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雨霖鈴教學反思

雨霖鈴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雨霖鈴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雨霖鈴教學反思(一)

  詩詞賞析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詩歌教學該以何種方式才能發揮最大的課堂實效性,是我在語文教學中一直思考的內容。在上完《雨霖鈴》后,我進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課教學中的所得所失。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以詞作的內容把握和情感體驗為重點,以誦讀、品味為手段,力圖通過意境的創設以和師生共同感悟達到預設情感體驗目標,同時把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滲透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主要設計了“重朗讀,抓意象,品語言,析手法,明感情”這五個教學環節。教學環節的一些得失總結如下:

  一、激趣環節:在課堂一開始我就以“黯然神傷者,唯離別也。”入題,要求學生說出以前學過的一些關於離別的詩歌,如“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認不識君”等等。這些詩句都是以前學過的,重新朗讀,既是一種很好的複習,又為本課的創設作鋪墊。結果有的學生說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有的學生說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課堂氣氛活躍熱烈。

  二、朗讀環節:着名的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要培養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從讀詩入手。”以朗讀為突破口,能較好的品味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讀一直是詩歌教學非常重要的方法,讀讓學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體會詩詞所描繪的意境。因此,我就以學生集體朗讀、個人朗讀、教師帶讀的方式來進行……對於學生朗讀的指導,我不是硬性的示範,而是用提問啟發的方式來進行。我問學生“對長亭晚”,該如何劃分節奏;“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的“念”字是什麼意思?這時該怎麼讀才識合適的?“今宵酒醒何處?”既然是個問句,要不要停頓。學生很快的豁然開朗。

  三、意象與語言環節:我先讓學生在課本上劃出詩中所用的意象,然後要求學生調動所學來分析意象,相當一部分同學表現得非常積極。如解讀“寒蟬”,能夠把寒蟬的兩層內涵(一是透露季節是秋天,而是渲染凄清冷落的離別氛圍)分析得很到位。有的意象,學生能找出來,但是分析不好,這時我能用淺顯的語言引導學生去思考解讀,如“驟雨”,我問學生下驟雨前,天氣怎樣,人的感覺如何,詩人寫驟雨是為了什麼。有的意象是學生根本不會,如“千里煙波”,這時也是以老師引導為主。

  四、手法環節:這個環節的實現,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結合語言的講解。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是動作神態細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設問,“年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是虛寫等,這個環節的教學應該說是順暢的。

  五、明情環節:很多學生都知道是“傷離別”,但是往往忽略了“自古”二字。因此,我問學生“自古”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加這2個字,引導他們思考詩作的情感範疇。

  六、修正作業:上課之前,我布置了預習作業,上了課,尚有3分鐘,我要求學生自己修改預習的作業,看看那些地方是做錯的,要修改;哪些地方是寫的不夠的,要補充。一節課就這樣結束了。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尚有一些我還沒有兼顧到的問題,比如:

  1、詩詞的教學,向來要求以讀帶悟,要求教師一定不能只做客觀的引領者,而需要投入真情,把真實的情感注入進課堂中,真正地和文本和課堂融為一體,以自己的范讀來感染學生,但是由於教師本身的朗讀素質和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的朗讀不夠充分,不能達到完美的境界。這一點,作為我的弊病,以後一定要加以改善。

  2、在課堂上,儘管有學生的活動,但是大多以教師的引導為主,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不夠充分,今後應給予更充分的時間,給予恰如其分的提示,使他們有更大的施展空間。

  3、課堂上學生的鑒賞表達較少,因此我設計了修正作業的環節來補充。

  雨霖鈴教學反思(二)

  這首《雨霖鈴》,是我相當喜歡的詞,可是,真正要教學,還是比較難,難不在於內容(意象、意境),而是在於學生對於情感的理解。而且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也強調回歸體驗、回歸心靈。每一篇文章,每一個句子,甚至每一個詞彙,注重讓學生獲得直觀感受,獲得心靈共鳴,從而得到美的享受,這是課堂教學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做了一些嘗試。我把課堂主要分成兩大塊:首先是知人論世,主要是背景、作者介紹;其次,是作品的品讀和理解,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和對作者抒情方式的分析,尤其注重意境創設和語言的體悟。

  不足之處:

  1、在引導學生感悟詞人表達情感的教學中,稍顯生硬。總是感覺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夠。

  2、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夠。可以將樂曲融入詩歌教學,讓學生在配樂中評讀《雨霖鈴》,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而且能使學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和情操的陶冶,並使詩歌潛入心扉。也可以設置一個選曲吟唱,相和而歌的環節,引導學生填詞歌唱,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這樣一種富有趣味的嘗試,讓語文真正深入他們內心。

  雨霖鈴教學反思(三)

  《爬天都峰》一課主要講了天都峰的高和險,以及小作者和老爺爺相互激勵解決困難爬上天都峰的過程。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體會:面對困難,要有戰爭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相互學習、相互激勵、共同進步。這課的重點是“我”爬天都峰的過程,難點是讀懂最後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學中,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我先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峰的特點“高、陡”,讓學生通過對“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及“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等句子的朗讀,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要想爬上天都峰是要付出努力的,也為學習下文做好鋪墊。接着學習課文最後一段,從爸爸的話中找出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的原因是互相“汲取力量”。然後理解我和老爺爺爬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抓住了小作者和老爺爺的對話,讓學生體會到小作者和老爺爺看到對方來爬天都峰都很驚訝,敬佩。在理解中,我緊緊抓住小作者和老爺爺爬山時的動作詞。如:“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爬呀爬”、“終於”等詞語,從中體會到爬山的艱難。在這一環節還利用省略號安排了拓展練習:省略號省略了一些什麼?對學生進行了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但這一環節的教學還有些倉促,拓展的面還太窄,教學效果還不夠明顯。

  最後一段中爸爸這樣說:“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讀懂這句話是課文的難點,由於前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逐步理解到:這一老一小從別人身上汲取的力量就是信心和勇氣。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緊接着進行課後延伸,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平時在生活中怎樣克服困難的事例,讓學生自己悟出在困難面前首先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念,那樣,做任何事情就能夠達到目的。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來談, 效果還不錯。

  一點不足: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不好 ,我在課堂上引得太多,牽得太多,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機會較少。特別在品析句子時,學生開始時啟而不發,由於趕時間,沒讓學生充分思考,學生悟得不深不透。

您正在瀏覽: 雨霖鈴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雨霖鈴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