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拼拼擺擺教學反思

拼拼擺擺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拼拼擺擺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拼拼擺擺教學反思

  上完這節課後,縱觀整節美術課,我應該思考的有很多。備課做的很充分,但是在評價環節還需要認真思考和學習。如何正確評價美術課堂作業的中的“象”與“不象”出現在師生口。中最多的詞就是“象”了。有“象”反之就有“不象”。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講,形象思維的發展還有一定限制。因此,少部分學生的作業並不能做到很具象。對於這些孩子的作業,是不是就用一句“不象”給全盤否定呢?如果不行,又該用怎樣的方式巧妙的處理呢?使之既不影響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又不打消孩子學習的興趣,保持創作的熱情呢?

  拼拼擺擺其時是根據現代圖案“平面構成”的原理,結合兒童的認知能力和美術教學實際而選用的課題。因而,對於作業標準的評價已經不再是“象不象”了,而應是‘美不美’。因為,評價平面構成作品的優劣,看的是美學法則下應用的準確和創新。因此,在作業評價中,我認為用‘象“來評價有點欠妥。包括教學中出示的范列都有意識的把學生的創作引向了追求形似這一層面上來了,這勢必會影響一些後進生的創作積極性。我覺得可以多給學生提供一些抽象形態的作品供學生參考,讓他們發掘到“美”這一層面上來。新課程標準強調,美術學習應淡化知識技能技巧的培養,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相對於繪畫作業,平面構成的一些作業更是需要“美”來支撐,如對稱美,均衡美等。

  改編前的老教材方形分解構成一課所引用的幾個例子就很好的體現了這兩種美,雖然他們是抽象的,但是學生在老師引導下能感受到這種美。本堂課,我也借用了這些范列,意在表達並不是具象的就能產生美,抽象的作品也許更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大膽創作,反覆拼擺,力求尋找出最美的作品來。從學生的作業效果來看,也確實如此,有的很具象美,有的則具有抽象美。雖然對於他們三年級孩子來講,有些作品還不盡完美,但正是這種象與不象,體現了他們創作的美。一句話來概括,美在象與不象之間,妙在象與不象之間。

  我的教學激情不夠,整個堂課缺乏起伏,太過平淡。亮點不夠突出。教師個人基本功還要加強。以上內容就是我學習和反思的情況綜合彙報,我還要在今後的學習中進一步。

  篇二:拼拼擺擺教學反思

  本課是根據現代設計“平面構成”的原理,結合兒童的認知能力和美術教學實際而選用的課題,將一些抽象的理論貫穿於構思、設計和實際操作的活動之中,培養學生圖形的創意表現能力。

  如給三年級的孩子講枯燥的“平面構成”的原理,學生是很難接受的。為此我通過形象的課件進行圖形拆分重組,構成可愛的形象,來激發學生思維。並演示了圖形重組過程,反覆強調在造型過程中,不能增加,不能刪減,即分與合的塊數相同。有個班作業中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是從另外的紙上多剪幾塊拼貼,就是把拆分的圖形隨意丟棄。因為此前我是進行過大量示範並且反覆強調的。這些學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說實話真惱火。感慨別的班大部分同學理解到位而且拼出的圖形巧妙而生動有趣。這個班的學生咋這樣呢?我苦惱而又無奈,重新示範、講解了后,又挨個糾錯。下課了回到辦公室,感到渾身沒勁。感覺這是最痛苦的一課。口乾舌燥倒杯水喝,一杯水下肚心情也平靜了許多。仔細想想這些學生平時上課很少開小差,而且我示範時她們眼神充滿好奇和驚喜。估計是沒理解。翻開教材仔細研究教材,發現一個教學環節很關鍵,圖形拼擺還原環節。如我能把構成后的圖形多次還原成方形或圓形,再讓學生說說發現了什麼?這樣定會加深對拆分重組原則的認識。

  在此後的幾個班裡我反覆採用了這種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看來難點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定。同樣一個問題在有的班級里不算什麼,可對於別的班級另一部分的孩子來說也許會感到相當吃力。面對學生的理解上的偏差,教師還應控制情緒,積極探索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講究教育手段與策略幫助學生攻破學習難點。努力讓孩子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篇三:拼拼擺擺教學反思

  圖形的拼組是在認識了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之後教學的,在教學設計時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教材特點,整堂課都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遊戲為主,我設計了折一折、剪一剪、擺一擺、拼一拼等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充分的參與中去感悟,去體驗。一、創設情境,發現並提出問題

  新課伊始,我出示做好的風車讓學生觀察,給學生創設發現問題的機會“風車是怎麼做的?”使學生敢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去學習,從而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出來了。

  二、“做數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折中求知

  先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紙,要求沿着長邊對摺看一看你有什麼發現?再沿着短邊對摺又有什麼發現?學生動手摺,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得出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我又鼓勵學生以同樣的方法折一折正方形,看看有什麼新發現?學生馬上得出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然後我提出你能不能把長方形變成正方形?學生躍躍欲試,動起手來。有的在長方形紙上先畫一個正方形,再剪下來,有的用長方形紙折出一個正方形。我問學生哪種方法會使大家得到的正方形一樣大呢?學生展示了用長方形折出正方形的方法。這時我讓學生繼續折正方形,看有什麼發現?大家發現一張同樣的紙有的折出了四個長方形;有的折出了四個正方形;有的折出了四個三角形。由於對摺的方法不同,竟然折出了那麼多形狀,他們興奮地起名叫多功能的紙。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自然、順利地掌握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之間的轉換,他們不再為剪同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犯愁。做風車的問題也迎刃而解了。這一環節我認為是本節課中的亮點之一。

  2、拼拼擺擺去創造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創造性拼圖。並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喜愛,利用自己的求異思維,拼出圖形。這一過程更多地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是學習活動的發展與升華。學生按上次折的摺痕剪下小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后,我鼓勵他們再拼拼擺擺,當個小小設計師,比一比看誰能拼出好看的圖案。學生紛紛動手拼起來。在創作活動中許多學生熱情很高,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特別是在圖形拼組中,同學們都爭先恐後的想到電腦上操作,他們拼出了許多圖案並為這些圖案起了好聽的名字,有的孩子拼了一棵大樹、鳥巢、還有的拼出了“喜洋洋”中的“狼堡”、房子。也有的用4個小正方形拼出了大正方形、長方形等。這是我為意料到的,使我很受啟發。這也許就是學生創新能力的體現。同時,讓學生參觀、點評作品,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促進了語言與思維的融合,同時也體現了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雖然收穫不少,但感觸也頗深:學生的創新意識來源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源於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同時,老師的思考有多深,學生的思路就能走多遠。這也是本節課中還不夠完善之處。

您正在瀏覽: 拼拼擺擺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拼拼擺擺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