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南京南京影評

南京南京影評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南京南京影評(一)

  有人說《南京南京》缺少主題和主線,充滿了寫意的段落,我承認導演是用着一些符號化的人物和斷裂的敘事手段拼湊着整部影片,但不能說沒有主題,因為歷史是唯一的主題,哪怕他把所有發生過事情都在影片里走過一遍,也同樣是展示了曾經的那一段歷史,在這麼有限的時間裡我們不能苛求影片能把所有的情節完美的還原,使每個段落都那麼的有層次感,更不要以欣賞着藝術片的視角去對待它,就如同我們看着歷史書上的記錄是那麼的浮淺,但那絲毫代表不了歷史的厚重感。

  也許是出於內心的作祟,終歸逃不出思想的束縛,我也終是不能把日本士兵角川看得那麼人性,雖然他貫穿影片始終,可對他的印象絲毫沒有多餘的改觀,在我眼中他仍舊是殺我同胞的日本鬼子,再怎麼良心發現更讓我從側面體會着那段不忍的歷史,儘管不會再有那麼的仇恨,但是依然存有隔閡,他的形象依然是模糊的;至於陸劍雄上文也已經說過了,也許換個普通演員,讓導演放開了刻畫一下,應該效果更好一些;飾演拉貝的秘書范偉我倒是覺得是比較成功的人物,唐先生似乎是一個善於求得生存的人,緊貼拉貝這個靠山,利用懂點日語的伎倆迎合日本人,而為了保護家人又教他們日語,讓女人們剪髮穿男人衣服,後來為了苟全性命竟然又做了漢奸的行徑,他原以為可以用自己的行動換取日軍的信任讓家人幸免於難,可最終也不免女兒被摔死,小妹被日軍抓去強姦后瘋掉了而被日本兵槍斃,再後來又翻然悔悟,把生的機會讓給了別人,值得一提的是唐先生拿命去換的人真實身份是個中國軍官,這信息是在拉貝離開前的那段字幕里揭示出來的,難怪有人說對唐先生的自我犧牲有些莫名其妙,可能是沒注意到那些字幕內容,所以可以說唐先生是影片當中最具曲折性和深度刻畫了的角色;高圓圓飾演的江淑雲是被看好的一個人物,似乎也獲得了些許好評,可我認為只是江淑雲這個角色成就了高圓圓而不是高圓圓演活江淑雲,她的出演始終不慍不火的,尤其是翻譯拉貝宣布要拿100名婦女去當慰安婦來換取其他人的生存時,總覺得她說話的那股勁太沒震撼力,假假的,太欠火候了,整部影片中一點深刻的印象都沒給我留下;相比較之下秦嵐飾演的唐太太倒是把上海的那種小女人勁闡釋得還可以,悲難之際竟然還能在混亂的環境中打麻將,真可謂“商女不知亡國恨”,當然了演技是到位了,但是不是符合影片的主題又是另一碼事了,在這不堪回首的歷史大背景下怎能出現這麼多不知愁的氣氛,如果是一篇作文的話的陸川同學有點跑題,似不該描繪的這般具體現實,儘管可能是有這麼回事,但是放在這大背景下太不搭調了;還有一個人物就是妓女小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讓她剪髮時的那句台詞“你去人家還不要你呢!”總覺得放在整部影片里有點不倫不類的,這應該是商業片里的台詞,但是在最後她又是第一舉手站出來自願去當慰安婦的,說心裡話,有點佩服陸川了,不知道是出自於諷刺還是對一種愛國情感的另一類表達,反正讓人心裡有一種強烈的複雜且又深刻的情緒在醞釀;最後還有那希望的象徵的小豆子,同時他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有人說整部影片里只有一個日本兵貫穿了始終,其實這個小豆子也才是真正貫穿了始終的,但就是被忽視了,因為小豆子經歷開始的抵抗、投降后被俘、屠戮中倖存、難民所保命、目睹日軍強姦的暴行等等。

  除了這些符號化的人物,就是那些被稱之為斷裂的故事情節了,在這些批評的聲音當中我不敢苟同,相反我看的一些細節的刻畫是有其獨到之處的:當日軍進城搜捕中國士兵的過程中,幾個士兵在一所教堂里發現了數以萬計的中國軍民,正當他們戰戰兢兢的目視這些軍民的時候,突然一個老者首先木訥地舉起了雙手,緊接着是一批一批的人舉起了雙手,鏡頭還特意的給了一個流淚的士兵和他舉起的槍,還有一個不知所然的小女孩環顧四周,學着大人們舉起了手,可這時日本兵們還是不敢相信,一軍官輕聲的讓角川速去叫人手過來,這邊是害怕的中國百姓的諾諾微微,那邊也有日本兵的驚慌喊叫支援,同樣有恐慌有害怕,面對如此多的中國軍民日本兵也許在想:他們為什麼如此怯懦,即使一人一口唾沫都會淹死自己啊!但是害怕之餘,他們開始鎮定,看到這裡我開始悲憤,為什麼總會有這樣的鏡頭出現?為什麼總會有這樣的表示方式?為什麼非要把國人當時的那種委曲求全展示出來?為什麼就是不能大義凜然地和日本人來上一仗?為什麼就是這樣獃獃地坐以待斃?又想起歷史書上說道日軍侵華時幾個日本浪人打着日本國旗就可以佔取一座縣城,怎麼會有如此的事情發生呢?屈辱、氣憤、無奈、悲痛,瞬間糅合在了一起,使我在思考電影本身時又不能不思考電影之外!

  其二,當被俘的中國士兵大義凜然踏赴刑場的時候,看見刑場上不堪入目的慘狀,陸劍雄用手擋住了小豆子的雙眼,當要被集體槍殺之前突然有人大喊:“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進而集體吶喊,只有在這一刻讓人感到熱血沸騰,讓人看到民族的血性和希望,還有那雄渾的配樂,這是極少能讓人熱淚盈眶的場景之一。

  其三,日軍要求要難民營送出100名女士充當慰安婦才能換取其他人的安全和生存,當宣布完這一通知后,妓女小江於無聲之時現驚雷,自願第一個舉手並走到了前面,然後有第二個舉手,走到近前兩個人緊緊的握在了一起,然後看到一個個舉起的手出現在熒屏上,眼眶又開始濕潤,這些人不知名不知姓,就這麼默默的犧牲了自己,展示的是自願,可在當時的境況下,這能夠是自願的嘛?尤其是小江臨走時回頭望了江淑雲的那一舜,無法不讓人感動!

  其四,在唐先生放棄自己離開的機會,手輕輕撫摸老婆的肚子和她告別,寓意尤深,在到他上刑場對日軍強調了兩次:我老婆又懷孕了!可謂是整部影片里最深刻的地方了,這種細節的刻畫絕不是不經意間的,總會讓人意猶未盡,似乎又是一種希望,經歷了苦難后中國的希望,因為有了延續,這種民族的延續軍國主義無法虐殺!

  不管別人再怎麼批評陸川,去指責與史不符,責罵漢奸電影,但我認為這些情節的刻畫還是可以給我們以啟示,感動、感慨直至力挺影片。

  南京南京影評(二)

  我,平日比較愛好看歷史書,所以,相較於他人,對於南京大屠殺還是多了解一些的。

  《南京南京》不得不說,是部以一日本軍官所經歷事情的前前後後為主線,講述了南京從淪陷到屠殺的這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電影的政治傾向性比較中立,所以電影的故事情節上較真實的反應了當時情況。

  中國觀眾的心態,就是覺得對於屠殺的表述不夠,而相對的,日本人,或許又認為《南京南京》表述過於沒有人性。有這樣的觀點,根源就是在於中日兩國在教育方面,都是主要講述自己的觀點道理。

  《南京南京》作為一部歷史紀錄片而言,講述的方面,足矣。因為它是電影,不是紀錄片,不是史詩片,不是電視劇,所以它要簡短精,

  這部電影最亮點的是女人們的命運。

  為了讓自己的親人能熬過冬天,她們勇敢地站出來,站到了受辱、死亡的前線。這是以前比較少表達的角度。她們是芳齡的女子,卻也是從營房裡退推出的一車一車的裸露僵硬的屍體。唐先生的妹妹也是自告奮勇去的,她本是唱着戲的古典可愛的女孩子,在槍響下香消玉殞。也許,死了是種解脫呢,這樣的女子總是會讓人心疼的。活着,比死了更艱難。

  記憶最深的一段,是描述這些女人們悲慘遭遇的一段對白。大意是:日本的,一次五元;中國、朝鮮的,一次兩元。一次十五分鐘。

  無奈與悲痛並存。

  侵略,受害者不只是我們,而是雙方共同的災難。

  角川,一個日本軍官。他有點書卷氣,也嚮往單純美好的愛情。他真心對待的女子,要娶為妻子的女子,卻被折磨得蒼白、憔悴,直至只能從裸體的屍體腳腕上的紅繩辨認出她已經死去。逝者已矣,生者何堪。這一幕,辛酸得讓人忘記了流淚,只能不斷地默念太慘了。她畢竟成了犧牲品,犧牲了青春,犧牲了自己。角川最後在不忍心看姜老師受苦擊斃她,放了兩個中國人之後自殺。他這個極其矛盾,不乏同情心和愛心的人,代表了侵略中尚有人性的同樣痛苦的日本人民。

  所以,戰爭是對雙方的折磨與痛苦。

  我們如何保證和平共處呢?只有保證各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軍事實力對等,不會出現極大的差距,也就不會被政治野心家所利用,發動戰爭了。

  每次戰爭皆是新崛起勢力與老牌勢力、外來勢力與固有勢力的戰爭方。在21世紀的我國,一直宣稱要和平崛起。崛起,就代表着綜合國力、經濟、文化、軍事方面的提升,中國的崛起,也代表着中國對於世界的影響加大。新興國家與老牌強勢國家的勢力範圍必然是需要重新劃分的,當產生矛盾后,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引發戰爭,如何解決矛盾並且必然戰爭就是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需要解決的問題了。

  南京南京影評(三)

  記憶中看《可可西里》已經是許多年前的事情了。情節記得不多了,畫面記得不多了,台詞更是記得不多了。只記住了一個人,叫陸川。知道這是一個真正拿電影當藝術去拍的導演,這樣的人總是被爭議所圍繞,但歸根結蒂我認為他是個好導演,起碼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或許其受眾範圍有所局限,但電影這玩意兒,宣傳永遠戰勝不了口碑。

  抱着對陸川個人的喜愛,下午去看了《南京!南京!》,兩個多小時的電影結束后,後排不出意料地響起了陣陣掌聲,而我卻似乎被什麼東西死死地固定在了原位,一動不動。恍惚許久之後我才悄然發覺,陸川這廝又得逞了。

  鏡頭:黑色的血液更讓人觸目驚心

  現在搞藝術的人或者裝模作樣搞藝術的人談電影時都愛談談這一點。其實同樣一個鏡頭不同的人看了想法肯定不小差異。故而所謂的藝術其實沒什麼標準,怎麼說都有理。《南京南京》的鏡頭在我看來有些顧長衛,聯想到後者掌鏡的另一部和鬼子有關的電影《鬼子來了》,相似的特寫鏡頭和黑白畫面,只不過一個重寫實,一個重敘事。我覺得用黑白色調來拍類似題材確實是種“新穎”的手法。單一色調的畫面在增加時代厚重感的同時讓觀眾的眼睛死死盯向劇情,不會半點分心,而更可怕的是黑色的血液似乎比紅色更讓人觸目驚心。

  震撼:思維都不敢運轉

  這或許是大多人看完都能感受到的一種氣息。其實從一開始它就無處不在。劉燁與眾人死守城門時堅定的眼神、成千上萬老百姓被機槍掃射時瞬間倒下的大廣角、小鬼子在慶祝南京攻陷時跳的群舞,還有那一個個恐懼到極限后變得漠然的特寫面孔,都讓人從心底深深被震撼。有人說這是一種折磨,我有些同意。這種精神上的折磨在摧殘你的同時也使你不由自主地陷入其中,無法自拔。看電影的同時身邊有兩位女性觀眾一直在擦眼淚,我雖然哭不出來,但也已經目光獃滯,甚至連思維都不敢運轉,怕一思考,會聯想到其他種種更揪心的東西。

  強姦:無恥的慰安婦“使用規定”

  沒料到全片近三分之二都在演這個東西。據說之前高圓圓還以為一段強姦戲險些崩潰。而我個人覺得陸川最“毒”的地方在於他恰恰要把角川與妓女百合子的畸形戀愛作為這個主題的鋪墊,一種無比強烈的反差對比狠狠地將觀眾刻骨銘心了一把。其間有這樣一個細節,帶頭的鬼子宣讀慰安所“使用規定”,說是日本女人五元一次,中國女人兩元一次。這短短一句話令我深深觸動,原來日貨到了這種地步依然比中國貨值錢。而在這之後,角川拿着新年禮物去探望百合子,後者在驚喜笑納之後的一系列舉動,讓我下意識感覺日本侵略者太不是東西了。我說了我是下意識,所以這應該不屬於盲目愛國主義式的偏激。而能讓我一瞬間有此感受,陸川這廝依然功不可沒。

  都說電影這東西終究是一門藝術,所以如果你一味拿它傳達情感就變了味,就演變成了主旋律。陸川沒有讓自己的電影走形說明他堅持了自己,一部真正好的電影每一個鏡頭都是一幅畫,且又都會說話。不管是意會還是言傳,它都能把你的情感緊握其中。我料想陸川做到了這一點,電影結束后高亢的掌聲已予以證實。電影臨近結束屏幕上出現了一條白花花的字幕:活着比死還艱難。一句殘酷到血淋淋的話,讓人貌似有所感悟其實已然徹底崩潰。

  一個數次被翻拍的題材,一段億萬國人不應遺忘的歷史,《南京!南京!》的出現讓那個年代發生的故事從藝術層面上被烙上新的印記。沉默是我看完之後持續很久的狀態,不是因為被麻木,而是由於太震撼。

您正在瀏覽: 南京南京影評
網友評論
南京南京影評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