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讀後感3篇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讀後感3篇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讀後感3篇 標籤:傾聽生命 春晚觀后感 讀書思廉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讀後感(一)

  因為閱讀 生命春意盎然

  廣州市港務局 李洪星

  手捧美國作家威爾q施瓦爾貝寫的《生命最後的讀書會》,在暮色中我陷入了沉思:一位母親在生命垂暮時分的最佳選擇竟是與家人重溫畢生最愛的一本本書,優雅從容,為生命畫上完美的句號!它重新提升了閱讀對於人類的終極意義,充滿恢弘的詩意。

  我深深領會到:在生命這棵樹里,閱讀是重要的光合作用,因為閱讀,生命春意盎然。

  閱讀使人淡如菊。喜歡在閑暇的光陰,沉迷在一本書里,淺唱低吟,細細品味着淡淡的落寞與憂傷,享受着淡淡的清歡與恬淡,感受着淡淡的自足與安寧。每讀一本書,我總喜歡把自己完全沉浸在書的境界里:讀《巴黎聖母院》,在道德與罪惡的較量中,醜陋而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給美的內涵注入新血液;讀《史記》,我們不免要思考生與死的大問題;讀巴金《隨想錄》,令人在憂傷中奮進……閱讀若水,川流不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閱讀使人氣自華。讀書讓我們不知不覺愛上了書中的世界,覺得那是故人,那是故地,情不自禁地牽挂着,就這樣,亦真亦幻、似遠似近,為生活增添別樣的內容,讓走進了自己情感的密林深處。《詩經》、唐詩、宋詞,風格各異的文學作品,帶給我們無限美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柏拉圖《理想國》的智慧,希羅多德《歷史》的豐富,羅素《西方哲學史》的深邃……不知不覺間沾染了幾千年文明的馨香,就會由內而外溢出一種獨特優雅的知性氣質。

  閱讀消得留茶香。讀書能使人擁有開闊的胸懷,擁有靈心慧眼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好和樂趣,從而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一本好書在握,聞着淡淡墨香,我們可以與古人一起欣賞秦時明月漢時關,我們可以與李白一起乘唐時雄風破萬里浪,我們與蘇軾一起領略"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又彷彿走在江南小鎮清幽寧靜的小巷裡,或靜靜地坐在窗前,閉上眼睛,我們的心裡是否依舊在對逐鹿之戰念念不忘,敲敲心扉,那裡是否依舊住着三毛、余秋雨的身影;在一個寒風凜凜的日子裡,蜷縮在暖暖的被窩中,我讀懂了居里夫人的淡泊名利;讀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輾轉體會着作者失明后內心世界的孤寂、寒冷,但她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像一束溫暖的陽光照亮我心中每一個角落,讓我靈魂顫抖……讀書之人在書香浸潤中養育了一顆豐潤、柔韌的心!

  你們看,書不正是春天裡深深淺淺的綠,幽深寧靜嗎?你們瞧,書不正是春天裡奼紫嫣紅的花,蓬蓬勃勃嗎?你們想,生命之樹不正是因為閱讀而春意盎然嗎?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讀後感(二)

  拖延症又犯,黑妞回家后我開始有些鬆散,又開始意識到自己依賴性強的問題。最近的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神遊中,特別困。樓下的白喜事吵吵鬧鬧了三天,在家看書學習沒任何狀態。其實我也是害怕的,畢竟每天路過都會情不自禁瞄一眼棺材和遺像,瞄完后內心都會祈禱好人一路走好,願得到逝者保護,恨不得直接過去磕個頭,以示心誠。(大半夜一個人在家說這個似乎有些神叨叨的)

  上周輾轉的看着四本書,都處於神遊狀態,看一會困一天,然後換一本書,繼續神遊繼續困。擠時間看完威爾·施瓦爾貝的《生命最後的讀書會》后才發現,在身心遊離的狀態下選擇一本自己偶然想看的書遠遠比強迫自己看書單里已排列好的書要有樂趣得多。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好書,好書就需要分享。這是一本看完會讓人深思的書,太多可以吸收的閃光的思想,以及推薦了太多我需要慢慢消化的好書。全書講述作者與確診為胰腺癌晚期的母親瑪麗·安逝世前兩年內一起探討各自看過相同的書的感受的故事,以書為紐帶進行愛的溝通。看到最後突然感覺到作者可能是同性戀,百度發現他妹妹也是同性戀,又讓我不得不驚嘆瑪麗·安的偉大,她的內心是多麼的寬闊,才能像最親密的朋友一樣與子女相處。

  她不僅是偉大的母親,也是偉大的女性,更是偉大的人類,我為之崇拜與敬仰。她的一生在為事業而奮鬥、為扶貧救難而努力的同時將家庭及子女的教育兼顧,她對人生、年、月、日都有條不紊的規劃着,在生命的盡頭依舊沒有絲毫放鬆。她愛別人遠遠勝過愛自己,一直在感恩、在回報的路途上前行。她在自己病入膏肓時依然身心投入於捐建阿富汗圖書館建設及美國總統的選舉等,對政治無感的我開始理解為什麼奧巴馬會有那麼多支持者,川普上台後會不會很多有名望有政治抱負的人都搬離美國?

  在病痛的折磨中,她只有少之甚少的抱怨,剩下的全是堅強與堅持,她依舊在自己還能忙碌時忙碌着,彷彿一停下來生命就將終止,她還有太多太多需要完成的事情。然而,她並未覺得累,而享受其中,也許這便是人生的意義。

  書中提到太多不是雞湯,卻甚是雞湯,頗有感觸的內容。例如:"薩馬拉之約",大致寓意為人終究無法逃避命運。讀這個故事時我覺得多麼的滑稽可笑,深思之後,略感凄涼。

  巴格達一位商人派他的僕人去買糧食,在市場的時候,僕人撞見了死神,而且死神還做了威脅的手勢。僕人跑回商人家,為了安全借了一匹馬逃到薩馬拉。之後商人來到市場,他看見我站在人群中,於是走過來問我:‘為什麼今天早上你看見我僕人的時候要對他做出威脅的手勢來呢?’‘那並不是威脅的手勢,’我說道,‘那只是驚訝的反應而已。我對在巴格達看見他很吃驚,因為我跟他約定今晚在薩馬拉見面。’"

  讀到卡巴金的《恢復理智》與"打擾"有關的這段時,我開始陷入深思中。我們時常打斷自己,忽略自己思想重要性,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我們總是高估自己對他人的重要性,總將媒介作為自己依賴性附屬品。你有多久沒有將手機調為靜音安靜的看書?你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認認真真的寫字?我們活在當下,卻活在了沒有一絲靜地的當下。

  我們都清楚打斷別人是錯誤的,而我們自己卻在不停地打斷自己。我們檢查來信的方式是不斷的查閱郵件,就算手頭正忙着一件十分愜意的事也會中斷去接電話,怎樣都不肯把電話轉移到語音信箱;也許我們不樂意把一件事想得明明白白,所以允許突發事件或慾望來搗亂。

  書中有太多太多我想在此分享的片段,以下是篩選的小段並加之個人的見解:

  我總會想起母親教給我的一切:每天早晨都要整理床鋪,不論喜歡與否;收到禮物要馬上寫感謝信;即便在某地方只住一晚也要打開行李;若沒有提早十分鐘趕到約會地點,就相當於遲到了;樂於傾聽,即使你不情願;每天告訴你的伴侶(孩子、孫子、父母)你愛他們;書桌上要使用襯架;隨時備上許多禮物,因此一直有東西能夠送給別人;偶爾慶祝;對人友好。

  母親教導給作者的,我想或許實用於我們每一個人。可能瑪麗·安是處女座,哈哈~~

  我們有太多想看卻看不完的書,太多想做卻不能做到的事。我從我母親身上學到一件事:讀書與行動並不衝突,閱讀真正的反面是死亡。

  不要停止閱讀,閱讀是一把鑰匙,也是一把明燈,更是精神的食糧。 瑪麗有很多書,她把看書當作人生的享受,利用自己每個空餘的時間看書,並享受其中。她影響了很多人,包括此時的我。以後我會時常告誡自己,把看書當作享受。

  你無法阻止波濤洶湧,但你可以學會踏浪而行。

  現在的我很難在遇到棘手的事時迎刃而解,依舊如一隻聒噪的蟈蟈,心神不定,焦慮不安。需要歲月與智慧的積累。

  永遠不要對人妄加論斷。你永遠無法知道誰能夠以及誰願意幫助你,除非你向他們開口。有些人所謂的好感只是表現在嘴上,有些人的好感則會在事情發生時用行動來表達。這可以成為一個判斷朋友的標準,真正的朋友是行勝於言的。

  朋友太多根本沒時間經營與維繫,其實擁有一二足矣,總有那麼一個人是你無論如何也要見的,是一想到就會很開心的。別奢望他人無條件為你付出,多反思,多換角度考慮問題,多感恩。很慶幸我擁有行勝於言的朋友,有時對方甚至比我更懂我自己。突然想到昨天因某事選擇上比較糾結,找發小排憂解難,她沒告訴我如何選擇,卻幫我分析了後面會遇到的問題,於一個天秤座並稍微有點處女座性格的我而言,有太多時間都在庸人自擾。只能說很感謝,我們擁有彼此。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讀後感3篇
網友評論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讀後感3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