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克萊默夫婦觀后感

克萊默夫婦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克萊默夫婦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克萊默夫婦觀后感(一)

  電影《克萊默夫婦》講述了主人公喬安娜和泰德 當他們人到中年時,因為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矛盾而產生了中年危機,喬安娜選擇了離開。在妻子離開一年多的時間裡,泰德又當爹又當媽,並且為此丟失了工作。為了贏得兒子的監護權,泰德在被公司資遣后在一天時間裡找到了工作,雖然年薪少了許多,但他卻覺得為兒子這樣做值得並為此而驕傲。喬安娜離開了家庭,雖然重新開始了工作,並覺得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卻因為割捨不掉對兒子的愛而想要得到兒子的監護權,但在法庭上,聽到了丈夫及鄰居的一番陳述,知道在一年多的時間裡,丈夫為了照顧比利的生活,在工作及生活兩難的情況下,寧願丟掉工作也要選擇兒子,並得到了兒子比利深深地愛。喬安娜感覺到了丈夫的改變,也看到了自己因為不負責任的離開給兒子及丈夫的傷害,並深切地理解了丈夫,為了給兒子更好的生活,喬安娜作出了重要的決定。影片給觀眾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喬安娜是否會為了兒子比利而與丈夫泰德重歸與好呢?

  中年危機是一種全世界各地都存在的家庭危機。在我看來,中年危機的時間一直可以從婚後七年開始一直到二十年之久。婚後第七年開始,男女的戀情從初戀時的激情慢慢地重歸平淡,生養兒子的歡悅和艱辛也慢慢地因為孩子的長大而使家庭生活走向了正規。如果不考慮要第二個孩子的話,夫妻一方必會因隨之而來的平淡而產生困惑,繼而會給夫妻感情及家庭生活帶來一系列的矛盾。如果夫妻不能很好的溝通,那麼就有可能走到離婚這一步,進而給自己及孩子造成傷害。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泰德是一個很好的丈夫及稱職的父親。因為一心撲在工作上,而疏忽了妻子喬安娜,令妻子喬安娜感覺到生活的無望及看不到自身價值的存在而選擇出走。喬安娜出走的時間正是泰德工作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天,他感到憤怒和不可思議。在妻子離開的一年多時間裡,泰德慢慢地理解了妻子出走的原因,他為自己因為工作的關係而疏忽了妻子的感受而心懷愧疚。他細心地照顧著兒子比利,雖然為止丟失了工作。為了爭取兒子的監護權,讓自己與兒子能生活在一起而在一天時間內又重新找到了工作,雖然工作的薪資不盡人意卻仍感到自豪。

  那麼應該怎樣很好地處理這種中年危機呢?在全世界,在各個不同的家庭生活中,沒有一個統一地範本。個人認為,當中年危機來來臨時,最重要的是愛心,耐心和恆心。對於男人來說,不止於工作上的挑戰和繁忙,還有來自於不同異性的誘惑。夫妻生活漸漸平淡,有些人覺得一點艷遇會更有激情,但這正是夫妻感情生活走向破裂的原因之一。而對於女人來說,丈夫可能不會再向初戀時那樣給予更多的關愛和甜言蜜語,工作的繁重和各種應酬,常常使他忽略了你的存在,孩子的長大,步入了學校生活,一下子騰出大把大把的時間。這時候,如果你有工作,或有合理的社交生活,可能你會感覺到充實。但如果你沒有工作,或者生活單一,你必會覺得心靈地失落,那麼你可能會做出極端的做法,選擇離開這個 家,甚至你心愛的孩子。這樣的離開可能會讓你再也走不了回頭路。特別是在中國,妻子長時間的離家出走會讓丈夫從心裡再也不能接受你。作為妻子,你可以嘗試着跟丈夫更好的溝通,其實丈夫的思想有些時候也會很單純,他的重心基本上放在家庭,他覺得只有他更好的工作,才能你和孩子生活得更好。你絕情地離開只會讓丈夫的心理受到傷害,而可能讓工作和生活一團糟。有些也會讓你的丈夫自暴自棄,讓你悔之晚矣。

  生活離異,對於大人來說,可能會找到更好地生活,重新開始。但對孩子來說,你再好的生活,再好的物質條件也不如給他一個家。家庭生活的穩定和爸媽共同的愛,在孩子的心裡,比得到任何東西還要幸福,而不會覺得自己是遭到了遺棄。父母的離異有些孩子會認為是自己的責任造成的,而背負一輩子的良心債,使自己長期處於不安和恐懼當中。沒有什麼能和爸媽甜甜蜜蜜相提並論了,這才是他們在長大生人之前甚至於成人之後最大的快樂和滿足。甜蜜的家庭生活會讓孩子身心健康,對他的成長和以後的為人處世,甚至於成就,都會有極大的影響。

  愛你的孩子,讓他健康快樂地成長是唯一,這其中,作為夫妻就要共同承擔一生的重擔,包括單一平淡地生活。

  克萊默夫婦觀后感(二)

  如果你準備結婚的,應該看看此電影。如果你結婚了,最好去看看。如果你結婚7年了,必須看看。如果你正一個人帶着孩子,和老婆爭奪孩子的撫養權,請馬上去看看。

  雖然是美國電影,可是我感到這些多麼熟悉,好象就是我周圍的人。看來,人類膚色雖然各種各樣,生活環境截然不同,但是人生中最基本的東西,全世界都是一樣的:沒有一個民族認為家庭是不重要的。

  影片反映了現實社會中一個相當普遍的問題:婚姻與個人的理想之間的矛盾。影片涉及到了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女人就要相夫教子?就要為家庭犧牲自己的追求?女人如何保衛自己的獨立個性,如何追求生活意義?男人如何發展自己的事業又兼顧家庭呢?當然,電影沒有給我們答案,導演不會笨到在電影里說教觀眾(只有中國的電影導演可能會這麼做 )。但是,我們看了,有很多思索。

  泰德以為事業有成,感情忠誠,沒有不良習慣,就可以握住家庭的幸福,其實並不這麼簡單。在婚姻里,無論哪方,都仔細傾聽對方的聲音。幸福不是隨便在那個地方冒出來,讓你品嘗的。幸福象一塊蛋糕,要和你所珍惜的人一起去做,才能擁有。

  故事是感人的,電影里沒有華麗畫面,沒有激動人心的場面,是兩個男女主角的出色表演讓我們感受生活里的動人。尤其是男主角的表演,無可挑剔,一個眼神傳達了一個男人的堅強、痛苦、壓抑,甚至我們不需要對白,就可以知道這個男人的內心。

  女主角一樣出色。小孩子的演出非常可愛。尤其在知道爸爸媽媽要離婚,他不得不離開爸爸,要跟媽媽時候,那無辜、悲傷、含淚的眼睛,足以打動每個人的心。

  在電影快結束時候,克萊默夫婦各自在法庭上的陳述詞(其實是獨白)尤其經典。

  我看《一一》,覺得在看自己的人生。我看《克萊默夫婦》,卻一直在反思自己的婚姻。看《克萊默夫婦》時候,想到另部電影——《父子》。《父子》雖然也獲過許多獎,但是《父子》里的父親實在太垃圾,我很不喜歡。而《克萊默夫婦》里的父親和孩子相依為命時所做的一切,無愧於父親這個稱號。

  克萊默夫婦觀后感(三)

  昨晚觀看《克萊默夫婦》,是因為《正面管教》第四章給我的推薦。獲奧斯卡多項獎項。

  喬安娜全職媽媽,在帶孩子的過程中覺得失去了自己,心情抑鬱,丈夫泰德工作繁忙,對孩子和妻子淡漠,沒有關注關心。讓妻子喬安娜 抑鬱不得解脫。喬安娜覺得自己心情糟透了,甚至有心理疾病的趨向,便萬般不舍的離開了孩子比利離開了丈夫泰德,離開了結婚生活了八年的家,去尋找自己。

  丈夫泰德從此既當爹又當媽,剛開始,照顧孩子,完全沒有套路,不懂打雞蛋、不懂拿鍋鏟、不懂和孩子相處而發出我恨你的怒吼,送孩子去幼兒園行色匆匆對孩子幼兒生活沒有一點兒的了解。因為要照顧孩子,多次遲到,甚至把公司的大客戶弄丟,讓公司蒙受損失。繼而遭到公司的資遣解僱。

  漸漸的,泰德這個既當爹又當媽的爸爸貌似帶孩子嫻熟了很多。而且成熟了很多,當孩子為了得到繁忙的老爸的關注,不良行為發生了,果汁弄濕了文件,惹爸爸生氣,更惹比利失去歸屬感和價值感,從而怒吼我狠你,爬行動物腦的爸爸也報之以我也狠你。雙方進入報復循環(正面管教里拿此部電影做案例)。但第二天早上醒來,父子倆非常冷靜的一番對話,讓人很感動。互相以尊重對方尊重事實的談話,讓父子關係有了明顯的改觀。早上起來,各自小便后,比利幫忙準備早餐,自己像個大人一樣跟爸爸一起坐下吃早餐看書。儼然是個很了不起的 7 歲小大人。面對媽媽的相片,對比利說當別人跟你說對不起時不要計較,不要讓對方難過。念媽媽的信給比利聽,雖然身邊沒有媽媽,讓比利心中有媽媽。

  比例玩耍受傷后,要縫針,嘴中不斷要求爸爸陪伴。泰德也跟醫生爭取了縫針時候一定陪着比利的身邊。陪伴的力量。

  喬安娜,去進行了心裡治療,回到紐約,覺得自己狀態變好了,決定爭取孩子的監護權。夫妻對簿公堂。法庭上原告妻子的一番話,讓泰德意識到了自己過往對家庭的忽視對妻子的忽視,覺得是自己的過錯。同時法庭上的泰德也道出了自己對孩子的愛不亞於母親,沒有哪個權威的機構組織規定表明母親一定比父親更愛孩子。可是最終,法庭將勝訴判給了母親。當泰德的律師告訴他,如果繼續上訴,將需要孩子比利出庭作證。泰德以此打消了繼續上訴的念頭。

  當泰德和比利商量好了后,準備行李送孩子去媽媽家時,這是的喬安娜做出了放棄監護權的決定。

  這是電影里的夫妻泰德和喬安娜都做的很好的,愛孩子,就要讓孩子得到愛,而不是自己認為的愛,做決定,考慮孩子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

  通過影片看出,父親泰德對孩子的愛不亞於喬安娜的母愛,喬安娜的母愛也不亞於泰德的父愛。

  泰德與喬安娜的離婚,歸於泰德因工作繁忙而對家庭對妻子的忽視,沒有騰出時間關心妻子。而妻子喬安娜得不到丈夫的關心,卻一味的沉默,不提出要求,不完全表達出來,沒能讓丈夫引起重視。自己又沒有工作,沒有轉移注意力的其他樂趣愛好,不能接受全職的自己,一心想通過工作找回自己。時間長,便有了離婚的衝動,這個衝動的量甚至可以讓她離開孩子!可見一個人在內心不能接納自己不能認可自己,這股力量有多大啊!大到能讓一個母親離開自己的孩子。

  而在對簿公堂的時候,在發誓後面對律師的那番陳詞,各自道出了內心話,彷彿此時的他們才互相了解對方。可見夫妻雙方吵吵鬧鬧一輩子真是件好事情,互相及時表達出各自的意見和不滿,不吵不鬧才會引發更為嚴重的危機。

  另外,泰德找工作的那段也挺有看頭,為了能讓自己有工作,提高勝訴的可能,泰德急需一份工作,在中介求職以及到公司面試到要求公司負責人當即做決定的一幕幕體現了泰德的人格,自信的人格,有責任感,有愛。

  拓展閱讀:《克萊默夫婦》影評

  2012級傳播學專業 魯琦 32012060010

  課堂上看了那麼多部電影,部部都是經典,但是沒有哪部能像《克萊默夫婦》那樣,讓我影響如此深刻。

  這真的是一部極其普通的電影,普通到讓你覺得就是昨天鄰居家發生的事。但這又是一部極具藝術性的電影,它的題材和主題深刻地觸及社會現實,產生了引人發思的藝術效果。

  《克萊默夫婦》作為一部社會倫理劇,反映出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出現的單親家庭以及由此引起的種種家庭婚姻問題。妻子喬安娜因丈夫整天忙於工作忽視自己,卻又有種種要求讓自己失去自我而選擇拋下丈夫和孩子離家出走,此時的丈夫泰德·克萊默剛拿下一個大客戶正處於事業的上升階段,妻子的離開給了這個家庭巨大的打擊,繁忙的工作,年幼的孩子,讓泰德的生活驟然陷入混亂之中。但是他堅信自己能夠兼顧好兩者,在上司希望他好好工作將孩子送至親戚家的時候,他堅定的認為他可以做好這一切,並向上司承諾,不會影響工作讓領導放心。但事與願違,他根本無暇兼顧兩者,每天奔波於學校和公司之間,忙的焦頭爛額。幸而有鄰居瑪格麗特的幫忙,父子兩相依為命的活着。轉眼一年多過去了,妻子喬安娜回來了,要求帶走孩子,泰德不同意兩人因此開始了在法庭上的對戰。禍不單行,這個時候,泰德也因照顧孩子影響了工作被老闆開除。為了奪得孩子的撫養權,泰德竭盡全力去應聘,不惜接受一份與實際能力不相符合的工作。但是,法院最終還是將孩子判給了妻子,就在泰德打算放棄孩子的監護權將孩子交給妻子的時候,喬安娜突然改變主意,主動放棄孩子的監護權,泰德父子最終可以在一起。

  這部影片講的就是個人理想、事業與家庭生活所引發矛盾導致夫妻衝突最終離異的悲劇,這在當時的美國是一個十分嚴重的社會問題。六七十年代,婦女解放,女權運動不斷高漲,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追求自我,尋找自己的存在價值。這就使得大量長期忙於家庭生活的婦女開始反抗,努力擺脫家庭和孩子的干擾,保衛自己的獨立個性、追求生活的意義。喬安娜就是其中的一員,在影片的開頭就可以看到,妻子喬安娜在考慮再三后,最終決定拋下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去加州尋找自己存在的價值,成為當時婦女解放,追求自身價值的一個典型代表。但是,這個片子卻又不完全是在講婦女的反抗,在講訴當代社會問題的同時,影片卻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父愛這一主題。妻子的離開讓這個原本有序的家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泰德·克萊默既要工作還要照顧孩子,忙的焦頭爛額,但是當老闆讓他把孩子送去親戚家的時候,他拒絕了,認為自己可以把孩子帶好,這個時候第一次流露出對孩子的父愛。接下來,與孩子相依為命,每天接送孩子上學,慢慢熟練各種生活技能,都在瑣碎的生活中透露出對孩子的愛。冰淇淋事件是父子兩人矛盾的第一次大的爆發,泰德不讓孩子吃冰淇淋,孩子卻在父親的一遍遍強調下吃了一大口,使得父親非常生氣,將孩子關在房間里。當時,當孩子熟睡后,泰德走進孩子的房間,將被子蓋在孩子身上的時候,父親對孩子的愛和關懷又一次自然的表現。之後,泰德開始反省自己,認識到是自己的錯誤導致了孩子母親的離家出走,因此對孩子更加愛護。比利在一次玩耍中不幸摔傷了眼睛,則是本片中父愛的一次大爆發。當泰德看見孩子從高處摔下時,毫不猶豫的抱起孩子就向醫院跑去,一路上比利因為疼痛不停的讓父親快點,父親一邊飛快的奔跑一邊安慰孩子馬上就到,路上經過紅綠燈,父親也顧不上,一刻也不敢耽擱,抱着孩子奔向醫院。到了醫院,醫生要給比利縫針,讓泰德在外面等候的時候,泰德也是表現出了對孩子濃濃的愛,他拒絕了醫生的建議,說要陪着比利,他是我的兒子,我要陪着他。當時看見聽到這句話時,眼淚不知覺就流了出來,沒有華麗的語言,父愛就是這樣,在最簡單的話語里透露出最真的愛。整個片子除了這兩處父愛展現的詳細濃烈外,快到片尾時,父親泰德的一個決定,又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了濃濃的父愛。泰德與喬安娜爭奪比利的撫養權,法院將比利判給了喬安娜,泰德的律師說如果上訴可能還有贏的機會,但當聽說是要傳喚比利出庭作證時,泰德猶豫了,縱然不舍,他還是放棄了上訴的權利,因為他不想自己的孩子在眾目睽睽之下在父母之間做出選擇,這會對孩子造成終生的心理傷害,這一切都源於他對比利的愛。父愛這一主題穿插在片子的始終,讓人在不經意間感受到了父愛的溫暖。

  對於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捕捉也是該片的一大亮點。泰德·克萊默,剛開始的時候一直是自以為是,只考慮的自己的孩子性格。當妻子離家出走後,他沒有在自己身上找缺點,而是將原因都歸結於鄰居瑪格麗特的教唆,表現出他自以為是,驕傲自大的性格。在辦公司跟上司說自己妻子離家出走,老闆讓他將妻子找回來,或者將比利送到親戚家時,他又滿口拒絕,認為自己可以做到,表現出他大男子主義和愛面子的性格特徵。但是後來,隨着與兒子比利逐漸的親密接觸,泰德·克萊默的性格開始慢慢轉變,他不再想之前那麼粗心大意,也開始對自己的男權思想進行反思。在一次與兒子發生衝突之後,他想兒子袒露出了自己的心聲,說"我想讓媽媽成為某種人,變成我想要的那種太太。可她不是,我以為我開心她就會開心,但她沒有。不是你的錯,是我。"通過這樣獨白式的話語描寫,讓觀眾看到了泰德·克萊默的轉變。到了結尾,夫妻倆因為孩子對簿公堂,最後需要孩子出庭作證時,泰德放棄了,因為他不想讓孩子受到傷害,這個時候的泰德,已經完全轉變,學會了替孩子考慮,用自己堅守的愛,完成了蛻變。

  片中的孩子比利,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他的戲份絲毫不亞於霍夫曼扮演的父親泰德·克萊默。從母親離家后與父親廚房的獨處,到母親來信后的失落,小演員Justin Henry將每一個動作都拿捏的十分到位,自然流暢。尤其是母親來信的那一場,父親泰德高高興興的將母親喬安娜寄來的信拿進去給比利看,希望緩解比利的思母心情。念信的時候,泰德特意關小了電視機的聲音,讓比利聽母親的來信,小比利也是十分開心,聽着父親讀母親寄來的信。可是當聽到母親真的走了時,比利本來笑的臉開始變得僵硬,當聽到母親不能回家,只能做心裡的媽媽時,比利將電視的聲音一下調大。當父親說改天再讀媽媽的信時,比利的一句"I don’t care."一下抓住了淚點。他滿心盼望媽媽來信說馬上回來之類的話,卻不想等來媽媽說做心裡的媽媽,傷心和失望一下涌了上來,作為一個孩子,他沒有哭鬧,而是通過將電視聲音調大和一句"I don’t care."讓整個情節顯得自然而揪心。孩子彷彿一下長大了,明白了很多,讓人印象深刻。

  再有就是影片的視聽言了,作為一部家庭劇,他的敘事方法可謂平鋪直敘,沒有令人驚嘆的剪輯、燈光、布景,就是情節的一步步發展。人們的穿着停留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文雅簡單,低調樸素,讓人有一種親和感。貫穿全劇的音樂也是該片出彩的地方,好電影配上好音樂,讓人無可挑剔。《克萊默夫婦》電影的主題音樂是一首巴洛克風格的吉他曲,輕盈、歡快卻又激蕩人心。在影片的開頭、泰德回家的路上、泰德收拾妻子的東西、泰德和兒子吵架后,都響起了背景音樂,將主人公愉悅、失望、惋惜、後悔的心情展現的淋漓盡致,並且配合情節的發展和人物心情高低起伏。特別是泰德和兒子吵架以後,主題曲的變奏曲,安靜,更加襯托出泰德心中的怒氣、不快以及後悔,使得畫面更加有力,更給人以衝擊。

  影片中幾組碰撞性的對比鏡頭也生動體現了情節和人物性格的變化,為電影主題的表達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像之前泰德第一次準備早餐時候的手忙腳亂和與兒子最後一頓是的井井有條的鮮明對比;又比如妻子喬安娜一開始毅然決然的走出那個家,到結尾在丈夫的目送下再次回去,對比呼應,產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引發觀眾的思考。

  《克萊默夫婦》這樣一部看似普通的電影,卻蘊藏了很多的可取之處。

您正在瀏覽: 克萊默夫婦觀后感
網友評論
克萊默夫婦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