1947年同劉伯承一起率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地區,開始了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的全國性戰略進攻。在對解放戰爭具有重大意義的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中,任總前委書記。他和劉伯承、陳毅等指揮人民解放軍攻克了國民黨政府首都**,並向華東、中南、西南各省進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國共產黨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軍區政治委員。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1954年改為國務院)副總理。1954年任中國共產黨中央秘書長,同年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中國共產黨七屆五中全會上,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56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在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56年至1963年,曾多次赴莫斯科同蘇共領導人進行談判和鬥爭。

  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遭到公開批評和譴責。1969年至1973年間下放到江西省的一個工廠從事體力勞動。1973年3月恢復副總理職務。1974年4月代表中國政府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首次向全世界闡述了毛澤東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周恩來總理病重以後,他主持黨和政府的日常工作,並於1975年1月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副主席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着手對當時極端混亂的局勢進行整頓,並同當時擁有很大權力的江青集團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因此受到迫害,1976年4月又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

  1977年7月中國共產黨十屆三中全會上恢復了原來擔任的黨政軍領導職務。同年8月在十一屆一中全會上繼續當選為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1978年3月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在同年12月舉行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他對中國共產黨政策的歷史性轉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981年6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在他主持和指導下起草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次全會上他當選為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主席。

  從1978年以來,他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決策人,領導全黨制定和實施新的發展時期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方針和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四項基本原則。主張全黨全國的工作重點要堅定不移地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要求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提出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四項保證:進行機構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實現幹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打擊經濟領域和其他領域的犯罪活動;整頓黨的組織和作風。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1982年在十二屆一中全會上,他當選為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主席。1983年在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1987年10月在中國共產黨十三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主席。

  1989年11月,中國共產黨十三屆五中全會同意他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退出領導崗位。1992年春,他視察南方並發表重要談話。此後,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根據談話精神作出了"關於加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決定"。1992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大會闡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改革的步伐。

  二、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讀《鄧小平》有感---我們敬愛的偉大領袖
網友評論
讀《鄧小平》有感---我們敬愛的偉大領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