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培智教學反思

培智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培智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培智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主張引導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那麼,在培智一年級新生中怎樣來實現學生主體呢?學生探究合作學習應該是其中的一方面。在培智二年級學生的課堂學習中,怎樣讓學生適應合作型的學習方式呢。

  一、激勵交往熱情。根據培智學生缺乏合作交流的特點,我們在教學時要多方激發學生參與交往的熱情,引導學生從交往中體驗合作的快樂。創設交往情境,讓學生入境生情,產生良好的交往情緒,從而主動地參與交往。創設問題情景、遊戲情境、交際情境都是激發學生參與交往的有效做法。在教學《牙刷牙膏》一課時,針對孩子都喜逛超市、商店的習慣,設置到商店中的情境,讓大家說說商店中有哪些物品,學生立即充滿興趣地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二、培養交往技能。培智學生可以說並心直口快,往往還沒有想好就脫口而出,有時是會說半截話,有時說一半話又重說。對於這樣的學生,要求小組成員對他們提出更正的意見,再重新來說。還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小組成員在交流時其它成員必須認真聽,才能聽清楚別人說的意思。在實際課堂上我們發現許多培智學生聽的習慣特別不好,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比如讓學生靜靜地聽老師說一句話,然後再請同學重複。也可以請同學說一句話,聽完之後讓同學來複述,逐漸讓學生學會認真傾聽。

  三、提供交往機會。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特點,盡量提供適量的交往機會,教學中注意加強同學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識。在交往中識字。實用語文要求培養學生識字的能力。學生在聽讀識字的過程中,通過聽與問的途徑讀生字。在課堂教學時,我們可以利用生字卡片提供讓學生在課堂里交流的機會,這樣學生在互聽互檢的形式下交流,每個人把認的字讀給同學聽,如果遇到不懂的字,同學可以提醒再認一認。如此一來,學生在課堂內互教互學,其樂融融,教師則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針對難認的字再重點指導,提高了識字效率。

  篇二:培智教學反思

  對於我們培智教育工作者,怎樣最大限度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其積極主動學習,通過音樂教學促其健全心理品格形成呢?在教《大公雞》這一課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猜謎導入

  在課的開始,我用一個謎語“喔喔,喔喔,真神氣;大紅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長羽毛;人人見了人人愛”導入,引出大公雞的形象。以前普遍認為在智障教學中不能用猜謎的形式,這一次打破了這種認識,我也意識到,“猜謎”這樣的教學手段可以很好的啟發、引導孩子的思維和想像力,對智障孩子是很好的“思維起搏器”,可以在以後的教學中多運用。

  2、打亂的拼圖

  接下來,用一幅打亂了的拼圖,讓孩子們用還原拼圖的方式,複習、鞏固了公雞身體部位的認知,認識公雞身體部位是上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當孩子們還原好拼圖后,我將拼圖貼在黑板上,就組成了一幅完整的公雞圖案。這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因為拼圖背後的膠帶粘性不好,粘上去之後又紛紛從黑板上掉下來了,在當時的情景下,我沒有多想,自己就直接拿起拼圖往黑板上貼好,這個動作在後來被認為是大大的失誤。有老師指出,在出現拼圖掉下來的情況時,可以馬上將其轉換為課堂資源,讓學生再一次還原拼圖,而不是老師去還原。如果出現了錯誤,老師可以說“讓我們一起糾正一下,好嗎?”這樣,既可以巧妙化解意外又可以再一次鞏固認知教學。對於這個失誤,我後來反覆思考過。確實,本來拼圖的設計意圖是很好的,在意外出現的情況下可以將其更好的發揮利用,但是我當時沒有處理到位,說明自己對教學資源這一塊的認識不夠,對於課堂上出現意外情況的處理能力也較差,也就是說缺乏“急中生智”的能力,造成課堂生成資源的白白錯失,這是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吸取教訓的。

  3、分層教學

  針對培智孩子的分層教學,在這一堂課里,體現的不太明顯。有11個學生的培智四班有三個層次,全班大部分學生集中在中層即B層,有6個學生,這個層次的學生各方面能力不是很突出,但能夠基本完成教學目標。通過課後專家和老師的點評,認為在律動環節上速度稍快了點,我自己也考慮了這個環節中做的不好的地方。綜合點評意見,我反思認為如果這樣處理會更好一些。

  意見一、B層學生居多,教師應以關注B層學生為主。在編排律動動作時,以考慮他們的接受能力為主而不是層次好的學生;在學習動作的過程中,老師可讓B層的學生多上台練習;

  意見二、對層次的處理可由易到難。在律動教學層次的遞進中,讓A層的學生帶着B層的學生跳跳,再讓A層的學生帶着C層的學生跳跳。這樣三個層次的學生都可充分練習律動動作;

  4、律動教學

  這堂課中,同學們和老師最後一起載歌載舞完成了《大公雞》的唱遊律動,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音樂帶來的快樂洋溢在每個學生的臉上。在課後反思里,我對自己在律動動作創編環節的表現並不是特別滿意,因為動作創編以老師的思路為準,學生只是單純的模仿,沒有太多的即興動作,雖然他們是智障孩子,但我還是希望他們以後能更多完成自我創作。通過這節課的實踐,我認識到:在律動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孩子感受音樂,讓音樂刺激聽覺,產生形象,再以動作來表現音樂,鼓勵孩子將自己對音樂的體會表現在動作中,用身體來表現音樂的節奏、速度、力度、情緒等,多給孩子去探索、想像、創造的機會,充分發揮孩子積極的自我表現慾望。

  篇三:培智教學反思

  智障生認知能力上的局限性(記憶力低下、想象力差、形象思維佔優勢而抽象思維顯得較弱),致使他們在學習中不能將所學的各學科知識及時的理解、吸收,融合成系統;這種過分強調學科的邏輯體系而忽視智障學生最根本的學習特點的課程教學,必然違反他們的認知規律,阻礙智障生的學習發展。在培智學校中應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學科界限,加強課程內容與現實和學生經驗的聯繫,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智障兒童除了認知上的缺陷,部分的智障兒童小肌肉群的發展較弱,因此,在社會生活中碰到一些需要精細動作才能完成的事情就顯得相對困難了些。而本課《洗上衣》里浸泡、搓洗、晾曬這樣的社會行為的鍛煉不但讓有助於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方面同樣取得了較好的效應。

  智障兒童個體之間由於缺陷程度的不同,在接受事物能力方面也不盡相同,且存在着較大的差異。在教學時,我們把班裡的孩子按智殘程度不同分為A.B.C三類,像刷牙、洗臉這樣簡單的生活習慣大部分智障孩子通過訓練師完全可以做到的。但像修剪指甲這樣的精細任務卻不是每個智障孩子都可以做到的,為此,根據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他們通過一定的努力便可達成的目標,不但有助於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也能使不同學生的個性得到較好的發展。

您正在瀏覽: 培智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培智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