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心得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心得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心得 標籤:語文教學 小學語文 語文教師 軍訓心得 小學班主任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心得

  江蘇丹陽市界牌中心校( 212323) 黃華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語文大師於永正也說過:“學語文是為了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課文不同於一般文章,文章一旦成為課文便含有兩重意義:內容意義和形式意義。課文內容不等於教學內容。閱讀教學要意文兼得,不能始於‘批文’,止於‘得意’,‘得文’是更重要的。”

  下面就《最後的姿勢》一課的兩份案例談談我自己的一點看法。

  《最後的姿勢》是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人間真情”為主題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是根據發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80級特大地震中的真實事件改寫的感人故事。課文記敘了地震來臨的瞬間,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守護四名學生的感人事迹,展現了他恪盡職守,一心為學生的人間大愛,讚頌的是他對學生的情,是他對學生的愛與責任。

  課文用環境和場景描寫渲染人物、推進情節的發展:用側面描寫升華人物的精神品質;用動作、語言的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是本文的最大寫作特色。

  【案例1】

  第一板塊:感受獨特姿勢

  師:災難降臨的瞬間,譚老師是怎麼做的?請畫出文中描寫那一瞬間譚老師姿勢的語句。

  出示:“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護住了四個學生。”

  師:請圈出譚老師臨終時的三個動作,讀一讀,想一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誰能通過朗讀將自己的體會表達出來?(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第二板塊:追憶震撼瞬間

  師:在危急時刻,譚老師做出了怎樣的選擇?讀課文4-7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最令你感動的詞句。

  師:誰能用成語形容一下當時危急的情形?誰能將危急緊張的情況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課件出示地震時的場面:“忽然,課桌搖晃起來……”

  師:在這危急關頭,譚老師做出了驚天壯舉。那一瞬間,譚老師來不及思索,“救助孩子”就是他唯一的念頭。“拉、撐、護”只是他潛意識的動作,那麼自然,那麼沉穩!

  第三板塊:定格英雄姿勢

  師:這樣的姿勢,定格在坍塌的廢墟下,定格在每個人心中。面對這樣的姿勢,觀者無不動容。請聽他們的敘述——

  出示救援者的話:“我們發現他的時候……四個學生都還活着!”

  師:讓我們帶着感情來朗讀這句話。(生讀)

  師:面對此情此景,救援人員眼含熱淚,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有什麼話要說呢?(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

  【案例2】

  第一板塊:你眼中的譚老師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譚老師在平時是一位慈愛的父親,一位盡責的老師,那麼當面對巨大災難來臨的時候,他又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呢?請大家打開書,認真讀讀課文(2-7小節),畫出描寫譚老師語言、動作的句子,抓住關鍵的字詞,說說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譚老師?

  1.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

  師:能抓住關鍵的字詞,談談感受嗎?(來不及多想)

  師:剛才你提到這是地震剛來臨時譚老師的表現,那麼當時外界的情況如何呢?誰來讀一讀當時的場面描寫?

  出示:“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教學反思 )整個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

  師:從這環境描寫中能讀出什麼?(情況危急)從這三個感嘆號,我們也能讀出情況危急!(生齊讀)

  師:此時,我們再來讀讀譚老師的表現,能讀出什麼?

  (譚老師恪盡職守、無私大愛、臨危不懼)

  當遇到突然的災難時,逃難、求生是人的本能,而當大地震來臨時,譚老師的本能是呼喊學生逃生。這正是譚老師對教師崗位恪盡職守,對學生無私大愛的體現。這正是譚老師人生信念的體現。

  (環境描寫在此時的作用便是側面烘托)

  師:讓我們分角色讀一讀這段內容,女生讀環境描寫,男生讀譚老師的表現。

  2.譚老師立刻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師:你能抓住關鍵的字詞說說你的感受嗎?

  (立刻、拉、撐、護)

  師:你怎麼就能從這三個普通的動作中看出譚老師身上的精神呢?聯繫當時的環境說一說!

  出示:“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並伴隨着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

  師:從這環境描寫中,你讀到哪些內容?(情況越來越危急)你能想到哪些描寫情況危急的成語或四字詞語嗎?

  此時,再來讀讀譚老師在這種危急情況下的表現,再來感受一下他的三個動作,你能讀出譚老師的什麼?

  (譚老師是出於對學生的愛和責任才選擇放棄逃生,體現出譚老師對學生無私的大愛)

  師小結:這就是環境描寫的作用——側面烘托。恰當的語言、動作、環境描寫對突出人物的品質能起到烘托的作用,能使生硬的人物變得有血有肉。在今後的寫作中,同學們要學習運用這樣的方法。

  第二板塊:人們眼中的譚老師

  1.請同學們思考:如果文章到這裡就戛然而止,你覺得好嗎?(學生思考、交流)

  生:顯然不可以。因為文章的8-11自然段是側面描寫,它的作用像我們剛學過的環境描寫一樣,很好地烘託了人物的法舉,使故事變得真實可信。

  生2:這一部分引用了救援人員、學生、老師的話。他們都是與譚老師密切接觸的人,他們的話最具說服力。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從這三個人物所說的話裡面,你能體會到譚老師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你可以用書上的詞語來回答,也可以用別的詞句來回答。

  生,:從救援人員的話裡面我看到了一個誓死保護學生的老師。

  生:從被救學生的話里我看到了一個奮不顧身、捨己救人的譚老師。

  生:在學生的眼裡他還是一個幽默、妙語連珠的老師,他才華橫溢、平易近人。

  生:從老師的話裡面我知道了譚老師是一個以學生為重的好老師。

  師:人們的評價讓譚老師的形象更豐滿了,讓我們對譚老師的印象更深刻了。這就是側面烘托。

  2.讓我們來分角色朗讀一下這三個人物所說的話,再來感受一下譚老師的愛和責任。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小語會會長崔巒老師要求:“要由分析課文的教學,轉向以策咯為導向的教學,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運用語言能力以及學習能力。”而在我國的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面對一篇篇包含字詞句篇,包含語法、修辭、邏輯、文法等諸多要素的課文,在確定究竟應該“教什麼”方面往往顯得頗為茫然。要麼什麼都教,面面俱到;要麼想教什麼就教什麼,任意為之,東摸一把,西摸一把,到最後什麼都沒摸到。這種盲目、隨意的閱讀教學“其弊也久,其害也深”。

  案例1設計了三個環節,看上去條理比較清晰,在品詞析句中,在關注細節中,在潛心閱讀中,感受到譚老師的偉大師德,但語文能力的生長點沒有,教師仍是牽着學生的鼻子去分析課文內容,只是“得意”,還沒有“得言”“得文”,還沒有和內容分析的閱讀教學說“再見”,還沒有越過內容分析這道頑固的“魔障”。堵不住內容分析的“路”,就邁不開教語文的“步”。

  案例2的教學,內容確定、簡潔、高效,充分顯示了教材不過是個例子的觀點。在“用教材教”,在學生習得細節描寫方法后,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體會課文還有哪些細節描寫,利用課文的“例”達到“得意”“得言”“得文”,促進了“例”的增值,達到了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效果。相比較而言,案例2實現了“華麗的轉身”,從教會知識轉向了教會學習,從教課文轉向了教語文,從分析課文內容的教學轉向了以策略為導向的教學

您正在瀏覽: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心得
網友評論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心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