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沂蒙六姐妹》觀后感

《沂蒙六姐妹》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小景

《沂蒙六姐妹》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沂蒙六姐妹》觀后感

  2009年12月1日,我剛從家裡回來,趕上了晚上的班級電影,風塵僕僕的與大家一起觀看了愛國主義影片《沂蒙六姐妹》。

  說實話,在觀看《沂蒙六姐妹》之前,並沒有了解太多,只知道是一部以戰爭為背景題材的愛國主義主旋律影片,腦海中自然而然的想到什麼英雄主義氣概、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基本上是帶着任務去,想看完也就算了。

  可是當我真正坐下來,看了幾分鐘感覺就不一樣了。影片的切入點找得很巧,以為孟良崮戰爭支前、完成補給任務為主線,以一對從未謀面的新人結婚為輔線,矛盾找得看似小卻很巧,整片的鋪墊就此展開。從影視工作者的角度看,此片頗費心思,影片刻畫之細膩,鏡頭運用之嫻熟,堪稱唯美,特別是對六姐妹的刻畫細如髮絲,把六姐妹的情感性格完全地展現出來,六姐妹的心理世界就如同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在你面前徐徐展開,令你在震撼之餘發出無限感慨。

  那瘦小的身軀是多麼的堅強,那看似柔弱的肩膀卻撐起一座通往勝利的橋樑。就如一位網友說的,無論怎樣絕望的境況在她們的內心深處永遠都有希望,那是一種震撼欣慰的力量,所以她們可以很堅強。我想這部影片之所以能讓你掉淚,能讓觀眾黯然神傷,就是主人公內心深處的這種力量讓觀眾產生共鳴,讓你為她們的快樂而感到欣慰,也為她們的悲痛而心如刀絞。

  她們用身體架起了通往勝利的橋樑,那些看似柔弱的本應被呵護的臂膀,支撐着舢板為她們的至親指引戰場的方向,或許這一去便永別陰陽,或許這一扇薄板就了斷今生最後的因緣,而那急行的腳步是在肩頭上落下今生唯一的印記。沒有人阻止這樣的急行,也沒有人在決絕前退縮,她們就用這種如此令人痛心的方式送走了摯愛。

  看到這裡我的眼睛濕潤了,我想你也和我們大家一樣,感到原來堅強會如此殘忍,需要付出這樣大的代價。

  看到最後,我再也無法控制我的淚水,只能讓它盡情地在我臉頰上流淌。

  她們期盼親人歸來,卻等來了噩耗。可面對噩耗,她們仍就選擇了擔當與堅強,因為那個時候她們是一個家庭脊樑,她們用瘦弱的身軀撐起一個小家,同時也用青春和幸福去奠基一個民族興盛的希望。她們的笑是那麼的美麗,而她們的淚依舊凝結了我們今日幸福的寶藏。

  當我走齣電影院,我的內心許久不能平靜,我們的先輩為我們付出得太多,他們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這一代人好好去理解、去感悟。

  在緬懷先人的同時,我們也要審視一下自己,作為當今社會擔當重任的“80后”,我們做得怎麼樣?我這裡想說,起碼有一點我們做得不夠好,那就是宗旨意識的淡薄。最明顯的例子,多數人都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當一種職業。這決不能僅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應當是一項“事業”,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本分”,是一種“態度”,是帶領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的偉大工程。如果你不能把他作為畢生的追求,你又怎麼能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你又怎麼能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

  附:《沂蒙六姐妹》觀后感

  今天學校讓我們觀看電影《沂蒙六姐妹》,在觀看的時候淚水止不住的流,我們沂蒙山的人真是好樣的,同時覺得沂蒙山人在戰爭年代的那種無私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深思,特別是女主人公月芬一輩子沒見過戰死在戰場的丈夫,自己也勇敢的投身戰鬥,還有那未成年的小鶴和黑燕也投入到用肩膀為子弟兵架起人橋的沂蒙姐妹,真的好感人啊!正如陳毅將軍所言:我至死都不能忘記沂蒙山,是沂蒙山的小米養育了人民的子弟兵,是沂蒙山的小推車推出了革命的勝利。

  誰說女子不如男,誰說女人頭髮長見識短,你們看看《沂蒙六姐妹》她們顯現出女性愛黨愛軍愛民,不畏艱辛、艱苦奮鬥的精神,舍小家顧大家、為黨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不震撼我們的心靈嗎?最後聽着那凄涼的沂蒙山小調,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回到現實,我想我們作為老區的後代,我們要發揚她們的光榮傳統和偉大的沂蒙精神,和她們相比我們就不會抱怨社會抱怨命運不公了,只有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您正在瀏覽: 《沂蒙六姐妹》觀后感
網友評論
《沂蒙六姐妹》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