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人口原理》讀後感

《人口原理》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人口原理》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企業財務原理

  《人口原理》讀後感(一)

  本書作者是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1765——1834),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人口學家,他是有名的經濟學教授,撰寫了大量的經濟學著作,如《地租的性質與發展》、《政治經濟學》、《價值尺度》等,但真正使得馬爾薩斯出名的還是他一直以來備受爭議的著作《人口原理》一書。本書出版於1798,後來一版再版,書的內容也一再擴充,被翻譯成了多國文字,引起各國學者的廣泛關注。

  作者生活的年代正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時期,工業革命蓬勃興起,就得商業體系逐漸被打破。在這個時代里,資本的孳生擴展性導致了原始積累過後由“圈地運動”導致的大量無產者出現的局面,無產者大量湧進城市尋求謀生出路,然而資本家的剝削使得他們的生活極度貧困,兩大階級分化和階級矛盾出現並日趨白熱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機器工業不僅使廣大小生產者遭到破產,而且使雇傭工人也愈來愈多地 被拋向街頭。資本家使用機器的目的,是為了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因此, 隨着資本主義機器工業的發展,工人變成機器的附庸,終日從事令人疲憊不 堪的體力勞動,引起了工人生理上的畸形發展。機器 的使用還成為延長勞動日和提高勞動強度的手段。18 世紀後期 15 小時工作 日被認為是正常的。農民被剝奪土地,手工業者破產,工人大批失業,使英國社會矛盾逐漸尖銳化,反抗運動遍及英國各地。1769 年英 國政府曾頒布破壞機器者處死刑的法令。但 1779 年一些地區參加搗毀機器的 工人仍多達 8 萬。

  讀完第一章,我發現那種仰望大師的崇敬之心尤然升起,人口,這個詞是多麼複雜的狀況,可能我從來就沒有認真的思考過,竟然還有可以稱為“人口原理”的東西。中國的人口、亞洲的人口、世界的人口,它們都遵循着某些原理 第一章印象特別深刻的地方是馬爾薩斯提出的兩條公理,顯而易見,它們是不必受到質疑的:

  第一,食物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

  第二,兩性之間的情慾是必然的,且幾乎會維持現狀。

  馬爾薩斯真正強大的地方在於《人口原理》的所有觀點都是建立在這兩條公理上的。從極其簡單的公理推導出複雜的結論,在物理領域,我佩服的是愛因斯坦;在社會學領域,我折服於馬爾薩斯。

  根據馬爾薩斯的觀點,人口以幾何級數增長,而生活資料以算術級數增長,這一點不需要特別說明。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人口增長的基數是多麼小,由於其令人吃驚的增長速度,如果沒有任何社會限制,理論上人口總數將變得非常巨大。另一方面,食物增長的速度是緩慢的,勞動者的勤勞可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進作用,然而大局上於事無補,因為土地會受到限制。於是,社會生活資料的總量會隨着時間被快速增加的人口總量超過,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社會內在的平衡機制將發生更大的作用。社會制度如婚姻制度中禁止早婚、社會現象如棄嬰等將對人口增長起抑制作用。同時,過多的人口造成生活資料的短缺,貧困和犯罪將長期困擾下層社會,直到人口總量同生活資料總量重新達到平衡。

  在我國,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一直是作為資產階級的人口學理論而被冠以偽科學的帽子遭受到全面批判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預見到人口增殖受到控制是可能的。恩格斯在 1881年致卡爾·考茨基的信中,從人口增長必須同物質資料相適應的觀點出發,指出:“人類數量增多到必須為其增長規定一個限度的這種抽象可能性當然是存在的。但是,如果說共產主義社會在將來某個時候不得不象已經對物的生產進行調整那樣,同時也對人的生產進行調整,那未正是那個社會,而且只有那個社會才能毫無困難地作到這點。在這樣的社會裡,有計劃地達到現在法國和下奧地利在自發的無計劃的發展過程中產生的那種結果,在我看來,並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1958年,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論》遭受錯誤的攻擊與 批判,於是在全國掀起了批判馬爾薩斯主義的熱潮。馬爾薩斯被批為資產階級代言人,他認為人類一切罪惡的根源都在於人口的增長超過了物質資料的生產速度,食物的缺乏才是引起人世間各種鬥爭和罪惡的主要原因,所以救濟窮人事實上是錯誤的,因為他提出了兩個公理:第一,食物為人類生存所必需;第二,兩性間的情慾是必然的,且幾乎會保持現狀。只要人類的食物得到滿足,我們就會毫無顧忌的去生育,這樣人類的人口就會迅速增長,因為人口的增長是按幾何級數增長的而事物的增長是按算數級數增長的,所以迫於對事物的需要就會導致人類的戰爭、犯罪等行為。基於這樣的理由,馬爾薩斯堅決反對救濟窮人,並且主張取締英國1601年通過的《濟貧法》,這導致了許多人的反對。

  《濟貧法》,社會救濟或者社會福利不能使社會下層階級完全擺脫匱乏的壓力從人口原理可以得到結論,《濟貧法》是多餘的。一個經濟上的解釋是,將富人的錢轉移支付給窮人並不能提高窮人的購買力,因為社會生活資料並沒有增加,《濟貧法》導致窮人購買更多,這種情況下物價上升,窮人的生活水平不能顯著改善,而富人的生活水平卻會下降。從人口原理可以得出估算人口的最好尺度是社會生活資料,更確切地說是環境容量,即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可以容納的最佳人口。一旦人口超過環境容量,生活資料的不均必然困擾下層人民,貧困和犯罪反覆發生,成為人口抑制的主要方式。

  社會救濟或者社會福利同樣如此,它們並不能顯著改善窮人的生活狀況。一旦人口超過最佳環境容量,下層社會的人民將長期在貧窮和犯罪中,直到人口和生活資料重新平衡。然而,由於人口負增長或者緩慢增長的困難,生活資料增長的緩慢,重新平衡的過程將會比較漫長。

  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人口數量緩慢增長或者負增長,那麼解決貧困或犯罪——主要的社會問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發展經濟,增加生活資料。從這個方面可以解釋當前中國面對龐大的人口基數堅持發展經濟路線的選擇。

  《人口原理》讀後感(二)

  在《人口原理》一書中,馬爾薩斯提到提高下層階級的工資並不能改善他們的處境,在他看來整個社會資源是有限的,就是那麼多,當上層階級繳納更多的賦稅,然後再增加下層階級的工資,這是徒勞的。因為當下層階級獲得的工資提高了,對於未來預期也會相應的提高,這樣就會促使其結婚生育,增加了家庭人口數,同時為了生存會購買生活資料來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但是這樣無形中會提高產品的價格,對於那些下層階級來說並沒有提高生活質量,工資的提高還是無法改變其生活現狀。所以那些處於下層階級的人總是無法很好的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這對於我們的啟示是很大的,首先妄圖只是單方面的提高工資來解決吃穿住問題是行不通的,由此聯想到中國在這幾年中高喊增加各個階層工資的做法是無用的,整個社會就像一個大的蛋糕,工資提高和生育率的提升使得資源被更多的人所佔有,這樣不僅使得生活資料價格上漲,而且也使得每個人所分享的資源也在減少,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不僅沒有改善生活質量,反而加劇了生活的艱難,所以工資的提升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尋找其他的解決之道。在廣大農村地區,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唯一資源,但是土地的利用率以及生產率並不能比人口增值力高,因為馬爾薩斯認為人口以幾何級數增長,並且增值力是無限的,但是生活資料只能以算數級數增長,這樣二者就不能統一與和諧,當生活資料能夠滿足當地人口的需求的時候就會對人口增長起到促進作用,當時很大部分是生活資料落後於人口增長,這樣就會導致人口增長緩慢。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卻不像馬爾薩斯預想的那樣,在廣大農村地區生育率一直都很高,並沒有因為生活資料有多大的改變,如果不是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農村人口增長將是很快的,也許是文化背景不同,作者的部分觀點與中國的實際是不相符合的。

  馬爾薩斯在《人口原理》中提出減少人口兩種途徑中提出了積極性抑制和預防性抑制。在作者看來積極性抑制是指一些下層階級實際所處的困難境地,使他們不能給予子女應有的食物和照料。預防性抑制是指人們對養家糊口的憂慮。首先家庭所處的實際困難會使得家庭的主要負責人會充分考慮各項因素,以此來判斷是否應該生育子女,以及應該何時生育子女才是最恰當的,同時積極性的抑制也會使得家庭在勞動中會更加的努力獲得更多的生活資料儲備,這對生產力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預防性抑制使得人們能夠看清現狀,評價自己能否生育和培養子女。這兩種減少人口的途徑都是比較有利的,但是我認為這是對那些理性的人說的,如果過於感性,很可能不會考慮很多因素,這樣不利於人口的發展。當然在作者看來除了以上兩種方式以外貧困和罪惡也能夠抑制人口增長。但是這種抑制對於人類來說無疑是一種災難,但是這種現象出現的又很普遍,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來說,貧困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夠解決貧困問題,整個社會將會得到快速的發展。

  在本書中,作者引用了很多著名學者的觀點,如孔多賽、葛德文、亞當斯密等,當然在引用的過程中進行了自我的理解和糾正,這對於《人口原理》的完善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書中的觀點有很多都增加了我對事物見解,如人口與生活資料的關係,工資提高與生活質量的提高二者之間的關係等,作者的見解獨到,並且用數據來說明自己的觀點,而且在敘述中採用反正法來解釋有些觀點的錯誤性和不切實際性。所以本書讓人受益匪淺。

  《人口原理》讀後感(三)

  馬爾薩斯的在其著作《人口原理》一書中對人口的發展做了詳盡的陳述,提出了幾個重要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建構人口理論的兩個前提,一是,食物是人類生存所必須需要的。二是,兩性間性慾是必須的且幾乎保持恆狀。其次是兩個級數的理論,即人是以幾何級數增長,其增值力是無限的,而生活資料只能以算術級數增長。最後,馬爾薩斯提出了減少人口的兩種途徑,即積極性抑制和預防性抑制。

  在我看來,本書的重點在於以上三點。當然本書還提到了宗教等方面的相關問題對於人口發展的影響,但是以上三點尤為重要。人口問題現在可以說已經是全人類的問題,人口的過快增長給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安全都帶來了一些問題。《人口原理》一書很透徹的分析了造成人口增長的確切原因,以及為此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方法。馬爾薩斯的理論首次系統地論述了人口發展的核心問題,並將其理論化。

  馬爾薩斯首先認為人口增值力和土地生產力天然地不相等,而人口的增長必須獲得相應的生活資料。當一個國家的人口所需要的生活資料不能夠得到很好的滿足的時候,會相應的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對於社會的安定是有害而無益的,以此,馬爾薩斯認為當一個成年男子對於自己未來生活狀況不抱有太好的期望的時候就會消減其結婚生育的想法,因為當自己都無法使得自己在下層階級中獲得最基本的物質需求,又怎麼會生育來增加一個家庭的負擔呢,這是對將來一段時間的預期。在我看來這對於計劃生育政策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尤其像中國的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發展相對而言較為落後,但是人口總量卻是很大,特別是農村地區,一個家庭的子女數相對城市而言是多的,但是比如上海等大型城市,一個家庭的子女數是很少的甚至有的家庭不想要孩子,歸其原因,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即他們對於未來的預期,在上海經濟飛速發展,競爭壓力大,未來預期較差,所以計劃生育政策在上海就體現的不明顯,但是農村地區隨着福利政策的加強,家庭福利得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需要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當一個地區人口逐漸增長達到當地的土地生產力不能供養的時候,為了生存就會自覺的減少人口增值力。

您正在瀏覽: 《人口原理》讀後感
網友評論
《人口原理》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