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習慣重於方法:胡適談讀書治學》有感

讀《習慣重於方法:胡適談讀書治學》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讀《習慣重於方法:胡適談讀書治學》有感 標籤:讀書思廉

  讀《習慣重於方法:胡適談讀書治學》有感

  胡適是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學問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他與陳獨秀、魯迅等並稱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其思想和學說在中國現代思想界、文化界都產生過非常大的影響。而作為中國現代史上最有思想的學者之一,胡適關於讀書的學問更是值得我們當代人認真拜讀和品察。

  胡適在《習慣重於方法:胡適談讀書治學》一書中談及了許多有關讀書的問題,如第一章節的"為什麼讀書",第三章節的"怎樣讀書",第四章節的"找書的快樂"等。而在這眾多的篇章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便是胡先生對於"為何讀書"和"如何讀書"獨到的看法和見解。

  關於"為何讀書",胡適講了很多,歸納起來共有三點:其一,因為書是過去已經知道的智識學問和經驗的一種記錄,我們讀書便是接受人類的遺產;第二,要為讀書而讀書,讀了一些書便可以讀更多的書;第三,讀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困難,應對環境,並可以獲得思想材料的來源。對於以上三點我也有自己的理解:第一,因為書代表了人類祖先留給我們的知識和智慧的遺存,我們後代接受了這筆遺產,以此為基礎,可以繼續發揚光大,更在這基礎之上建立更高深更偉大的智識。人類之所以與別的動物不同,就是因為人有語言文字,可以傳遞知識,再加以印刷術的發明,許多書報便印了出來。這時你可能要問了,把智識和經驗傳給後人有什麼用處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這就是進化。所謂進化就是節省勞力,蜜蜂雖能築巢,能發明,但傳下來就只有這一點知識,沒有繼續去改革改良,以應付環境,沒有做格外進一步的工作。人呢,達不到目的,就再去求進步,而以前人的智識學問和經驗作參考。如果每樣東西都要個個從頭學起,而不去利用過去的經驗,豈不是太麻煩了。所以人類有了這筆寶貴的遺產,就可以縮短工作,就有餘力去做別的事情。

  其二,為了讀書而讀書。胡適先生所說的為了讀書而讀書不是我們所理解的為了考試和成績而讀書,他所指的是為了讀更多的書而讀書。就好比是戴了眼鏡,小的可以放大,模糊的可以看清楚,遠的可以變為近的。讀書就好比是這副眼鏡,眼鏡越好,對於其他書的解讀能力也就越強。因為書讀的越多,積累的知識越多,讀書的能力也就越大。這便是"為了讀書而讀書"的意義所在。

  其三,我認為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讀書可以幫助解決困難,應對環境,供給思想材料。知識是思想的來源,思想又可以分為五步,而思想的源頭是最大的疑問。吃喝拉撒不用想,但遇到三岔路口、十字路口那樣的環境,就有了困難了。走東或走西,這樣做還是那樣做,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有了困難才有了思想。第二步要把問題弄清,究竟困難在哪一點上。第三步才會想到如何解決,俗話叫出主意。但主意太多都採用也不行,必須要進行篩選。但主意太少或全無主意,那就更沒辦法了。第四步就是要選擇一個假定的解決辦法。要考慮到這個方法能否行得通,若能,便很好。若不能,那就需要再換一個。第五步就是證實,凡是有條理的思想都要經過這一步。這也就是胡適先生所倡導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五步之中,第三步是最重要的關鍵。問題當前,全靠有主意。主意從哪兒來?從學問經驗中來。沒有智識的人,遇到問題就會手足無措。而學問豐富的人,以碰到問題變會在腦海里湧現出各種解決辦法。讀書就是對過去學問經驗的記錄,而這些智識就要用在這個時候,所謂"養軍千日用在一時"就是這個道理。

  說完了"為什麼讀書",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怎麼讀書".胡適先生認為,首先要培養起讀書的習慣,習慣重於一切方法。對此我也非常贊同,沒有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又談何讀書的方法呢?那麼關於讀書的習慣,胡適講了三點:一是勤,二是伸,三是謙。勤奮是成功的基礎,讀書做學問更不能自欺欺人。其次謹慎小心也是很重要的。另外,讀書要保持謙遜的態度,萬不可自以為是,不經考察便妄下結論。

  最後,說到讀書的具體方法,胡適先生留下了兩個字:"精"和"博",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精讀"和"泛讀".對於"精"字,胡適先生強調了"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指的是個個字都要認識,這是保證我們對書本內容理解的準確性。書是集字而成的,要是字都認不清就無所謂讀書了。"口到",前人所謂"口到",是把一篇文章倒背如流。現在雖不再提倡死記硬背,但如果我們遇到極其精彩的文章和段落,不妨把它背下來或至少誦讀幾遍,這至少在我們作文的時候會是一筆亮點。"心到"的意思是認真體會作者行文的用意和想要抒發的情感。"手到"即通過札記和做筆記的方式寫下一些文章中的妙語,又或者寫下自己的感悟與體會。那麼對於"博"就更為人們所認可了,中國人所謂"開卷有益"就是這個意思。胡適先生提出要多讀書,無論什麼書都要讀,因為往往一本極其平常的書可能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示和驚喜。就如眾所周知的達爾文的進化論,他花費了三十多年的光陰,積累了許多材料,但總也想不出一個簡單的答案。偶然讀到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后便大悟起來,了解了生物進化"物競天擇"的原則。

  總的來說,胡適先生的這些關於讀書的思想讓我受益匪淺。當下,我們生活在以個信息爆炸的現代化社會,大量的信息通過各種媒介滲透到我們每天的工作和學習中,各種碎片化的知識每天不斷地更新,並且不斷地通過手機、互聯網等終端設備傳遞至我們的大腦。人們,特別是我們當中的年輕人已經沒有時間和願望安靜地坐下來拿起一本書來細細品嘗。我們每天生活在快節奏的社會,消費者各種"快餐文化",心氣也跟着浮躁起來,這隻會讓我們奔波的身心更添一層疲憊。因此,找個機會,拿起一本好久不看的書,試着放鬆自己,不帶任何焦躁,不再為了完成什麼任務,投入進閱讀的世界里,沉澱,沉澱,再沉澱……你會感受到閱讀的美好,生活的美妙。

  作 者:張揚揚

您正在瀏覽: 讀《習慣重於方法:胡適談讀書治學》有感
網友評論
讀《習慣重於方法:胡適談讀書治學》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