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我不是殺人犯》有感

讀《我不是殺人犯》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讀《我不是殺人犯》有感

  讀到書名大家可能會誤會這是一本關於刑事案例或是犯罪、懸疑、推理類的小說。其實都不是,它是三聯書店"新知文庫"系列中的一本,主要講述了一位22歲的青年因為車禍而全身癱瘓,只有一根手指能動,對他來說,身體已經成了靈魂的牢籠。於是,他靠這根手指與人溝通,強烈表達了希望安樂死的意願。2003年9月,他的母親幫助他實現這個心愿失敗后,一位職責本是救人的醫生參與了這一行動,最終讓他有尊嚴的離開了這個世界。事件發生后,在法國社會激起了巨大反響,由此爆發了在各個層面上的討論和爭議。而本書就是實施這次安樂死的醫生肖索依與人合作寫的,記述了整個事件,同時表達了他的思考。

  這本書主要是通過作者親自經歷的案例探討了安樂死帶給人們的思考。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死亡是一個很忌諱的話題。很多人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不願正視這個話題。死者如是,生者亦然,很多人當家人離開很多年後都無法直面現實,比如我,算起來,母親已經離開我十六年了,而我總覺得自己早就接受了這個事實,但其實不然,這份傷痛還會在不經意間影響我的情緒和思考!當然,正像作者在書中描述的那樣,其實在國外,能夠正視死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正像作者在書中提到的,"現在人們開始有意的把真正的死亡小心地隱藏起來。當然那些電視新聞展示給我們的、遠在天邊的屍體——戰爭、洪災以及各種自然災害的受害者,以及屏幕上的那些謀殺以及其他情況造成的死亡,前後只有幾分鐘,有着按部就班的計劃,然後就被引向繼來的結果。不,這不是真正的死亡,真正的死亡,是那散發著惡氣,充滿着呻吟,毀滅人體,撕裂心靈的死亡;是讓一張張面孔扭曲,頑固抵抗,不肯放手的死亡。"其實我一直覺得在中國,缺乏真正的死亡教育。一個人,也許只有當他能夠真正的了解死亡,才能更好的活着!

  雖然在書中作者表達的思考並不是那麼系統和明確,但這起事件發生后,在法國社會所引發的關於安樂死的討論還是深入和影響深遠的。並促使法國在有關的法律方面前進了一步,雖然這一步並不大,但對那些掙扎在瀕死邊緣、毫無治癒可能、希望早日解脫的人來說,還是一個福音!其實對於安樂死的討論在世界範圍內爭議一直很大。據我查閱的資料,迄今為此,除了荷蘭議會在2001年11月通過了一部關於安樂死的法律,並從2002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承認安樂死合法化之外,尚無其它國家完全允許安樂死合法化。安樂死對於絕大多數國家來說,仍是一個法律上的難題。就連一向以立法處於前沿而著稱的美國,在安樂死立法上也是很保守的。1999年10月27日,美國眾議院通過法律,授權藥物管制的執法人員嚴厲打擊有目的使用受聯邦政府管制的醫學專用藥以助病人死亡的醫生。美國猶他州一名醫生就因向五名老年患者開具懷疑可用於"安樂死"的過量嗎啡,被法院以兩項謀殺罪和三項過失殺人罪判決入獄三十年。

  "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無痛苦的死亡;二是無痛致死術。而我國對安樂死習慣上的定義為:"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狀態下,由於精神和軀體的極端痛苦,在病人和其親友的要求下,經醫生認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無痛苦狀態中結束生命過程。"當然,因為我國不論是立法機關還是醫療部門都很少公開討論關於安樂死的話題,所以這樣的定義只具有探討的意義。醫學上對安樂死定義還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是指對出生時即為重殘或痴獃的嬰幼兒、重度精神病患者、重度殘疾人及處於不可逆昏迷中的植物人,實施使其在無痛苦感受中死去的行為;狹義上是指對身患絕症、臨近死亡、處於極度痛苦之中的患者,實施促使其迅速無痛苦死亡的一種方式,又稱無痛苦死亡。而作者在書中對安樂死還有積極安樂死和消極安樂死的區分,比如對積極治療加以限制的消極安樂死。其實在當今的中國,採取消極安樂死案例的並不在少數,但從沒有人公開談論過這個話題。

  而且客觀來講,正像作者在書提到的那樣,不論是從醫學、倫理道德、還是法律等方面來定義什麼樣的人適合採取安樂死都是複雜的。從醫學上講,也許多數人會覺得對些治癒無望,在極端痛苦、不堪忍受的境遇中掙扎的人採取安樂死,不論是對患者本人,還是他們的家人都是一種解脫。就像我一直覺得,人要有尊嚴的活着,也要有尊嚴的離開,在明知無望的境遇下要勇於選擇放棄。但情況是複雜的,有多少植物人,在患者本人和他們的家人的堅持下醒了過來;有多少看似無望治癒的人,在頑強的求生意志的支持下,最終戰勝了病魔;這樣的例子數不用數,醫學固然是一門科學,但對很多類似的問題其實仍然沒有答案。那麼從醫學上認定就有一定的難度,就像作者作為一名急救醫生,選擇在什麼情況下應該竭盡全力、什麼情況下選擇放手都是艱難的一樣!

  從倫理方面講,我們在遭遇非常的不可逆的身體疾病痛苦,自願要求結束自己生命的條件下實施"安樂死",本身也是合乎道德的。但依照中國的傳統道德,如果你的家人尊重了你自願做出的選擇,哪怕他們只是消極的、無作為的看着這一切發生,那麼不論是在道德上,還是在當事人自己心裡,這一切都會成為永遠的負擔,終生的陰影。而改變這一切,需要我們更加清晰的認識死亡,明白有時候讓你的家人無痛苦的離開是一種更大的幸福!當然話雖這麼說,其實如果輪到我自己也根本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

  從法律上講,

您正在瀏覽: 讀《我不是殺人犯》有感
網友評論
讀《我不是殺人犯》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