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1000字的《錢學森》觀后感

1000字的《錢學森》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1000字的《錢學森》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100個品德故事

  信念 ——電影《錢學森》觀后感

  紀明燕

  “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觀看完電影《錢學森》,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2007年錢學森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詞,錢老為了偉大的祖國,獻出了自己無悔的青春,他是我們心中永垂不朽的民族脊樑!

  他的心中有一個信念,學成歸國、報效許國,這是他永不動搖的赤子之心。

  曾記否,電影中,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堅持要離開之時,杜布里奇校長很不解地問:“你回去能做些什麼呢?”是啊,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中國,一窮二白,與擁有優越研究環境和資源的美國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可錢學森微微一笑,說:“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回去種蘋果。”看到這裡,我深深感動,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這裡飽含着多少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即便在祖國的土地上種蘋果也心甘情願、無怨無悔! 反思今天,有多少國家耗資培養的精英在移民,有多少在外培養的優秀人才選擇留在國外,又有多少人在翹首以盼、羨慕大洋彼岸的優越生活和條件。

  他的心中有一個信念,用學識改變中國人的命運,這是他永不推卸的責任和使命。

  在那個年代,原子彈、氫彈、導彈是一個國家國防力量的象徵,國防力量強大,國家就能在國際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則,只能淪為軍事強國的附庸。當時新中國非常缺乏人才和科學技術,錢學森回國后帶領着科研人員艱苦奮鬥,成功研製出東風系列導彈。1964年,中國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接着,他帶領着科研人員克服了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了兩彈對接,並且在羅布泊試驗成功新中國第一枚核導彈——東風二號。當錢學森面對着東風二號是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他與杜布里奇校長的談話,並很驕傲地在心中告訴杜布里奇校長:“這就是我種的‘蘋果’!”正是錢學森視祖國利益高於一切,他對祖國的發展有着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所以才能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帶領着科研人員勇於拼搏,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重大成就,為中國的導彈事業奠定了基礎。錢學森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一定要用我的學識改變中國人的命運!”他做到了,他完成了祖國交給他的艱巨使命,他用自己十幾年的探索與專研,創造了中國國防與軍事領域的奇迹!

  一部電影,記錄了一個人的傳奇,掀開了一個國家的歷史。《錢學森》不僅在為英雄立傳,更是在為民族鑄魂。訴說這部歷史,不僅是對先人的緬懷,更是對老一輩人精神的弘揚!我們是新世紀的青年,我們要勇挑跨世紀的重任,為把中國建設地更加美好而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為祖國的明天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您正在瀏覽: 1000字的《錢學森》觀后感
網友評論
1000字的《錢學森》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