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過河教學反思

過河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過河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過河教學反思

  課標中對低年級識字教學實施的建議是這樣寫的: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課標中同時也提示了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理念,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生活體驗,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教學手段應形象、直觀、多樣。這是我在備課之前、備課之中一直在反覆思考的點。

  在理解本課難點時,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故事裡蘊含的道理,而是讓他們先各抒己見,然後再統一認識,這樣既重視了孩子們的能動性,對學生思維的訓練也很有好處。在解決課後問題時,(小馬從磨坊回來後會對他們說什麼?)我讓學生直接對我說,把我當成老馬,我做出相應的肯定,那一刻我們彼此感覺特別親切 。學生很喜歡結合實際的拓展部分,當他們說不到點子上時,我隨機舉了個例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反思今天的課堂,我最大的不足是教學環節不夠緊湊,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不夠簡練,對個別學生的關注時間過長,造成課堂的拖沓。

  有人說:教師站得有多高,我們的學生就能看得有多遠。因為,語文課我們留給學生的不僅是基礎知識,更是一種對人生、對生命的思考。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思考者,帶着我的思考,走進文本,走進學生……

  篇二:過河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過河》這一內容,教材創設了“過河”的情境。通過“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條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幾條船”這一問題的解決,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掌握帶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我在設計本課時力求將單一、枯燥的計算融入具體情境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推進素質教育。 教學時,我充分利用這個情境圖,讓學生先說一說圖的意思和要解答什麼問題。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獨立看圖能力及獲取數學信息、提問題的能力。然後獨立試做。學生會出現分步進行計算的式子。29+25=54(人)54÷9=6(條) 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時,可能會出現29+25÷9。讓學生互相討論所列算式的合理性。這樣學生發生了認知衝突,由此體會到引入新符號的必要性。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創造一個符號表示先算的部分,開放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

  在教學《過河》一課時存在這樣的問題:

  一、 過分注重情境的創設,讓情境創設變得形式化了,忽略了數學知識的比重。

  二、 急於求成,學生沒有充分理解小括號的含義就讓學生應用。

  三、 沒有很好的把學生出現的錯誤作為教育資源因勢利導幫助學生學習。學生都能明白小括號的含義,但是我通過教學覺得單從一道計算題中理解起來是不難,如5 ×(36-29),(83-35)÷6,學生都知道要先算小括號里的,可是把兩個算式合併成一個帶小括號的綜合算式就不會了。如果能利用這些錯誤的資源讓學生動手去算一算,親自探究自己出現的問題,自然就能更好的理解小括號了。應用起來也就不難了。

  篇三:過河教學反思

  “過河”這一課教學設計,是以新課程數學教材的基本敘述模式:問題情境DD建立模型DD解釋應用與拓展為主線來進行的。課後,回想自己曾經上過的計算課,引發出了我的一些思考:

  一、變傳授知識為探索生活問題,計算題有了類似生命的意義。

  過去,我們在傳統教學中,對於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由老師告知的,學生通過反覆做題來遵循、記住運算的順序,至於為什麼要先算小括號裡面的,那學生會說:因為書上是這樣規定的。在新課程標準中,數的運算的具體目標提出: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能對結果進行合理的判斷。正是在這種目標的指引下,現在的數學,不再是單純的數與數之間的運算,而是變為了每一步計算都有了具體的生活情境,每一個數字,甚至每一個運算符號都有其獨特的生命意義。在教學中,孩子們想解決其他小朋友提出來的問題,求“需要幾條船呢?”,此時孩子們頭腦中的29+25絕不僅僅是一個孤零零的算式,他們想的是需要先求出男生和女生的人數,才能把這些人每9人去乘坐一條小船,最後再求出需要幾條船。學生在課堂中慢慢體會到情境中先算加法的必要性,可是在混合運算算式中,25+29÷9或者29+25÷9孩子們按照已有的知識經驗就推斷出應該先算除法,這樣矛盾的情境就產生了。孩們就努力想辦法來解決這個矛盾,他們馬上想到用小括號將29+25“保護”起來,其實,這也與他們的生活經驗基礎聯繫密切,我知道他們是有能力把這個矛盾解決,這一點我是心中有數的。還有在拓展練習中,我設計的是“剩下的樹可以怎麼種”的問題,孩子們意識到必須先算出現在還剩下多少棵樹,才能實行怎麼種樹的方案,這又要先算出混合運算算式中的減法部分,那麼又有了運用小括號的必要了。通過過河租船這個生活情境的設計,能清楚的看到孩子的思維方式和過程,我也更加感到:在數學教學中知識結構轉化為認知結構,應由學生通過老師設計的具體有用生活情境去自主探索、自主建構來實現的重要性。數學教學不應該僅僅是把知識點傳授給學生,而是應該讓學生充分運用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用自己的思維去嘗試解決新的問題,建構新知識體系。

  今後的教學,真的要致力於情境的創設,致力於學生的自主探索,這樣的知識積累才會是鮮活而永久的。

  二、練習設計要做到讓學生有閃現思維亮點的機會。

  在本課中,練習的設計,我力求做到“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後有發展”。練習的第1、2題比較基礎,主要是由學生理解體會式題中小括號對運算順序的改變作用,第3題我設計的“下面算式中,哪些算式中的小括號不需要使用也能保證運算順序不變?”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四人小組中參與討論爭辯,然後又在全班發表見解,目的就是要充分顯示學生思維的亮點,讓每個孩子積極思考。而我在這個練習的過程中也確實看到了孩子們運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學生會用“反證法”來證明問題了:在(16——8)×4中,一位孩子說:“16減不了8×4的乘積,所以當然不能去掉算式中的括號啦!”還有在72+(42——6)這一題中,有一位學生進行了計算,比較了算式中有括號與無括號得數都相同,就大膽發表了“此題如果去掉括號,運算順序改變了,而得數不變”的見解。在座的老師對他都投以讚賞的目光。還有最後拓展運用的“種樹問題”這個問題很有挑戰性,學生的方案很多,思維又一次達到了高潮。個個都把算式列出來,想到黑板上來寫給大家看。我想:練習的設計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生就會積极參与,興緻勃勃,對數學產生濃厚的感情,並自發地運用一些對於他們來講比較高深的數學思想,創造一些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會有意想不到的思想上、知識上的收穫。

  總之,新教材的運用,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進行,後面的“解決應用”也為教師提供了大塊的創造空間,我將繼續精心設計,組織好數學課堂活動,用好教材,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有用的數學,成為有創造性的小小數學家。

您正在瀏覽: 過河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過河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