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探索中外文化交流--記錄片《孔子》有感

探索中外文化交流--記錄片《孔子》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探索中外文化交流--記錄片《孔子》有感 標籤:文化苦旅

  探索中外文化交流--記錄片《孔子》有感

  中外合拍的紀錄片《孔子》於2016年元旦在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首播。這部具有國際范兒的長達90分鐘的紀錄片,不僅是獻給億萬電視觀眾的精神大餐,也是思想文化領域的一件大事,值得引起人們高度關注和思考。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在發布會上表示,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英國,將促進中英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合作進入一個新時期。在這個歷史時刻,紀錄片《孔子》正式在全球上線開播具有重要意義。這部紀錄片既富有鮮明的中國元素和濃郁的中國風格,也體現了寬廣的國際視野和豐富的世界表達。

  是東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都創造出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都為人類發展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紀錄片《孔子》既為中外觀眾奉獻了一部值得長久記憶的經典作品,也探索出一條中英合作拍攝歷史題材紀錄片的新模式。進一步深化中英兩國文化交流,對於推動持久、開放、共贏的中英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期待兩國相關方面繼續合作,創作更多的文化精品。

  孔子,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二千多年來,褒貶不一,從漢代獨尊儒術直到晚清,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與帝制的親密關係是傳統的主流,然而正如該紀錄片所描述的,二十世紀的批孔批儒浪潮,尤其是文革破四舊運動對孔子的極端否定,使得孔子的地位降到歷史最低谷。中國近幾十年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重新尊孔,並且再次認可其倫理道德價值。紀錄片《孔子》在此歷史與時代背景下,從國際視野尋找孔子的靈魂與終極意義,傳播孔子與儒家思想的價值觀,對於中國文化走出去,作用巨大!

  該片的第一大亮點是人物採訪。國際上著名的漢學家,比如悉尼大學教授王安國、耶魯大學教授金安平、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戴梅可、夏威夷大學教授安樂哲、清華大學教授貝淡寧,他們向世界觀眾解釋孔子的內涵,很有說服力。同時,採用北京外國語大學田辰山博士的外語同期聲,消除西方人士的語言接受障礙,可謂事半功倍。

  故事化講述,使得抽象理念具象化。這是該片的第二大亮點。不僅講孔子的傳奇故事,還通過今天的典型事例講述孔子思想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比如,通過山東一個名叫北東野村的禮教縮影,說明《弟子規》儒家教化的作用;通過春節團聚的真實紀錄,闡述家庭、孝道的凝聚力與人情味;通過京博石化集團運用儒家文化管理企業,證明傳統價值觀對當代經濟運行的效果;通過四海孔子書院的教育實踐,給素質教育提供新的啟迪。這些活生生的事實,告訴人們,孔子的靈魂已經深入世俗生活,絕不是空洞的說教。

  提煉關鍵詞,為觀眾找到理解孔子思想的鑰匙。是該片的又一亮點。禮、君子、孝、仁、六藝,這些內涵豐富的漢字詞彙,是儒家經典的精華。比如,君子,不僅是精英領導者的楷模,也是一般人學習的榜樣。做人,就是要做具有君子人格的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今天,我們看看拜金主義對道德的損害,就更加理解義的重要性。曾經有過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傳統農業社會輕視商業利益,導致社會發展遲緩。而事實證明,唯利是圖也絕不是市場經濟的唯一選擇,普通人做人也不能見利忘義。否則,就會喪失道德底線。人們呼喚儒商,崇尚義利平衡,特別是主流價值觀提倡為官、發財兩分開,已經說明君子的德行畢竟是真正的正能量。紀錄片《孔子》重新讓儒家思想發揚光大,對於世道人心大有裨益。

  此外,該片在敘事結構上採取經緯交織、時空轉換的方式,避免了枯燥乏味,能夠激蕩人的思想。情景再現與影視資料的豐富運用,增加了可視性和感染力。精美的片花穿插,消除了觀眾的收視疲勞。顯然,主創團隊具有國際化的業務素質,體現了追求精品力作的實力。

  國中央電視台副總編輯李挺表示,在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期間,中英兩國機構推出《孔子》紀錄片有着很特殊的意義。孔子作為中華文明最具象徵性的文化符號,已經成全世界了解和認識中國的一個重要途徑,孔子的智慧也已經跨越時空和國界。

  據了解,該片是迄今為止首部以孔子為題材中外合作拍攝的紀錄片,90分鐘時長客觀呈現了孔子的生命歷程、思想體系及其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您正在瀏覽: 探索中外文化交流--記錄片《孔子》有感
網友評論
探索中外文化交流--記錄片《孔子》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