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空間幾何體教學反思

空間幾何體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空間幾何體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空間幾何體教學反思

  今天受青島一所學校校長之約,來青島與這所學校的老師交流教學體會。晚上有點時間,正好賓館可以上網,寫寫近期的一些教學感想。

  前面大約用了兩周的時間和學生一起學習了立體幾何中的《空間幾何體》的內容,其中有些兩點感觸頗深。

  一是從武漢參加全國初中數學優質課觀摩交流回來以後,本來認為《三視圖》部分在初中已經很好的得到學習,不需要再花大的氣力,像學新課那樣展開,只需簡單複習即可。但是,事與願違,學生並不像我想象的那樣掌握的很好,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需要重新學習這部分知識。

  二是關於幾何體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問題。我從今年高考閱卷抽樣結果知道,學生這部分在高考中丟分很厲害,遠甚過推理證明。因此,需要特別重視和加強訓練。既便如此,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

  應該說絕大多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是挺高的,有的學生為看不明白空間圖形着急,一下課經常有學生圍着問問題。有時外出開會有一兩天沒給學生上課,一見面也會“遭到”意外的掌聲歡迎,讓人驚喜激動好一陣。

  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感覺到學生練習消化的時間幾乎沒有,作業質量不高。整天都是在急急忙忙的趕新課,是不是教學方法還是其他方面存在問題?

  篇二:空間幾何體教學反思

  在新課程教學中,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四個問題並及時地進行反思和改進:

  一、教學設計應有利於讓學生學會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自己準備的學習內容,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自動的、建構過程。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活動等方面,要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參與探究問題。

  二、教學設計應有利於讓學生學會共同生活,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數學學習中,個人努力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則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在交流與討論中,能夠澄清認識,糾正錯誤。這有助於擴展思路,提高能力,加強自信,培養合作精神。所以,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最大可能地讓學生相互探討,相互溝通。

  三、教學設計應有利於讓學生學會生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不應停留在簡單的變式和膚淺的問答形式上,而應把數學知識方法貫徹到每一次探索活動中去,使學生在“觀察、聯想、類比、歸納、猜想和證明”等一系列探究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體會到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

  四、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教學因素,都在不斷更新,作為數學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全面發展來設計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使教學過程更加切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另外,具體而言,我覺得我在以下幾個方面還有所不足,在教學過程中還應不斷地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並取得進步。

  一、在教學過程中我容易憑經驗來教學,但是數學教學是不能夠只憑經驗來進行的。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也具有相當的局限性,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複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這樣從事教學活動,往往會給我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帶來許多自以為是的假象,以至於很多學生都聽不懂,學不會。

  二、我的教學過程太過理智、呆板也是我需要反思和改進的 ,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激情,容易導致課堂氣氛過於沉悶,不利於讓同學們快樂和積極地學習。

  在我平時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的時候我傾向於反思什麼是數學;同學們怎麼樣學習數學才能學得更好;我有應該怎麼樣去教會同學們數學。以這樣的心態我一邊教同學們學習,一邊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技巧和方法,我相信我會教得更好,而我的同學也會學得更棒!

  篇三:空間幾何體教學反思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高中數學必修2的教學,我從總體上把握教材,認真閱讀新課標,熟知新課標對必修2的要求,再把要求逐步分解和落實到每一節的教學設計中。由於立體幾何的特點,上課時採用了“問題情景——建立模型——探究——解釋——應用——拓展”的模式展開,也就是說,在課堂教學中,除了使用豐富的教具外,讓學生準備紙板,上課時與筆共同比劃直線和平面的位置關係,儘力做到教材的內容盡量與現實生活中問題相掛鈎,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顯示數學的實用性。這方面,北師大版高中數學已經做出了很好的示範。下面就數學必修2談談自己的教學反思:

  1、空間幾何體,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

  立體幾何體的教學,側重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它是對空間形式的觀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現為識圖、畫圖和對圖形的想象能力。識圖是指觀察研究所給圖形中幾何元素之間的相互關係;畫圖是指將文字語言和符號語言轉化為圖形語言,以及對圖形添加輔助圖形或對圖形進行各種變換;對圖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圖想圖和無圖想圖兩種,是空間想象能力高層次的標誌。

  根據這一要求,北師大版教材在編排上,考慮到了對空間幾何體的認識。我設想:在學習知識前,①先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工用紙板做長方體、圓柱、椎體、稜台,用十二支吸管做一個正方體模型(這要求每兩人可共用一個,這些都成為今後教學的模型),通過動手做模型,搭建思維的空間框架,同時通過做模型,學生了解這些模型的結構特徵,為學習第一章《立體幾何初步》做了良好的鋪墊(如結構、三視圖,表面積);②要求從書中找出二十個圖,讓學生畫圖形,學生自己先感覺,在平面上怎麼去畫出空間的立體圖形,使學生在學空間幾何體之前,自己先感受空間圖形,希望他們儘快從二維走向三維,有利於第二章的教學,幫助學生完成了具體模型到抽象直觀圖的認識過程。北師大版高中數學編排上,很大篇幅都是採用長方體來解讀空間中的直線與直線、直線與面、面與面之間的位置關係,讓學生使用自己的作品,幫助自己建立空間想象,使學生養成動手習慣,當遇到無圖的題目時,把教室當成模型,利用手中的筆(線)、本(面),能擺出題設的模型,如需要,還要能畫出圖;當遇到有圖的題目時,如分不清,能動手擺出大概的模式,幫助自己分清。

  2、直線與方程、圓與方程

  解析幾何是17世紀數學發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其本質是用代數方法研究圖形的幾何性質,體現了數形結合的重要數學思想。在本模塊中,學生將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建立直線和圓的代數方程,運用代數方法研究它們的幾何性質及其相互位置關係,並了解空間直角坐標系。

  數形結合是本模塊重要的數學思想,這不僅是因為解析幾何本身就是數形結合的典範,而且在研究幾何圖形的性質時,也充分體現“形”的直觀性和“數”的嚴謹性。例如:直線和圓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兩種圖形,學生已經知道如何從“形”的角度分析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那麼,如何從“數”的角度刻畫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呢?北師大版高中數學的教材編的很好,教材中採用了方程組求直線與圓的交點的方法,也採用通過比較圓心到直線的距離與半徑的大小來判斷的方法。這樣,在將學生所學知識加以整合和升華的同時,也為後續內容(直線和圓錐曲線的位置關係)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我設想,教學過程應“接頭續尾,注重過程”。通過引導,使學生經歷下列過程:首先建立坐標系,將幾何問題代數化,用代數語言描述幾何要素及其相互關係;進而,將幾何問題轉化為代數問題;處理代數問題;分析代數結論的幾何含義,最終解決幾何問題。通過上述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解析幾何研究問題的一般程序。由“形”問題轉化為“數”問題研究,同時數形結合的思想,還應包含構造“形”來體會問題本質,開拓思路,進而解決“數”的問題。

您正在瀏覽: 空間幾何體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空間幾何體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