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矛與盾教學反思

矛與盾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矛與盾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矛與盾教學反思

  小學第十二冊最後一組《古代寓言兩則》的第一則文言文寓言是《矛與盾》。學生在第十一冊接觸過文言文,都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和經驗。語言教學着重於讀,文言文教學更基於此,且文言文教學與普通精讀課文的讀相比,更應着重於讀。不讀就顯不出語言的特點,就品嘗不出文中的韻味,就難以理解出文中的意思。要反覆讀,多讀,才能理其義。

  “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在這節課上,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首先給學生充分自己讀書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學習古文的興趣。進入新課時,我先范讀課文,一下子把學生帶入到文言文的情境之中,點燃了學生閱讀文言文的熱情。最終把背誦課文變成了自覺行為。學生神情專註,搖頭晃腦,沉醉其中,讀得正確流利,讀出停頓、節奏,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其次,讓學生感悟課文,分小組進行議一議,深入理解重點句。 “ 讀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我在巡視學生對照註釋讀懂句意時,注意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注重對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提煉。如:一邊讀一邊看插圖,標明註釋快速學習,聯繫上下文猜讀,這些都是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不可缺少的拐杖。尤其是對照註釋,揣摩句意。如果將學習文言文比作一幅國畫,那麼這一步是一個局部精細勾勒的過程。經過這一步,課文的文言形式已在學生頭腦中逐步稀釋為相當的白話文。這些學習方法從學生中來又回歸於學生中去,學生在讀通的基礎上再去讀懂。讀“ 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兩句時,要指導學生自然地將對古文的理解和讀緊密地結合起來,讀得有滋有味,讀出了張揚誇耀的語氣。最後,我讓學生進行表演,讓孩子們親身體驗一下賣矛與盾的人是怎樣叫賣的,旁人又是怎樣質問的,他的矛與盾賣得出去嗎?通過表演,學生們體會到楚人說話言過其實,自相矛盾。這節課不需要教師的解釋,更不需要教師去概括寓言中蘊含的道理,學生通過讀、議、演就能完全明白了。

  篇二:矛與盾教學反思

  《矛與盾》是一篇文言文的寓言,文字特別簡練,卻又不失形象生動。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頗能讓人體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畢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達上與現代文有着很大的差異,學生學起來多少會感到有些困難枯燥。因此在設計這堂課時,我不僅力求堅持以自讀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種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學習方式。課後,我對自己的這節課反思了一下:

  其一:文言文教學要加強讀的指導。本節課我大量地安排了讀的環節,比如:理解之前的聽范讀錄音、領讀,指導學生斷句停頓,讀出語氣,學生練讀,讀流暢。表面看來學生會讀了,在老師的指導下也讀出了一點“古味”,但仔細想學生的讀中缺少點什麼,那就是語氣。學生朗讀的語氣不是老師教出來的,應該讓學生自己通過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去感悟,比如“吾盾之堅,物/ 莫能陷也。”這句話,我在預習課文的時候就指導學生正確停頓,突出重音和節奏。但學生語氣把握得不好,總讀不出賣矛和盾的人的那種自賣自誇的語氣,在正式講課後我讓學生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之後再指導讀,那麼讀的語氣就鮮活多了。所以要把讀貫穿在整個教學之中,尤其注意不要把老師對讀的感悟強加給學生,應培養學生自悟自讀的能力,這樣學生讀的能力才會提高。

  其二:基於教材再生教材。在本節課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演練結合,明白事理”的教學環節,大膽地將賣矛與盾的場景搬進了課堂:“誰來賣矛和盾?”“誰來買矛和盾?”大家的情緒高漲極了。上來表演時,孩子們早已準備好了道具——書和筆。“賣矛和盾了——賣矛、盾——”“賣矛和盾了——賣矛、盾——”“看一看,瞧一瞧,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蘭一迪同學高聲地吆喝着。各自在忙碌的人們陸續地趕來,“什麼樣的矛和盾啊?”“我來瞧瞧!”……“大伙兒瞧瞧我這盾,非常得堅固,什麼東西都穿不透!瞧瞧,堅固得很哪!”蘭一迪舉着自己的盾向大伙兒不住地誇讚,恨不得馬上有人開錢!“來,大伙兒再看看我這矛。我家的東西那不是吹,你來瞧瞧,這刃,這桿兒,那可不是吹來的。我這矛啊,鋒利得很,什麼東西都能穿得透!”“那用你的矛穿你的盾會怎樣呢?”大伙兒異口同聲地問他。剛才的眉飛色舞早已消逝得無影無蹤,蘭一迪皺着眉頭難為情地說:“這個……這個……”“哈哈哈哈……”在一片笑聲中學生們深刻的感受到了這位楚人的可笑之處,從而明白自相矛盾不可取的道理。

  這節課充實緊湊又不失輕鬆愉悅,教學任務行雲流水般流暢自然,教學重難點也在學生們的積极參与下不攻自破。這讓我更深地體會到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的巨大影響,備課時多一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上課時老師就會多幾分輕鬆順利,努力讓每堂語文課充滿快樂也就意味着學生每堂課都能充滿收穫!

  篇三:矛與盾教學反思

  《矛與盾》是一篇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別簡練,卻又不失形象生動。但因其畢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達上與現代文有着很大的差異,學生學起來多少會感到有些困難枯燥。因此在設計這堂課時,我力求堅持以自讀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種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學習方式。課後,我對自己的這節課反思了一下:

  其一:文言文教學要加強讀的指導。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它語言簡練,有着特殊的魅力與美。因此應該加強讀的指導,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言文的語言美。本節課我也安排了讀的環節,表面看來學生會讀了,在老師的指導下也讀出了一點“古味”,但仔細再學生的讀中缺少點什麼,那就是語氣。學生朗讀的語氣不是老師教出來的,應該讓學生自己通過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去感悟。

  其二:教學不只是課程的傳遞和執行,更是課程的創造與開發。教學中可以以教材為憑藉,讓學生利用不同的形式來講述這個故事,這樣做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鞏固學習成果,做到學以致用。所以在本節課我設計了一個“演練結合,明白事理”的教學環節,大膽地將賣矛與盾的場景搬進了課堂:“誰來賣矛和盾?” “誰來買矛和盾?”大家的情緒高漲極了。在一片笑聲中學生們深刻的感受到了這位楚人的可笑之處,從而明白自相矛盾不可取的道理。

您正在瀏覽: 矛與盾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矛與盾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