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最高職責》有感

讀《最高職責》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讀《最高職責》有感

  2009年1月16日,電視里的一則新聞忽然吸引了我的注意:"1月15日下午,美國一架空中客車A-320班機從紐約拉瓜迪亞機場起飛過程中遭飛鳥撞擊,雙發失去動力,迫降在紐約哈德孫河面上。飛機上機上146名乘客以及5名機組人員成功撤離……"

  沒人知道當時的我有多麼驚訝!我從事的飛機維修相關工作,使我對飛機和飛行有所了解,在看到這條新聞之前,我始終認為,即使現代大型客機在設計上有了水上迫降的功能,在實際上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更何況是雙發都失去動力,結果必定是凶多吉少!就是說,我完全不相信大型客機可以在水面上迫降成功。

  但是,我在新聞中看到了當時河岸的監控畫面——飛機降入河中時激起的浪花、漂浮在河面上的飛機雙翼站滿了平安撤出的乘客,將飛機團團圍住的眾多救援船隻……目瞪口呆的我心中翻騰着比哈德孫河上還要高的浪——哪位了不起的飛行員做到的?怎麼做到的?

  當周圍的人談論起這件事情的時候,我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這位了不起的飛行員的崇敬:"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真正了不起的飛行員!"那段時間,我在互聯網上不停尋找一切關於這條新聞背後的所有信息,試圖了解那驚心動魄的時刻。

  一段時間以後,一本散發著紙質香氣的新書放在了我面前,作者正是事發當天駕駛這架飛機的機長,現在已經成為全美國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切斯利·薩倫伯格先生。那次成功迫降之後,薩倫伯格先生出版了這本《最高職責》(英文名《HighestDuty》),特別要提到,這本書的譯者,是曾任民航總局局長,也是一位大型客機飛行員的楊元元。

  在這本名為《最高職責》的書的封面上,滿頭白髮的薩倫伯格先生站在那裡,目光既從容,又堅定。我懷着朝聖般的心情,翻開了這本書,進入到薩倫伯格先生的世界……

  2009年1月5日下午15時26分,全美航空公司1549航班從紐約長島的機場騰空而起,滿載着155名乘客,向著目的地北卡羅來納州飛去。在起飛爬升僅僅2分鐘,飛行高度只有900米時,飛機忽然迎面撞上一群大雁,被鳥擊之後,這架航班的雙發嚴重受損,很短時間內相繼停車,諾大一架A320飛機失去了所有動力,眼看就要機毀人亡,機長切斯利·薩倫伯格臨危不懼,和副駕駛一起配合,用自己精湛的駕駛技術,沉着冷靜地操縱飛機完美迫降在了哈德孫河上,之後,他又帶領全體機組引導全機乘客成功撤離飛機,而他最後在已經進水的客艙來回搜尋了2遍,確認客艙內沒有人之後,最後一個離開了機艙,並最後一個登上了前來救援的船隻,整個過程中只有一位乘務員和4位乘客輕度受傷,被美國輿論稱為"哈德孫河上的奇迹"!之後,薩倫伯格先生出版了這本《最高職責》。

  "哈德孫河上的奇迹"發生后,可以想象,1549航班上全體機組成員,尤其是58歲的機長切斯利·薩倫伯格先生,迎來了他們人生中前所未有的巨大榮譽,到處都是讚美、掌聲和眼含熱淚的人們。在書中,薩倫伯格先生也用輕鬆愉快,但不失理智的方式講述了這一切,這些都讓我這樣的崇拜者感覺無比快慰!

  但是,有人這樣說:"這沒那麼了不起,飛行員自己也在那架飛機上,他只不過是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而已……"

  我們知道,無論怎樣,總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最為顯著的例子,就是發生在2012年6月29日,海航集團天津航空公司GS7554航班上出現了維族暴徒暴力劫機事件,千鈞一髮之際,機組和乘客共同英勇反擊,將所有暴徒制服,挫敗了此次劫機。事後,海南航空召開表彰大會,重獎了全體機組成員,令人困惑的是,業內輿論居然出現了這樣的聲音:以後機組會希望自己的航班發生這樣的劫機事件,一次的話就可以拿到很多的獎金……微信傳播甚廣。

  我都無法形容,當時看到這樣的話是何感受!金錢是這樣的使人利令智昏,能夠無視那布滿危險與恐懼的"暴力劫機",你們,願意用如此危險的手段去贏取獎金嗎?即便給再多的錢,也不能讓自己或親人處於如此危險的境地啊!

  令人肅然起敬的是,在這本《最高職責》的書中,薩倫伯格先生很冷靜地告訴大家,他認為自己不是"英雄":"英雄是那些冒着生命危險,衝進熊熊大火燃燒着房屋裡的人……1549航班的情況不一樣,因為我和機組是被迫採取行動的。"同樣,他也冷靜地告訴所有人:"我們盡了最大努力,運用了訓練中學到的技能,作出了正確的決策;我們沒有放棄,我們珍視飛機上的每一個生命——於是最終我們有了一個好的結局。"

  是的,並不是每一次人們希望有好的結局,好的結局就會產生。飛行事故有很多,飛行機組都身處其中,為什麼有那麼多無法挽救的悲慘結局?他們不想挽救自己?不想挽救身後的那麼多條生命?薩倫伯格先生和他的機組只是幸運嗎?不那麼簡單,薩倫伯格先生用他一生的經歷,和他長達19700小時的飛行經歷,實踐了他一生旳一個追求——一位飛行員的最高職責。

  什麼是飛行員的最高職責?薩倫伯格先生曾經執行過無數次航班任務,將無數乘客安全地送達目的地,不僅如此,在職業生涯中,他認真對待他的職業,認真進行每一次飛行準備、飛行過程中,精確掌控他已經很熟悉的飛機動能,正如最了解他的妻子所說,他"把駕駛飛機當做一門藝術,精雕細琢".很多美國人認同:薩倫伯格機長的高尚,來自其他時候所做出的那些選擇——在履行職業操守時,是一絲不苟的,在一生中做出的許多選擇,幫助他做好了準備,來應對發動機發生故障的那一刻。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我的一生讓我把飛機安全地降落在了哈德孫河上。"

  我們周圍這個環境,已經很少有人提及"最高職責"了,平時聽得最多的,就是"底線"這個詞,一切都降到了底線,上面要求"守住××底線",下面追求"員工底線意識",而別人已經在實踐並追求"最高職責"了,這樣的差距我們什麼時候能趕上?這一點令我尤其感嘆。

  也許會有人說,和薪酬待遇有關吧,那好,我們來看看切斯利·薩倫伯格先生在書中提到的困惑——在他供職的全美航空公司,由於經營上的問題,他們的年薪減少了40%,航空界所有員工原本不錯的養老金制度也被取消,導致將來的養老金縮水2/3,航空公司甚至連機組的餐食都取消了,每一名機組成員必須自己準備餐食執行航班,薩倫伯格先生和乘務人員一樣,到了進餐時間,聞着頭等艙旅客牛排和葡萄酒的香味,吃着自己簡單便攜如三明治等食物充饑。他在工作中同樣經常遇到公司運行管理中的問題,令人十分沮喪、疲憊不堪。書中提到,他和同事們感到"公司彷彿用槍對着他們的頭,逼迫他們讓步,他們經歷了減薪、返還福利、裁員、解僱……他們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忍受着心靈的創傷。和我們現在一樣,管理層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靠員工自己良好品質和職業素養,來彌補系統上的缺陷、長期的人手不足以及處處可見的假冒偽劣等。

  好了,這能否令一些"底線員工"難以想象?這樣的情況下可不可以不用提"職業操守"了?

  對此,薩倫伯格先生的選擇是,既要儘力而為去改善制度問題,同時又盡我所能。他從來不會放棄自己的職業操守,並且依然能做到追求更高。這樣的境界,是我們平凡時刻最應該堅守的。

  有多少次,不認識的人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了我們這些航空從業者,我們又有多少次承擔起了值得這份信賴的責任,時至今日,忽然想起了曾經是一名軍人的我背誦過的一句話:我為我承擔的責任感到無上光榮,我願為此奮鬥終生,犧牲生命在所不惜!和平時期的軍人不用再戰死沙場來履行最高職責,改革開放年代的企業員工也不用為企業當家做主,但是,責任,永遠是心中應該堅守的最高職責。(文/趙雪春,編輯/王銘博)

  註:文中引文出自【美】切斯利·薩倫伯格傑夫·扎斯洛《最高職責》

  楊元元譯黃友義審校

您正在瀏覽: 讀《最高職責》有感
網友評論
讀《最高職責》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