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自主學習讀後感

自主學習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自主學習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 外出學習

  自主學習讀後感(一)

  最近讀了龐維國老師的《自主學習》一書,結合我們學校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於自主學習在翻轉課堂中的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有了更好的感悟,首先什麼是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顧名思義,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論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時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傳統的體育教學強調的是接受式的、被動式的學習方式,21世紀的我們提倡自主學習,是否就是否定接受式的、被動式的學習方式,一概採用自主學習的方式?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可以這樣理解,我們只是要改變過去的那種"過於強調接受學習"的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但要倡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式。

  而自主學習所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呢?自主學習對施教者提出的基本任務在現代學習社會,施教者包括學校、家庭和社會。對在校學習的學生來說,學校是學習的主要場所和主渠道,教師和校長是最主要的施教者。自主學習要求施教者應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同時輔之以必要而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使兒童和青少年通過自主學習,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學會勞動、學會生存,具備與現代社會需要相適應的學習、生活、交往、生產以及不斷促進自身發展的基本素質。

  願學、樂學  調動並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增加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願學和樂學,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厭學、逃學的問題。

  會學、善學  要強化學法指導,使學生知道怎麼樣學習才能省時省力效果好。在新的形勢下,使受教育者掌握多樣化的學習技能和方法,改變盲目學習的狀況,是實現學生自主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自主學習教改實驗要把學法研究和新的學習手段、學習技術的研究擺在重要位置。

  自醒、自勵、自控  這些要求主要屬於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發展目標。自主學習要求,學生不僅要把學習內容作為認識的客體,而且要將自己作為認識的客體。要對自己作出客觀正確的自我評價,從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激勵、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斷提高。

  適應性、選擇性、競爭性、合作性、參與性  要使學生學會適應,要主動適應,而不是被動適應;要適應生活,適應學習,適應環境。允許並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素質和興趣發展自己的特長。允許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方法的權利,按照全面發展與特長發展的要求,對學生的偏科傾向科學引導,並鼓勵學生髮展自己的優勢和特長。

  要改善辦學條件,為學生進行選擇性學習提供更多的圖書、報刊、信息、學習技術及學習手段。鼓勵學生追求與自己情況相適應的較高目標,培養他們的進取心和成功慾望,鼓勵競爭。在文化學習、體育比賽、技能訓練、生活適應能力等方面鼓勵競爭。主動合作、樂於合作、善於合作是人類賴以存在與發展的社會基礎,是人的良好品質。

  要創造環境,使兒童和青少年增強合作意識,培養合作精神。鼓勵所有學生都成為學校內一切活動的積极參与者和主動參與者。通過參與,達到主動學習、主動鍛煉、主動發展與提高的目的。

  要讓學生很好的進行自主學習,我們要做好以下幾點:

  1.制定計劃。並嚴格按照這個計劃開展學習(有些學生並不喜歡這樣);

  2.要建立目標意識。確立一個目標,有利於學習中的堅持(必做);

  3.要確定範圍。從所用的教材到知識面要先確定下來,除特殊情況,一般不能改動,不能今天以這為主,明天又改成以其他為主了;

  4.注重學習的氛圍和環境。可以和好朋友一起開展學習上的比賽,讓學習的環境活起來。

  5.自我檢查和反省。找出自己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漏洞並改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形勢,適應職業轉換和知識更新頻率加快的要求,一個人僅僅靠在學校學的知識已遠遠不夠,每個人都必須終身學習。終身學習能力成為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在探索如何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的問題上,要多角度、深層次研究大學生自主學習與教育模式之間的關係,從而為大學生鑄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當前"以學生為本"的社會形勢下,結合我們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貫徹並落實以"樂學"、"會學"、"博學"為自主學習指導目標的教育培養模式。

  自主學習讀後感(二)

  讀龐維國的自主學習,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以往的自認為對自主學習的理解太過膚淺,認為自主學習就是自己學習,沒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自學,沒有領會理解自主學習是的有層次性的。

  通過閱讀我知道了,自主學習既可以被看成一種能力 ,又可以被看成一種學習活動。作為一種能力,自主學習經歷了一個從他主到自主的發展過程。在自主學習能力發展起來之前 ,學生的學習活動通常是在教師、父母等他人的直接指導和調節下進行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只是按照成人的要求被動甚至機械地從事和調整自己的學習活動。隨着學習經驗、學習技能的增加,自我意識的逐步增強 ,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的獨立監控 、判斷、評價的日益增多,其自主學習能力就從低級到高級發展起來。成人的指導和調節就逐漸由主導作用變為輔助作用,學生 的自我定向、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導發揮起主導作用。一般說來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與之交往的成人給予的引導、監督和啟發越多,學生從中獲得 的學習經驗就越多 ,就能更明確地意識 、指導和調節自己的學習過程。

  龐教授主張把教學的基本順序由講授式教學的 "先講後學"變為"先學后講".也就是說,把學生己能夠掌握的學習內容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先行解決 ,然後教師再針對學生不能掌握的內容進行重點講解或指導。這樣做的好處是,通過自學、討論,學生個體和集體的學習潛能能夠得到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得到鍛煉,自學、討論后不能解決的問題也可以為教師的精解提供明確的依據 ;通過教師有針對性地重點講解或指導,學生能夠更好地獲得問題解決策略,因為學生在自學 、討論后聽講的願望更強,更具有目的性。我們學習的翻轉課堂正好和龐教授的主張不謀而合。

  如果有更深入的認識還要繼續閱讀。

  自主學習讀後感(三)

  作為教師,沒有起碼的教師角色意識肯定是不行的——那會使班集體失去凝聚力,使學校失去正常的教學秩序。因此,我們必須具有教師的角色意識,也就是要有一種教師對學生的威信、尊嚴、權利、義務和責任的角色思考。但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來看,教師的角色意識太強的話,也會有礙教育的效果,而實際上,這種信念並不科學。強烈的教師角色意識會使我們忽視學生的主體性,甚至不把學生當作獨立的個人來看待,這樣,必然會傷害學生的心靈與人格。針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着的這種過於強調-教師角色意識的現狀,筆者認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淡化教師的主體角色意識。那麼,如何淡化呢?

  一、 開好"半畝方塘"

  我們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多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而不能太過於強調-教師的角色意識——文學常識與有關的資料,我們大多可以留給學生自己查找、收集並作整理,我們只需挖好"半畝方塘"就可以了,學生在發掘源頭活水的過程中,自會成"清如許"之渠。以沈括的《活板》一文為例,要學習這篇古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知識,自然要了解沈括其人,印刷術的歷史以及畢升的有關情況。這些我們完全可以交給學生自己去查找、收集、整理,我們只要做一個旁觀者,適時加以點撥就可以了。

  二、 點燃"閱讀火苗"

  語文教學的過程,不應該僅僅是學生交付任務的過程,還應該是學生實現自己生命價值和發展自身的過程。新學期開始,我們可以給學生一到兩個星期的時間熟悉課本內容,熟悉每一篇課文的內容,而不必急於上新課。古語云:"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也指出:"一切知識都是由感官開始的。""在可能的範圍內,一切事物應盡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一本書、一篇課文,在學生對它的作者、對它的寫作背景甚至對它本身還沒有熟悉之前,我們就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分析討論的話,既忽視了作為獨立個體、處於不同狀態的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多種需要與潛在的能力;又忽視了作為共同活動體的師生群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多邊多重、多種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創造能力。這顯然是違背教育規律的。而"把書本留給學生讀",點燃學生閱讀的火苗,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又培養了他們的閱讀能力。由此可見,我們有必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將書本還給學生,讓他們有讀、悟的時間和空間。

  三、 做個"引路底人"

  宋朝的著名教育家朱熹在教書時就常諄諄告誡學生:"事事都用你自去理會,自去體察,自去涵養。書用你自去讀,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隻是做得個引路底人,做得個證明底人,有疑難處,同商量而已。"作為教師的我們,也僅僅是一個"而已"罷了,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應當過分強調自己的教師角色意識,而要盡量"把疑問留給學生提",將課堂變成學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我想我們都聽過不少的精彩的"教師一問到底式"的語文課。但作為評價者的我們多是在評價這節課中的教師的表現怎麼樣,而忽視了作為教學活動主體的學生。不錯,我們的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確實設計了不少激發學生回答熱情的問題,設計了不少引起學生熱烈討論的問題,設計了不少激活學生思維的問題……但,這些問題不管教師如何的掩飾,說到底仍然有設"圈套"等學生跳的痕迹。

  四、 教是為了不教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在《新教育之夢》一書中就說:"我所謂的‘教給方法’仍然不能是空洞而孤立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研究中學會研究,在創造中學會創造。"如我們在教古文時,可以指導學生留心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的區別,讓他們自己總結出學習古代漢語要注意些什麼。這樣他們在觀察比較后可以比較容易地總結出古文中的"通假字"、"賓語前置"、"狀語後置"、"詞類活用"等現象;在教現代文時,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對各類文體進行比較分析,讓他們自己總結出各類文體的特徵。

  "理想的教育,應該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矗"從這方面來講,也許教師教的東西越多,反而對學生的發展也許越不利——教師越會教,也許就意味着學生越不會學。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要達到"教為不教"的目的、達到"理想的教育"的目的,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淡化教師的角色意識,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培養他們的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完全必要的。

您正在瀏覽: 自主學習讀後感
網友評論
自主學習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