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建黨偉業觀后感

建黨偉業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建黨偉業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篇一:建黨偉業觀后感

  當星星般閃耀的謝幕燈亮起,一部如史詩般宏偉的巨制《建黨偉業》落下了帷幕,耳畔迴響這那低低吟唱但又慷慨激昂的《國際歌》,“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鬥爭……”。而我我眼中含着那飽滿的淚光,思緒卻還沉浸在那個風雨飄搖的舊中國……

  《建黨偉業》從辛亥革命開始,一直演到中國共產主義剛成立,這之間的十年時間,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十年裡發生使國人永遠銘記的事情,湧現了許多名留青史的風雲人物,武昌起義、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運動、袁世凱稱帝、護國運動、張勳復辟、護法運動、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它再現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挽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中國,歷經千難萬險,經過不懈鬥爭,終於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歷程,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新社會、沐浴在黨恩下的年輕人,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正處於命運的危難時刻: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妄圖滅我中華,瓜分我領土。一些有識之士紛紛行動,尋求救國之路。其中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這一革命的果實卻又被袁世凱竊取。緊接而來的軍閥混戰,更進一步的加劇了人民的苦難。

  更讓人不能忍受的是,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中國,卻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領土,那些強權國家,根本不顧中國人民的強烈要求,硬是將德國在中國的權利轉讓給日本。“弱國無外交”,演員陳道明在劇中沉痛的話,告訴了人民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須自強。

  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它應允了歷史的要求,應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誕生,給中國帶來了希望,給人民帶來了光明,為中國革命開闢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從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的鬥爭,最終終於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篇二:建黨偉業觀后感

  《建黨偉業》這部電影所敘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拉開的辛亥革命開始,至1921年6、7月間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時止,雖然這短短的十年時間裡在歷史的長河裡或許只不過是一瞬間的功夫,然而這十年又是極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這十年裡,許許多多影響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着名事件都發生在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護法戰爭、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等,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真正稱得上是“風雷激蕩”、“巨變迭起”。雖然歷史事件眾多,知名人物眾多,然而電影《建黨偉業》卻以時間的先後順序為脈絡,以不同空間發生的歷史事件為故事的着眼點,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娓娓道來,精彩絕倫,引人入勝。

  這部影片,集中反應了自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影片的重點,是國共兩黨的實力如何從勢均力敵、針鋒相對,到最後共產黨技高一籌,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歷史的天平終於傾向在共產黨一邊,中國的歷史從此改變了前進的方向。

  我愛這部影片,通過它,讓我們感受到了建黨的艱辛和偉大。

  篇三:建黨偉業觀后感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6月15日,我們在開原市維多利亞影劇場,觀賞了影片《建黨偉業》。看了《建黨偉業》大型影片等於重溫學習一遍《中國近代史》,使之受到一次《黨史》、愛國主義教育,受益匪淺。

  影片《建黨偉業》從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護國戰爭、張勳復辟、新文化運動、巴黎和會、五四運動,直到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一大勝利召開,高度集中地反映了這段歷史的主要事件過程。影片《建黨偉業》主要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武昌起義辛亥革命開始。1911年(農曆辛亥年)由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一次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運動,推翻了中國封建清王朝,建立民國,孫中山先生當選臨時大總統。但是,辛亥革命后沒有根本解決中國的問題,1916年袁世凱稱帝,當了83天皇帝在憂憤中被民眾轟下台死去。在這同時,發生的護國戰爭。護國戰爭是1915年12月至次年6月,在雲南等省組織的護國軍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維護中華民國而進行的一場進步的、革命的戰爭,最後取得勝利。接着是張勳復辟。張勳復辟是1917年6月,張勳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辮子兵’進北京。入京后,張勳急電各地清朝遺老進京,‘襄贊復辟大業。同月30日,他在清宮召開‘御前會議’,並於7月1日攆走黎元洪,把12歲的溥儀抬出來宣布復辟,改年號為‘宣統九年’,並通電全國改掛龍旗,結果復辟僅12天破滅。而後中國內戰不斷爆發,出現了大批割據地方軍閥,使得人民的痛苦和民族危機極度加劇。

  第二階段:在俄國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勝利影響下,馬克思、列寧主義傳播到中國,產生了初級馬克思列寧思想。接着是巴黎和會。在巴黎和會上,英國、美國 、法國 等把山東半島割讓給日本 ,而賣國求榮的中國的北洋軍閥政府簽字承認這個喪權辱國的條約。這是巴黎和會成為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 爆發。五四運動主要愛國青年學生同英、美、法國把山東半島割讓給日本,清政府賣國求榮、喪權辱國的鬥爭。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 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 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 的開端。

  影片主要反應五四運動,愛國青年學生走向街頭熱血激昂,“火燒趙家樓”同腐敗的國民政府抗議鬥爭。這是影片的高潮中的高潮。五四運動是以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胡適為代表的一大批知識分子精英,為中國向何處去進行探索。特別是一場,文言文與白話文孰高孰低的辯論在北大舉行,新思想與舊思想的激烈交鋒……

  第三階段: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是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蔡和森、張國濤、周恩來等一大批優秀青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指導下,結合中國的實際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過程。這是影片的主要重要部分。

  影片主要介紹,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召開過程。中國共產黨黨一大於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正式舉行,會議7天。會址設在李書城、李漢俊兄弟住宅,大家圍坐在客廳長餐桌四周,室內沒有特別布置,陳設簡單,氣氛莊重。出席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13人,代表着全國57名黨員,他們是:上海的李漢俊、李達;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的陳公博;留日學生周佛海以及陳獨秀委派的包惠僧。陳獨秀和李大釗因公務在身未出席會議,而在代表們心目中他們仍是黨的主要創始人和領袖。

  會議在最後一天(因特務告密)轉移到浙江嘉興湖船上舉行。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選舉中央領導機構,代表們認為目前黨員人數少、地方組織尚不健全,暫不成立中央委員會,先建立三人組成的中央局,並選舉陳獨秀任書記,張國燾為組織主任,李達為宣傳主任。黨的第一個中央機關由此產生。會議閉幕式,12人起立莊嚴齊呼“第三國際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會議在齊聲高唱《國際歌》聲中勝利閉幕。影片這個場面,十分精彩、激動人心,觀后使人難以忘卻。

您正在瀏覽: 建黨偉業觀后感
網友評論
建黨偉業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