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世界文明史讀後感

世界文明史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世界文明史讀後感(一)

  《世界文明史》一書將第二次布匿戰爭寫的史詩一般。很享受的八這一章看完了。

  漢尼拔在九歲的時候,就被父親名將哈米卡爾帶到巴力神面前,讓他發誓,不要忘記向羅馬復仇。我難以想象,邪惡的巴力神面前還有如此集智慧、堅定、美德於一體的完美的人。而迦太基則是敗壞、貪婪的過度,一如他們在迦南。

  漢尼拔26歲離開父兄經營的新迦太基(西班牙),帶着4萬名士兵進入意大利。在征戰的15年中,他戰無不勝。或者說,他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取得了所有可能的勝利。

  但是,漢尼拔沒有攻克羅馬。羅馬有幾十萬可以動員的兵力,但他始終只有四萬士兵而已。由於迦太基的貪婪和懼怕,他幾乎沒有得到來自母國的任何援助。

  漢尼拔沒有失敗,他靠自己的意志品質在意大利堅守。但是他的祖國和迦太基都遭到了羅馬的打擊。45歲的他返回迦太基,失去了很多部隊,然後在對抗羅馬時戰敗。

  57歲的漢尼拔在迦太基想要除掉他的時候去了東方安條克,繼續與羅馬為敵。但是安條克還是失敗了。他又逃往克里特,但是仍然是羅馬孜孜不倦想要獲得的人。最終他來到了黑海南岸的城市,那是當時希臘化世界的盡頭了。羅馬人仍然不放棄抓到他,最終漢尼拔在67歲時候為了不落入羅馬人之手,自殺。

  迦太基為什麼失敗?作者杜蘭特看的清楚:這是自由人的羅馬對雇傭軍的迦太基的勝利。羅馬人富有愛國心、團結、沉着,而迦太基則墮落敗壞,甚至賠款的時候還要剋扣百姓的錢款。戰略重要嗎?當然。但是戰爭的背後總是民族性格的對決。過去如此,現在還是這樣。

  世界文明史讀後感(二)

  《世界文明史》是一門講述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歷程的課程 . 內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 , 世界文明的發端 , 包括古埃及文明 , 古巴比倫文明 , 古代印度文明 , 古希臘文明 , 古羅馬文明 , 歐洲中世紀啟蒙運動與近代文明 , 產業革命和現代化 , 全球一體化與世界文明的展望等 . 同時還將講述各種相關的文明理論。

  按照時期劃分世界文明史可以分為上古前期 上古中期 上古後期 古典時期 中古時期 近代前期 近代後期 當代前後。古典時期隨着中東列國爭霸而逐步走向衰落而波斯人也在遠征希臘中遭到毀滅性打擊 世界文明的中心由中東逐步轉移到地中海沿岸。

  進入中古時期一方面是阿拉伯人爆炸般的崛起席捲了整個阿拉伯半島。阿拉伯對外擴張戰爭是公元 7 ― 8 世紀,穆斯林統一國家――阿拉伯帝國形成后,為了擴大其統治範圍,以“傳播伊斯蘭教”和“展開反對異教徒的聖戰”為借口,強行吞併西亞、北非和西南歐大片領土的行動。在這其中我們要注意到這樣一場影響着人類文明戰役――西亞彎刀。在這場戰役中阿拉伯遠征軍征服北非迦太基和摩洛哥。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歐洲,滅亡了西哥特王國佔領西班牙。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統治者的計劃初戰告捷,他們欣喜若狂。於是他們的目標已經不僅僅只是原來的君士坦丁堡。而是整個歐洲的基督教世界。阿拉伯統治者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將歐洲基督教世界的“異教徒”徹底納入自己的宗教勢力範圍。整個西方文明再次面臨來自東方亞洲文明的威脅。這是歐洲自公元 452 年匈奴人入侵后再次遭到的最嚴重的威脅!整個西方世界再次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在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統治者看來,這是輕而易決。他們甚至已經準備好進入“異教徒”的心臟羅馬城去參觀。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入侵迎頭碰上了一個在歐洲地區新興的強有力的對手。這個對手是阿拉伯人以往所從來沒有遇到過的。這個強大對手就是當時西歐高盧地區正在崛起的由日爾曼族法蘭克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法蘭克是歐洲日耳曼族的一支蘭克歷史上一代英雄克洛的帶領下與與阿拉伯展開了鬥爭。其中發生在公元 732 年高盧的法蘭克王國與阿拉伯帝國之間的普瓦提埃戰役是一場決定整個人類西方文明命運的決戰!對人類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戰後,慘敗而歸的阿拉伯人在此後再也沒有能力對西方文明世界發動入侵。這直接保證了西方文明尤其是基督教文明的生存和發展。同時法蘭克王國在普瓦提埃戰役的勝利直接強有力的支援了東羅馬帝國的反擊。當時東羅馬帝國是整個西方文明碩果僅存的一支。古羅馬和古希臘文明在東羅馬得到完成的繼承和發展。如果阿拉伯人繞道的陰謀得逞,西方文明在東羅馬這最後的一點生命之光將被滅亡。也就不可能有後世以古希臘文明為核心的改變世界命運的文藝復興運動。

  隨着歐邁爾 阿里 哈立德等人的遠征在極短時期內進而擴展到了整個中東為中心的三大洲交界區域 另一方面則是東歐與保加爾斯拉夫人的崛起以及拜占庭千年文明的持續。拜占庭時間是最長的,敵人也是最多的帝國,它的敵人換了一批又一批,我們就以拜占庭的歷史來做主線。波斯的薩珊王朝,阿拉伯帝國,蒙古,存在的時間都沒拜占庭帝國時間長,拜占庭帝國在其前 700 年都是無論經濟還是軍事很強的,在當時的地理位置處於世界的交通的中心,經濟的角度來說非常的優越,而戰略的地理位置就相當糟糕了,要同時對付 2 個以上的勁敵,而且還都必須取得勝利!所以拜占庭帝國建立在封建小農基礎上的軍區制度是非常優越的,它的軍事技術組織在當時也是非常先進的,以重騎兵為核心,多兵種合成的軍隊無論是對西方的諾曼人的重裝部隊,還是對東方的輕騎兵部隊都是勝多負少,而且當時它的海軍也是最強的,它的秘密武器“希臘火”在火藥出現以前,簡直就是一種超越時代的武器。

  **世紀時東羅馬的主要敵人是它的傳統的老敵人:東面的波斯人、北面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海軍主要敵人是西方的諾曼人。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傑出的將軍貝利薩留的領導下甚至恢復了古羅馬的疆域,地中海再次成為羅馬的內湖。但是歷史的車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過多的戰爭與瘟疫使得國力逐漸被消耗,兵員枯竭,稅收減少,經濟惡化。這時候崛起了新的國家,東方的薩珊波斯由於長期與拜占庭的鬥爭,已經是國力衰微,被新興的阿拉伯帝國取代,西方的諾曼海盜被先進的強大的威尼斯取代成為拜占庭海軍的主要敵人。拜占庭由此經歷了王國復國的歷史,最終在復國的五十年後再一次滅亡。

  公元 6 世紀中葉,世界上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並不是查士丁尼大帝的哥特戰爭,也不是北魏帝國的分裂,更不是印度笈多帝國的滅亡,而是突厥人在中亞的驟然崛起。突厥人也就是所謂的阿瓦爾人。乍看上去,這個游牧民族與阿提拉的胡人或辛尼昂的保加利亞人沒有太大區別:一樣的服裝,類似的語言和風俗,相近的“禿頂+豬尾巴”髮型,只是多留了一些頭髮,並用絲帶紮成許多條辮子而已。如果換在同時期的中國南朝,飽讀詩書的士大夫們肯定會毫不遲疑地贈給這些人一個恰如其分的外號:索虜。突厥人和蒙古人的崛起影響了大半個亞歐大陸並毀滅了拜占庭與中西亞列國文明,此時期圍繞蒙古人與突厥人的擴張變的十分激烈。東亞列國則在長期文明的碰撞中處於較為封閉的位置。

  突厥的崛起沒有持續很長時間,人類文明進程還在繼續。近代前期 隨着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 以及西班牙人 英國人 法國人先後的殖民擴張世界的根本格局發生變化。近代後期 隨着法國 普魯士的先後崛起 歐洲列國的局勢更加複雜化。再來是當代前後 隨着兩次世界戰爭與歐洲列國的角逐 世界格局呈現兩級碰撞隨着蘇聯解體 日本 亞非拉 歐洲的地域性聯盟 世界呈現的多極化趨勢。

  世界文明史讀後感(三)

  讀史不是單純地看過去的故事,更不是機械地知道公元某年,在何處誕生了什麼王朝、發生了什麼事件和戰爭、出現過什麼橫空出世的人物和創舉……這兩種最常見、淺薄的讀史方式,在大眾中普遍存在。糾其緣由,實在是和中國失敗的歷史教育密不可分:其一,中國的歷史老師們自身真會讀史的人並不多,歷史教學和研究成為許多大中小學老師自娛或是謀生的工具。其二,本質是跑偏了的中國教育體制帶來的苦果――應試為旨,拒絕思考。

  今年看到了最新一版的《世界文明史》(第四版精裝本),共有五位作者,第一作者為丹尼斯 舍曼(Dennis Sherman),五人皆為美國知名高校的歷史學教授。這本排版、印製、配圖精美的世界文明史,最精妙的是它別具一格的讀史方式,讓它足以笑傲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和威爾 杜蘭的《世界文明史》,鶴立雞群於各種“文明史”書之中。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告訴人們,怎樣讀史。

  毋庸置疑,讀史使人明智,古今中外,眾多傑出人物留下過“以史為鑒”的忠告和勸誡。然而,真正會讀史(知道怎麼讀歷史、讀得懂歷史)的人,其實很少。讀史不是單純地看過去的故事,更不是機械地知道公元某年,在何處誕生了什麼王朝、發生了什麼事件和戰爭、出現過什麼橫空出世的人物和創舉……這兩種最常見、淺薄的讀史方式,在大眾中普遍存在。糾其緣由,實是和中國失敗的歷史教育密不可分:其一,中國的歷史老師們自身真會讀史的人並不多,歷史教學和研究成為許多大中小學老師自娛或是謀生的工具。其二,本質是跑偏了的中國教育體制帶來的苦果――應試為旨,拒絕思考。歷史課,是最趣味盎然、最容易讓學生長智的一門課程,變得已和序列化的乘法口訣表、化學元素周期表無異。不會思考(或不願再思考)的老師、總是按照上下五千年一路寫來的引人瞌睡的歷史課本、永不褪色的“背景-原因-意義-影響”套路學習法……失敗的歷史教育,導致長大后的學生們不再多讀史,因為他們從來就沒學會怎麼讀歷史,歷史沒給他們帶來智慧。與其如此,何必浪費時間看這些沒用的過去的故事?看小說,豈不更樂哉?

  歷史究竟該怎麼讀?估計不同的歷史研究者和學術大家,都可以給出一大篇洋洋洒洒的讀史心得。丹尼斯 舍曼版的《世界文明史》並沒有明確寫出一個讀史模式,它的獨特,在於它不按慣有的方式去把歷史事實串起來,以告訴大家歷史是這樣或那樣。它沒有作者的個人評說、臆想和推斷,而是將歷史資料精心的編排起來,再加上行文中用心設置的思考問題,最終呈現給讀者的是一部由讀者自己思考出來的“世界文明史”。

  書中一共有26章和一個主題分類目錄,每一章都由三部分(第一手資料,視覺資料,第二手資料)組成,所以,真正讀懂了一章,剩下的就都知道該如何去讀了。第一手資料(是歷史學家們常用的歷史文獻資料),視覺資料(和主題密切相關的繪畫、雕塑、文學等各類藝術材料及歷史地圖,很像一個微型博物館),第二手資料(各歷史學者對該主題進行研究后發表的重要文章,像專家的研究作品集),這些都不是作者觀點的文字,行文間處處滲透的是“思考”二字。歷史資料、歷史記載、歷史事實,就是那些東西,從一大堆表象背後能否看到屬於你自己的東西,這就是讀史和看史的區別了。《世界文明史》就似一位絕佳的領路人,領你踏上讀史的正確之路,當然,此後的造化還得靠個人的努力和悟性。

  因為作者選取的很多資料,都是人盡皆知而又特別具有可讀性的,對世界文化、歷史感興趣的讀者讀起來會很輕鬆。而個人特別希望中國的歷史學教育者,能看到這本《世界文明史》,以引領更多的孩子真正走進歷史的天空。

  當然,盡信書,不如無書,這本書也不是完美無缺,此書最大的問題在於資料的選擇上。雖然作者沒有對任何主題發表個人看法,但在資料選擇的時候,還是會不可避免地帶上個人的主觀喜好,比如對公元500年以前中國歷史資料的選擇,就不夠具有代表性、不夠全面。這種寫史方式,對寫作者的學識素養和功底的要求非常之高,我們對作者不應過於嚴苛,但這樣的一種讀史方式,卻非常值得中國的歷史學者和教師們學習,也值得每一位讀史的人學習。

您正在瀏覽: 世界文明史讀後感
網友評論
世界文明史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