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經驗交流 > 武寧縣司法局建立網絡機制構築調解平台經驗介紹

武寧縣司法局建立網絡機制構築調解平台經驗介紹

手機:M版  分類:經驗交流  編輯:小景

武寧縣司法局建立網絡機制構築調解平台經驗介紹 標籤:自我介紹 工作經驗

  縣地處贛西北邊陲,與湘鄂兩省五縣一市毗鄰,集庫區、林區、山區於一體,地域廣闊,人口分散。全縣21個鄉鎮(街道辦、開發區),3507平方公里,37萬人口。早幾年,由於重打擊,輕防範,重審判,輕調解,加之公民法律意識淡薄, 曾一度出現爭墳山、爭山場、爭水石、宗族派性、封建迷信等不良現象,糾紛頻發,因此而引起的治安問題甚至刑事案件也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基層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也分散了不少黨政領導和基層幹部的工作精力。近幾年來,我縣各級黨政領導充分認識到人民調解工作的重要性,把它作為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來抓。認真思考和分析新時期民間糾紛發生的規律和特點,努力探索人民調解工作改革發展的新路子、新方法,着力抓好“四個四”工程,積極建立和規範調解組織網絡新機制,構築優化調解工作新平台,把人民調解工作拓展到了一個新高度。各級調解組織,尤其是村、組兩級調解員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真正做到小糾紛不出組,一般糾紛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我縣連續五年達到“四無”:即無民間糾紛激化、無民間糾紛引發自殺案件、無民間糾紛引發群體性上訪、無民間糾紛引發群體性械鬥,為維護全縣的社會穩定和促進安定團結髮揮了重重作用。

  一、從組織建設入手,健全了四級調解網絡

  為了適應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需要,使人民調解工作有組織、有領導、有人抓、有人管,更好地落到實處,我們從抓組織建設入手,編織了以“武寧縣人民調解工作領導小組”為龍頭的縣、鄉、村、組四級調解網絡。縣裡成立了由縣委政府分管政法工作的副書記、副縣長為正副組長的“人民調解干作領導小組”;全縣21個鄉鎮(街道辦、開發區)均按要求建立了人民調解委員會;全縣村級調解委員會、社區(居民)調解委員會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並在有關行政企事業單位設立了人民調解委員會和相鄰地區設立聯合調解委員會;在村民小組和樓院設有人民調解員和糾紛信息員。四級調解組織的建立和健全,在全縣織牢了一張人民調解網絡,從組織上保證了調解工作層層有人管,級級有人抓,做到矛盾糾紛發本資料權屬文秘家園放上鼠標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家園生在哪裡就調處化解在哪裡。在硬件建設上做到了五有:有名稱招牌、有辦公場所、有工作人員、有辦公經費、有工作報酬;在軟件建設上做到了三有:有工作紀律和制度、有工作程序和流程、有工作計劃和安排。具體操作中做到“二圖”、“三簿”、“四制度”張貼(掛)上牆,使當事人一目了然,接受群眾監督。“二圖”就是調解區域圖、工作一覽圖;“三簿”就是民間糾紛排查登記簿、糾紛受理調處登記簿、糾紛回訪登記簿;“四制度”就是人民調解委員會學習、會議制度,民間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制度,人民調解協議審核制度和回訪制度,民間糾紛月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全縣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依託基層,多方參與”的人民調解新格局。

  二、從制度建設入手,建立了四項工作機制

  組織健全加上制度規範才能把工作落到實處。為此我們狠抓了四項工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1、健全矛盾糾紛信息月報制度。縣鄉村組建立健全了矛盾糾紛信息網,做到正常工作月月報,突發事件及時報。落實責任人,形成逐級上報制度。對重大疑難糾紛向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彙報,制訂預案,未雨綢繆,從宏觀和微觀上掌握化解矛盾糾紛的主動權。2、建立了糾紛調處工作督辦機制。縣綜治委和司法局及時分析研究全縣矛盾糾紛狀況,確定調處重點,落實責任制, 限期調處,對比較重大的矛盾糾紛實行掛帳督辦。如去年,在全縣統一開展的矛盾糾紛排查中,查出了7件山林土地權屬,環保等方面跨鄉鎮難度較大的糾紛,這些糾紛僅靠各鄉鎮調委會是無法解決的,縣司法局將情況匯總後向縣委政法委作了彙報,政法委牽頭組織了國土、林業、環保、公安、司法等部門進行集中解決。3、建立了矛盾糾紛調處獎勵機制。一是每年在全縣調解組織中開展創“十佳調解主任”評比活動,在全縣政法工作會上,對全縣“十佳調解主任”進行表彰,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二是對提供有價值信息,及時化解群體糾紛的人員給予重獎。4、建立了糾紛激化責任追究機制。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列入年終綜治考評內容;對排查調處不力,造成群眾集體上訪或糾紛激化的追究有關領導責任,並予以一票否決。

  三、從規範管理入手,突出了四個重點

  如果說組織建設是基礎,制度建設是保障,那麼強化管理就是使調解組織更好地發揮作用,調解工作真正出成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規範化管理我們主要是突出對人的管理,重點抓好四個方面:

  一是選配好合格的人民調解員。調解員的素質決定調解工作的成敗。同樣一起糾紛,經驗豐富、素質高的人去調解就能成功,否則就調解不成。我們對全縣235個村(社區、企業)調委會成員進行了重新配製和合理調整,幾年來,更換了126名年齡偏大、素質較低的調解員,選聘了189名初中以上文化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熱心調解事業的人員充實到調解隊伍中。並堅持每年調整一次。

  二是加強了對人民調解員的培訓,完善考核評比。經常組織調解主任;調解員集中培訓、現場參觀,不斷提高他們的法律政策水平和調解能力。司法所長、司法助理員每年都由縣司法局進行培訓;村級調解主任和調解員一般由各鄉鎮進行培訓,縣司法局重點調訓,如今年8月10—12日縣司法局就對全縣110多名司法助理員、調解主任進行了集中培訓。

  三是實行人民調解員等級制和持證上崗制,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縣委辦、縣政府辦就加強基層調解組織規範化管理工作專門發文,提出明確要求。去年在南市鄉開展的人民調解組織規範化管理試點工作中,把人民調解員等級制和持本資料權屬文秘家園放上鼠標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家園證上崗製作為重要內容。通過考核,把該鄉的118名調解員分為首席、一級、二級、三級共四個等級,由縣司法局統一制發上崗證。今年對澧溪、船灘、石門樓、羅坪、魯溪、泉口、石渡、新寧等八個鄉鎮的調解員由縣司法局核實統一制發了上崗證。全縣人民調解員持證上崗制我們計劃在三年內完成。目前全縣已發上崗證的首席調解員有29人,一級調解員136人,二級調解員245人,三級調解員488人。同時縣司法局還對全縣21個鄉鎮(街道辦、開發區)的司法助理員統一制發了工作證,方便他們開展工作。

  四是落實好調解員的工資報酬。全縣各鄉鎮(街、道辦、開發區)都解決了村(社區)調解主任的工資和調解員的報酬。有的鄉鎮還結合實際為工作滿20年的調解主任買了1份養老保險。調解員的工資報酬得到了落實,有效地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這也是我縣做好人民調解工作的前提保證。

  四、從規範程序入手,抓好了四個環節

  人民調解工作要做到及時、合法、公正,就必須從規範工作程序入手抓好四個環節。

  一是抓好了矛盾糾紛的預測排查環節,分析、掌握矛盾糾紛隱患。以鄉鎮(街道、開發區)為單位,每季開展一次糾紛隱患排查活動,及時了解、掌握民間糾紛發生的苗頭和隱患動態,消除不安定因素,並向縣委政法委和司法局報告。同時,縣政法委和司法局每年都聯合組織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一次糾紛隱患集中排查調處活動,目的是對一些跨地區、跨鄉鎮和重大疑難民間糾紛進行排查和解決。如今年7月至8月在全縣開展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百日行動”中,共查出各類糾紛隱患88件,當地調解組織調處了76件,建議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的9件,有3件是由政法委牽頭組織相關部門聯合解決的。

  二是抓好糾紛調處環節,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為了更好地做好這項工作,2000年縣綜治委出台了《武寧縣民間糾紛調解處理辦法》,就糾紛受理、調解程序、調解筆錄、協議書製作等方面都作了具體規定,向各級調解組織統一印發了調解申請書、調解登記表、調解,協議書、糾紛移送單等文書表格。各級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員在開展人民調解工作中,調解人員持證上崗,切實做到合理、合法、公平、公正,認真調查取證,仔細做好各種筆錄,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依法調解,促使糾紛當事人消除隔閡、化解矛盾,自願達成協議。對發生在村民小組內的小糾紛由組裡的調解員調解,進行登記,但一般不製作調解協議書;對發生在行政村範圍內的糾紛,由村調委會進行調解,並有一名一級調解員參加,進行登記,調查取證,除當時就能履行的以外,都製作了調解協議書發給各方當事人;對跨村的民間糾紛,或者影響較大,或者調處難度大的糾紛,由鄉鎮調委會聯合糾紛發生地的調委會進行調解,或由鄉鎮調委會單獨調解,但必須有一名首席調解員參加,每件糾紛調解后都制發了調解協議書。同時尊重當事人意願,不強迫調解。今年1—6月,全縣各級調解組織共調處各類糾紛632件,調成6ll件,成功率達96%以上。甫田鄉司法所(法律服務所)所長黃修辭認真總結調解工作經驗,結合農村調解工作實際撰寫了《如何做好疑難糾紛調解的記錄工作》,並在司法部《人民調解》上發表。

  三是抓好人民調解協議的審核環節,確保調解協議書的規範性和調解協議的合法性。村級調解委員會製作的調解協議書必須報經鄉鎮司法所或鄉鎮調委會審核后才能發給當事人進入履行程序。司法所或鄉鎮調委會對報送來的調解協議進行審核時,分別情況進行處理:如協議本資料權屬文秘家園放上鼠標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家園規範合法,則及時簽字發還調委會,由調委會送交當事人進行履行;如協議格式不規範,則指導制發協議書的調委會進行更正,然後重新製作下發;如協議內容不合法或違背社會公德,則要求原調委會重新調解;達成新的協議,或由司法所或鄉鎮調委會派員協助再次調解。司法所或鄉鎮調委會製作的調解協議則由縣司法局基層股進行抽查審核,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四是抓好回訪環節,徹底化解矛盾糾紛。對調解達成協議的糾紛當事人定期進行回訪,了解他們對糾紛調處結果的態度和協議的履行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安撫說服轉化工作,敦促協議的履行,徹底化解矛盾糾紛。如2001年8月澧溪鎮臨江村70多歲的李雙喜因子女不盡贍養義務而申請鎮司法所調解,司法所經調解達成協議,李老漢的兩個兒子願意每月支付父親80元生活費,老漢單獨生活,春節在兩個兒子家輪流過。協議達成后,司法所在回訪時發現,李老漢的大兒子連續3個月未給老人一分錢,司法所楊所長立即找到其大兒子做工作,並將錢親手轉交到李老漢手中。

您正在瀏覽: 武寧縣司法局建立網絡機制構築調解平台經驗介紹
網友評論
武寧縣司法局建立網絡機制構築調解平台經驗介紹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