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拾穗教學反思

拾穗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拾穗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拾穗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中倡導個性化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人格,張揚學生個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並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感受,深刻領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在設計和教學《拾穗》一文中體現了一下幾個方面:

  一、以圖引文,激發情感。

  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先看圖,談談自己從圖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讓學生先建立感性認識,接下來再讓學生讀課文,通過學生的初讀,找出作者描寫圖畫的句子,對照圖畫,再進行感情朗讀,精讀、品讀,讓學生再來看圖自己介紹一下畫中的內容。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又教給了學生習作的方法,同時了解作者聯想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以“讀”為本,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做到以讀為本,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抓住課文中的“逼真”一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不僅看出米勒畫得“逼真”,而且讀出作者描寫得“逼真”。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理解了課文、體會到了作者的感情。另外,學生在默讀、自由讀、誦讀中,體驗、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

  三、設置懸念,大膽質疑,

  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環境。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使學生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教學中,我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勇於表現自己,讓學生自主地學習。

  總之,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還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這樣就會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篇二:拾穗教學反思

  一、以“讀”為本,體驗情感。

  課堂上學生都在進行有效的朗讀,識記生字的初讀、讀圖后的精讀、以及理解課文後的品讀,讀的目的性明確而且讀的層次也十分明顯。不是為了讀而讀。學生每一遍朗讀都有每一遍的收穫,在朗讀中,理解了課文、體會到了作者的感情。課文的理解是建立在學生自主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的,在朗讀中還注意了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抓住課文中的“逼真”一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不僅看出米勒畫得“逼真”,而且讀出作者描寫得“逼真”。讀圖與讀文相得益彰。通過學生的朗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兩個目標得以落實。

  二、“圖文結合”,激發情感。

  如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先看圖談談自己從圖上看到了什麼,有什麼體會,讓學生先建立感性認識,接下來再讓學生讀課文,找出作者描寫圖畫的句子,對照圖畫,進行品讀,同時了解作者聯想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再來進行感情朗讀,再讀後,讓學生再來看圖自己介紹一下畫中的內容。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又教給了學生習作的方法,可謂“獨具匠心”,同時也突出了課文的學習重點。將讀圖與讀文有機地結合起來,撥動學生感情的弦,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篇三:拾穗教學反思

  課本描述的是19世紀法國着名畫家米勒的作品《拾穗》,作者用樸實的語言向人們展示了米勒的畫的內容,課文中還展示了《拾穗》這幅作品,優美的圖畫、生動的語言,兩者相結合,可謂相得益彰,怎樣將看圖與學文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理解圖畫,讓學生在充分朗讀和看圖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圖畫所體現的中心內容成為課文的重點和難點,而且在學文的過程中還要讓學生學會表達的順序。同時,這也是學生第一次學習鑒賞外國畫,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描述一幅畫。

  《新課程標準》中倡導個性化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感受,深刻領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教學時《拾穗》我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在教學時,我注意了以下幾方面:

  一、圖文結合,激發情感

  本課的插圖,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欣賞這幅畫。初讀課文時,我請學生仔細觀察這幅畫面的內容。並且讓他們找出課文中相對應的段落。學生很快發現一至五自然段是描寫這幅畫的。藉此,我教給學生欣賞一幅畫的方法:①按一定順序來欣賞;②確定圖畫所描繪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這四要素;③視頻出示畫作的有關背景資料,感悟、品味畫圖所要表達的情感。后再讓學生根據方法自行觀察畫面,充分交流后讓學生讀課文,看作者觀察的和自己觀察的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領悟出仔細觀察的重要性。然後找出作者描寫圖畫的句子,對照圖畫,進行品讀,同時了解作者聯想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再來進行感情朗讀,再讀後,讓學生再來看圖自己介紹一下畫中的內容。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又教給了學生習作的方法,同時也突出了課文的學習重點。

  二、閱讀批註,體會寫法

  本文的重點是2-5段的內容,讓學生了解19世紀農民的生活和勞動,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審美能力。我的教學緊緊圍繞着教學的重點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抓住描寫拾穗婦女的神態、動作的語句來理解第2、3、4段。課文對三位拾穗婦女的神態動作作了細緻的描寫。三段的寫法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我問學生,哪一位婦女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再針對學生的回答,來了解其中的一位的婦女。通過讓學生找出這個農婦撿拾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詞句,並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等。讓學生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農民勞動的辛苦,體會到畫家在對其動作神態栩栩如生的描繪中表現出來的同情,體會到作者如何把事情寫生動具體,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寫實+聯想”是本文表達的特點。因而,我讓學生根據要求自己勾畫句子,哪些是描寫畫面的,哪些是作者根據畫面的推測,目的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勾畫,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即在描寫和欣賞繪畫作品時要根據畫面內容加上自己的推想,從而實現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學生領悟后還設計了練筆的環節,通過觀察圖中的清潔工人的動作神態推想他的生活,讓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的寫作方法表達出來。

  在授完課文的同時,讓我深深認識到我教學方法選擇、教材處理上的不足:

  1、我對學生還是過度約束了。四年級的學法指導有一條是:能指導學生自己勾出重點詞句,然後品讀重點詞句,以及了解重點詞句在文中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但在這方面我還是統一了要求,沒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來體會重點詞句。如果,我在教學中設計讓學生自己勾畫重點詞句,並引導學生體會勾畫重點詞句的方法。告訴學生凡是能體現中心的詞句都是重點詞句。然後,進一步讓學生抓住這些重點詞句,說說自己能從這些詞句當中體會到什麼。這樣就能培養學生理解詞語,並體會他在文章中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滲透了理解詞語方法的指導。

  2、這單元的主題是收穫,而這節課上並涉及到這一主題的卻很少,前半節課一直在圖文結合,欣賞畫面,後半節課則重於寫法的感悟,訓練了想象力。我不禁自問:難道窮人就一定是悲觀的,痛苦的?她們就不能享受快樂?後來想想,引導學生去體會勞動人民的艱辛是對的,還應巧妙地引導,使學生明白,即使生活很艱苦,很不如意,我們也要堅強、樂觀地去面對。這樣,不但激起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理解與同情,同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對於課後問題“你認為,這些婦女回家后,能得到幸福么”,我讓學生討論的還不夠。

您正在瀏覽: 拾穗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拾穗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