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高考1977觀后感

高考1977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高考1977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高考狀元

  篇一:高考1977觀后感

  看完高考1977之後,感觸頗多,可以說這部電影拍的很好。原以為這是一部很刻板的電影,原以為這樣題材的電影總是會從學生,家長,老師三維一體的來描寫,看后才明白不是這樣的。本片從細微入手,圍繞黑龍江農場三分廠的插隊知青展開。以時代的變遷為大背景,以潘志友和陳瓊的愛情為主線,穿插陳甫德對陳瓊深沉的父愛,強子、阿三等人之間的友情,還有老遲這一級組織在時代變遷下,對於渴望知識青年從頑固到幫助的過程,語言詼諧幽默,沒有脫離生活,真實感人,從一個特別的視角,詮釋出愛情、親情、友情、和那個時代知青們對知識的渴求和時代的變遷。

  一個時代的變遷,總是會深遠的影響一個國家和民族,總是會給後人留下點什麼。1977年12月被諸多評論家稱為‘一個國家和時代的拐點”,它所恢復的不僅是參加了那場考試的考生的信心,更是歷史的轉折,民族的覺醒。正如影片中陳瓊的父親陳甫德所說,恢復高考比高考本身更有意義。

  影片中其實描述了兩個感人的愛情故事。一個很明顯,就是潘志友和陳瓊之間的愛情。在那樣的年代,許多的愛情都是一種渴望最終很難實現。當時的成分觀念和組織省察太嚴苛和偏激。正如在影片中,老遲對潘志友說,你的成分好,又是幹部,她也長得不咋地啊,為什麼喜歡上她,你小心以後,交結婚申請,不給蓋戳等等話。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陳瓊以莫大的勇氣為潘志友留下,而潘志友用莫大的勇氣將陳瓊送進了新的時代。在影片中, 陳瓊對潘志友說,“我答應老遲給我尋個婆家,就是想留下來,在遠遠的守着你,興許,哪天你累了,想要找個人說說話,說說以前的事,我還在,還能陪陪你。”潘志友拿着草稿紙走出考場,對老遲說,“我考,是為她,我要把她送進考場,然後和你一起在這紮下根。”還有一個愛情故事就是陳瓊的父親和母親之間的愛情故事。陳瓊父親由於被判為歷史反革命,被迫斷掉六親。在影片中陳瓊曾哭着在門外對父親說,“媽媽在去世前讓我一定要轉告你,如果有來世,她還願意和你做夫妻。”

  “歷史反革命”陳甫德對陳瓊深沉的父愛,留在未寄出的信紙上,那些無奈的呼喚,“瓊兒”,跨過白山黑水,只化作一封陌路的書信,和一摞幫助女兒參加高考的複習材料,以及假公章的證明材料。在那樣的非常年代,不僅愛情無望,連親情也是奢望……也難怪陳瓊後來只能對着遠去的火車大叫“爸爸”。

  強子,阿三等等人之間的友情也是很讓人感動的。過去知青的出路就是推薦讀大學和招工,否則就只有永遠在這裡。例如,阿三做為已經招工的知青,為了一個不知道是否可能的消息就跑十幾里地,給其他知青們帶去。後來,為知青們帶去最新的報考信息,雖然那是一個很破舊的收音機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但是在當年來說也是很難的了。

  知青們對知識的渴求也是很感人的。 在那裡的8年裡,他們看不到任何未來的方向,突然宣布恢復高考的消息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大家開始自發複習應考,為了尋找複習資料,強子黑夜去偷書,卻不幸被巡查人員抓住,送進派出所。臨走前,警察把他的書包還給了他,整整一包書都被沒收了,卻留下一套高考複習資料。歷盡磨難的他們猶如盲人重見了光明,每天發瘋似的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為了爭取報名的權利,強子不惜絕食抗議。

  印象最深的是這群知青們拼盡全力地追火車去高考的 鏡頭。 他們中一直有人摔倒,並互相攙扶,但還是不斷地有人掉隊。我在想,他們拚命追的不僅是火車,他們追的是希望,他們想要追回那被浪費在深山雪嶺中的11年的青春。

  影片結尾,一直老頑固一樣,企圖用公章阻止知青們參加高考的老遲,駕駛農場的拖拉機把他們送進考場,送進新的時代。老遲腰上掛着的那枚如金牌令箭一樣的公章,為陳瓊擔下了私自遞交假證明的罪名,“要是為了女兒,你敢私刻公章么?”……“我也敢”。他樂着說,“這些都是我的孩子!”

  最後的鏡頭是老遲在農場的廣播,“陳瓊,北京大學數學系錄取。好啊,去北京上大學!張國強,西南政法 學院 法律系錄取……”,老遲的聲音依然通過大喇叭響徹農場的各個角落——空曠的田地,寂靜的草場,從前知青們常常嬉鬧的院落。

  “今天,1977年12月10日,一個老人,一個智者叫醒了我們,他說,孩子們走,去讀書去!”這是裡面的台詞,話里講的這位老人就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32年前正是在他的指引下,無數上山下鄉的知青走進高考考場,也伸延出知識改變命運的一個沉重的話題。 到這裡影片就是完結,但是我覺得值得我們回味的東西還有很多,對於我們這些80后的人來說也很有教育意義。

  篇二:高考1977觀后感

  前幾天我去電影院看了《高考1977》這個電影。看了之後,感動頗多。

  那個年代,想讀書是多麼的困難,不讀書就只能永遠留在農村種地,無法發揮自己的光和熱,無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都是知識分子,落魄到那個地步,真的很可憐,這也是十年內亂帶來的惡果之一。幸好鄧小平同志積極提出恢復高考,那些想讀書的青年人才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劇中最令我感動的地方就是當他們得知可以參加高考之後那種激動,那種對知識的渴望。我們這代人,吃得好喝的好,但是卻沒有那種對知識的渴望,上學也完全是被家裡逼的,談到高考更是怨聲載道。但我想,如果你看了這部電影,你也許會喜歡高考。雖然它有很多很多的缺點,但是目前它是唯一適合我們國家的選拔制度。試想一下,如果現在還是當年那種的推薦制度,上大學要靠政治背景,我們現在多少人還能上得了大學了?所以,我們每一個大學生都要珍惜現在的機會,好好利用大學裡面的資源,儘可能的去多學習科學知識,為我們的祖國,為我們自己的未來奠定好基礎。

  電影裡面的愛情也讓我思考了很多。陳瓊願意等,但是現實很殘酷,每個人都要面對,他們面對的就是那個時代的保守觀點。現實社會中,浮躁的人太多,想在一起就在一起,想分就分,想要找到電影中那個年代純真的愛情,真的太難了。

  最後要說的就是導演和演員的出場。孫海英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演員,很成熟,很有魅力。他的激情燃燒的歲月讓我感動了很久很久。周顯欣,很漂亮,對她我不太熟悉,但是很支持這種新演員,希望可以走的更遠啊。

  希望以後這種組織看立志電影的活動可以更多,更好,讓我們大學生活可以豐富些,讓我們思想可以更加深入,不能再那麼膚淺了。

  篇三:高考1977觀后感

  一次,學校組織我 們全體同學 去看一部電影 ,名叫《高考1977》。

  這部電影主演有:潘志友、陳瓊、張國強、老遲、陳甫德。影片描述了在1977年之前,許多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識青年 上山下鄉,他們足足等了十一年,當得知高考恢復時,所有的人似乎看到了希望 。但是,要去參加高考的人,必須要有推薦表才可以。所有的人都在爭取着推薦表。雖然,在矛盾中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小根寶因為意外 事故不幸死亡 。但是老遲最終被他們的毅力深深地感動 了。1977年12月10日,孤獨 地坐在考場外的老遲等來了拿着填滿考卷卻沒有上交的潘志友……想留下的終究會留下,而想離開 的,無數像老遲這樣的“主任”再也不會動用他們的公章設置障礙了。最後,老遲看到了這麼多人考上了大學 ,欣慰的笑了。

  這部影片告訴我們許多道理。現在的我們複習時,環境 是多麼的好,複習資料又是那麼的齊全。然而,現在有的人複習的熱情卻不像以前。我們是否應該反省一下。我們讀了那麼多年的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將來考上理想 的大學,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完成自己 的人生 夢想 ,為了身邊的親人 和朋友 ,為了自己,為了這個社會 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讓自己的人生盡量沒有遺憾 ,少留遺憾,不是嗎?如果 我們現在整天的無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績下來時,我們就會後悔 莫及了。所以,我們要像影片中的人一樣,不畏任何的艱險和困難,為著自己的夢想一直拼搏 。

您正在瀏覽: 高考1977觀后感
網友評論
高考1977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