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咬文嚼字教學反思

咬文嚼字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咬文嚼字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咬文嚼字教學反思(一)

  這個課的講解讓我挫敗感驟增。

  我們安排了三個課時,也是借鑒了名校教學方法的創新路子。第一課時讓學生初讀課文,做學案。第二課時再讀課文,教師引導他們把握文章結構,搞清楚材料和觀點的關係。最後一課時分析論證方法,借鑒經驗。

  教學設想是美好的,可是在第一課時之後,我悲哀的發現,我們學生根本就沒有讀懂文章。長久以來的講練模式訓練了他們的做題能力,但是卻限制了思考能力的發揮。在沒有教師引導的情況下,他們不知道該看什麼,該做什麼。即使學案上的題目難度適中,層次分明,面對課文,他們仍然一頭霧水。

  今天是第二課時,我的主要任務是引導他們找到事例和事例論述的道理。我以為這很簡單,可沒想到他們都一臉迷茫地看着我,教學過程進展龜速。沒辦法我只好帶着他們一段一段地來講,可是這樣的講解方式,跟以前有什麼不同呢?在混亂中,我把第二課時講完了,最後一課時我已經不想講了。我覺得第三課時如果還這樣的話,那大半是在浪費時間。

  是我教壞他們了嗎?一想到這種可能性,心裡像是被菜刀來回剁着的生肉,翻來覆去的疼。我一直都在努力追趕老教師的腳步,一直都在學習怎樣把課講好。可為什麼結果還是這樣不盡如人意?

  咬文嚼字教學反思(二)

  上周星期五,我給深圳市北師大附屬學校高二(1)班的同學上朱光潛先生的《咬文嚼字》這篇文章,課後,我對自己的課堂設計和教學過程做了認真的思考,認為以下問題值得注意:

  一、導入活潑,激發興趣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已經先聆聽了兩位老師的講課,發現這個班上的學生不大愛開口回答問題,課堂氣氛比較沉悶。而我面對又是陌生的學生,沒有合作的基礎,怎麼辦呢?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導入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我從我的第一次給深圳的學生上課的緊張、興奮而感動的心情導入,讓學生看到了我的真誠及對他們的熱情的肯定,在不知不覺中化解了師生之間的隔閡,營造了較為融洽的課堂氣氛,也就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打下了基礎。

  二、平等交流,因勢利導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儘可能地給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讓學生感覺到師生間的平等交流。我先是引導學生回顧他們學過的一些知識,又對他們的回答及時地給予肯定,讓他們體會到一種成就感,學生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教學的熱情支持者和合作者。比如,在通過一道練習題來加深對咬文嚼字的理解時,我用了蘇小妹給蘇東坡出對子的故事:“輕風( )細柳,淡月( )梅花。”我鼓勵學生說:“蘇東坡填了兩次都不能讓小妹滿意,咱們來試試,看看是否能填出讓小妹滿意的答案來。”學生的熱情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紛紛舉手搶答。有說填“拂”和“印”,有說填“撫”和“隱”,還有用了“吻”和“羞”的,對於學生的熱情和智慧,我除了表現出了自己極大的驚喜和讚歎外,還不忘記鼓勵他們:“我們的答案能不能讓蘇小妹滿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做了思考,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下課的鈴聲就在這種輕鬆而活躍的氣氛中響了。

  咬文嚼字教學反思(三)

  第四單元選編了四篇文藝隨筆,這四篇文章內涵豐富,富有“理趣”,對於豐富學生的閱讀實踐和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都有很高的價值。 文藝隨筆是高考現代文閱讀常考的一種文體,但是在做這種文體的閱讀時,學生往往感到困難。本單元的文章應成為很好的實戰演練篇目。《咬文嚼字》作為本單元第一篇文章, 是一篇結構謹嚴、內涵豐富的文化隨筆。 內容相較於其他三篇文章而言較為簡單, 朱光潛 先生旁徵博引,講述了寫文章時應該鍊字的道理。讀者從中既能獲得豐富的知識,又能隨着作者的理性思考, 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是一篇鍛煉學生此類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典範文本。 本節課力求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品味經典詩句,感受鍊字的妙處。嘗試運用課文的觀點解決在文藝欣賞創作方面問題。 因而在這篇文章的教授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從高考實戰的角度出發,訓練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本課的教學,引導學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內涵,可以指導學生的讀書方法。另一方面, 感受文章蘊含的“理趣”,秉承先生的求真精神,鍛煉自己的質疑能力。

  學習本課,引領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正確把握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構很清晰,在事例前後均有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教師指導學生找出這些語句,綜合提煉作者的觀點。達到舉一反三,遷移運用的目的。調動學生已有的審美知識和經驗,理解文章的內容,並自覺運用本文的觀點進行鑒賞、修改、創作練習。

  學生首次接觸文化隨筆,對文中豐富的詩句、成語、文化現象感到陌生,在閱讀上產生排斥感,進而也就不能深入鑽研課文。針對此種狀況,教師引領學生通讀全文,篩選重要信息,抓住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

  由於知識貯備等問題,對於文藝隨筆類文章,學生閱讀難度偏大,而且興趣不高。尤其是我校的學生,人文基礎比較薄弱,這類文章教授難度較大。因而在授課過程中,應注意提高學生的興趣,從興趣入手,通過文章的學習,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本課在教學過程中,從文章的例子入手,發動學生自主討論,既避免了結論先行,又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日後的教學中可以再探討發揚。

  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咬文嚼字》中的一些語句可能失之偏頗,引導學生能夠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跳出來,對某些字句做出評價,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質疑精神。這個題目留為課下作業,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熱情,鍛煉了學生的質疑精神,甚至在病句修改的練習上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多實踐,多思考,多積累,正是我們青年教師的成長之路。

您正在瀏覽: 咬文嚼字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咬文嚼字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