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崔允漷《有效教學》讀後感

崔允漷《有效教學》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崔允漷《有效教學》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語文教學

  如何基於教學目標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

  ——崔允漷《有效教學》讀後感

  上海市普陀區教育學院 劉達

  由於本人正在參與市教委教研室組織的市區教研合作項目的研究,因此最近的研究多在課堂教學評價的領域。前不久專門閱讀了華東師大課程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的專著《有效教學》,我對於其中教學評價的內容作了重點學習,本文對其中的內容作了專門的摘引梳理,並就此表達若干個人的觀點。

  一、什麼是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可操作的科學手段,通過系統地收集有關教學的信息,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做出價值判斷,並為被評價者的自我完善和有關部門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有效教學》崔允漷)。教學評價的上位概念是教育評價。世界範圍內,新型的教育評價文化正在形成。這種評價文化有以下一些重要的前提假設:

  l   教育評價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指導思想是為了“創造適合於兒童的教育”,必須適合高質量的學習並用以促進這種學習,教育評價鼓勵學生思考而不僅僅是記住或複述事實;

  l   教育評價不是一種精確至上的科學,因為評價所涉及的領域和結構是多維度、複雜的。學生、學習結果、評價之間的互動是十分複雜的;

  l   教育評價依賴於清晰的標準。應鼓勵學生監控並反思自己的工作和表現,因此對標準的理解不應只是教師的事,也應當是學生的事。提供反饋是教育評價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強調的是掌握和進步,而不只是和其他學生的比較;

  l   教育評價應引出學生的最佳表現。這需要具體的、學生經驗範圍內的任務,這些任務應當清楚地呈現、與學生當前所關注的內容相關;

  l   在教育評價中決定分數的不是正確答案的數量,而是任務完成的整體質量。不是聚合多種複雜的數據形成單一的分數,而要藉助於對成就的多維度描述。

  教師對自己學生的評價是教育評價的核心部分,教師的課堂評價比大規模測驗更重要。這種評

  l   價應能支持學生的學習並為之提供支架,應能評價多種情境中的表現;

  l   要保證評價的教育性,元評價非常必要,教師的評價素養應該是教師專業素養中的重要內容。

  課堂教學評價是一個專業的研究領域,其包括課堂觀察、證據收集和評價反饋等多個方面。一般認為:聽課過程是收集證據的過程,評課過程就是基於證據的推論. 因此,對於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是一種教學后的研討活動,而是應當設定一個研究的主題,有一個整體的研究過程,並對於評價的內容開展教學反芻,更好地推動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

  二、課堂教學評價的核心理念

  l   課堂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的改進為目的,以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

  l   課堂教學評價必須基於專業的思考——是一項專業研究活動;

  l   課堂教學評價必須基於協商參與——避免單一主體評價造成的主觀性;

  筆者認為,開展基於新課程實施的有效教學和課堂教學評價,我們一定要注意擺脫四大誤區:

  (1)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去專業化”。教學評價是一項設計具體課程實施情況的評價,我們應避免陷入“指標過於原則”或者“方法過於繁瑣”的誤區。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應和學科教學的特點相結合,應當成為學科教學改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推動力。

  (2)課堂教學評價的目標“唯專業化”。課堂教學評價不能只關注學科內容,評價不能成為對教師學科專業能力或績效的總結性評價。作為一名學科教師,專業素養並不一定直接能體現在課堂教學上,因此教學評價應當具有促進教學能力發展的功能,而不是對教師的專業能力下定論。課堂教學評價應提倡不同類型的個體,包括課程專家、學科專家、學校領導、學科同行乃至學生等的共同參與,但不同個體需要對教學評價的價值取向、基本要求、主要差異等事先形成共識,開展目標明確的評價活動。

  (3)課堂教學評價的手段“偽專業化”。課堂教學評價應基於課堂聽評課的觀察和分析, 應着重進行基於課堂觀察數據的理論思考,而不能僅停留于思辨。我們在認可“教無定法”的同時,也不能將課堂教學評價淪為展示演講與口才的“辯論會”。只有加強相關的實證研究,才能促進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或者有意義的建構, 才能通過教學評價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

  (4)課堂教學評價的體系“過專業化”。科學的評價一定是基於大量的數據信息為基礎的,而目前常見的聽評課工具的設計往往只重形式,而忽略了可操作性。因此,將現代信息技術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平台,可以突出體現課堂教學評價研究的技術特徵和體現對評價的元認知特點。課堂教學評價所提供的數據和信息越準確、越翔實,作出的分析越深入、越客觀,對教師帶來的幫助也越大,但在一定條件下,我們

  應可以選用適切的評價方法來指導教學。

  為此,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我覺得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結合一段時間的反思,我們將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分成三個階段,第一:研究“基於教學目標分解的教學評價”主要研究新課程內容實施效果的課堂評價”;第二階段,研究“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課堂教學評價”,主要研究如何評價教師的教學行為;第三階段,研究“如何評價課堂教學的達成度”,主要研究學生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效果.

  崔教授的專著內容翔實,案例豐富,是一本貼合教師實踐經驗的好書,除了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之外,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研讀和反思的精彩論述,今後我還將不時重溫,不斷獲取新的實踐靈感。

  (本文作者為上海市普教系統優秀青年教師後備人選)

您正在瀏覽: 崔允漷《有效教學》讀後感
網友評論
崔允漷《有效教學》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