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 > 十三五和五中全會心得體會

十三五和五中全會心得體會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得得9

十三五和五中全會心得體會 標籤:五中全會 三中全會 軍訓心得

  十三五和五中全會心得體會(一)

  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十三五"規劃,是本屆中央領導集體主持編製並完整實施的一個五年規劃,是對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形成的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集中體現,也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決勝階段的行動綱領,因此倍受國內外高度關注。

  細讀會議公報,從會議確立的未來五年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則、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來看,最核心的字眼是"發展",發展成為一條主線貫穿於《建議》的全部內容,是本屆中央深刻分析和把握中國經濟社會進入新常態下國內外形勢和環境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概括起來說,這個關鍵時期的五年規劃,充分體現了新一屆中央在中國邁上現代化進程更高階段時的"發展新思維".

  五大發展理念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有力支撐

  五中全會的最大的亮點是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着力點,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為什麼這麼說?五中全會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徵即中國經濟社會步入新常態下的新形勢,依然強調指出,"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這一判斷是十分清醒也是十分必要的。

  從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國際國內形勢的大環境看,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還在發生深刻調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世界經濟還尚未恢復元氣,中國經濟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新動力的地位不斷夯實。就此可以判斷,未來五年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儘管這一戰略機遇期隨着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已經上了一個大台階,其內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但全球經濟需要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健增長,世界需要中國成為全球經濟的"壓艙石".

  從現實來看,中國依然是世界上第一大發展中國家。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諸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現實問題。目前,中國正處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艱難爬坡期。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還面臨結構轉型時期的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只有"堅持發展"不動搖,才能解決中國的所有問題;只有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才能夠更好地把握戰略機遇期,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

  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衝刺目標來看,到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完成我國現行標準下近7000萬農村貧困人口的全部脫貧,實現"一個都不能少"的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小康,也只能繼續靠"堅持發展".

  怎麼實現發展?實現什麼樣的發展?經過多年來的改革開放艱苦探索和實踐,我們已經有了深刻認識。這次五中全會在總結歷史經驗和充分把握髮展規律的基礎上,全面概括了針對現實、面向未來的"發展新理念".全會強調指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五個發展理念,是迄今為止在黨的報告中對"發展"內涵做出的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概括,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有力支撐。

  正如人民日報任仲平文章所指出的,這樣的發展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它"實實在在、沒有水分",注重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是"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這樣的發展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發展不僅講速度講效益,更注重增長與保護、局部與整體、當前和長遠之間的最佳平衡,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這樣的發展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是"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奮鬥目標,"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是讓更多人共享發展成果的發展。

  五中全會就此強調,樹立五個發展理念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全黨同志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可以說,這正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發展新思維".有了這樣的"發展新思維",不僅會破解我國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髮展優勢,引領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目標方向,也會為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任務,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創新"和"改革"貫穿於"十三五"規劃實施落實的始終

  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需要走出發展的新路徑。新的發展路徑是什麼?五中全會繼續堅持了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將"創新"和"改革"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創新"和"改革"將作為兩個重要發展路徑,貫穿於"十三五"規劃實施落實的始終。全會首要強調的發展,就是"堅持創新發展",指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全會對新形勢下的"創新"也作出了系統的概括和路徑指向。總體上說,創新是包涵了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具體來說,未來五年的發展基點必須放在發展動力、發展空間、發展戰略、發展體制等的創新上,要以創新的思維、創新的路徑、創新的體制,來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構建發展新體制,其中的關鍵又是"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這一系列創新又必須融於改革之中。實現創新發展必須破解任何束縛社會生產力和社會活力的體制機制障礙。我們注意到,雖然這次五中全會沒有直接談改革問題,是因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已經作出全面部署,"十三五"規劃已經將改革已經深深蘊含在新規劃任務和實施的方方面面。比如,構建發展新體制,必須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製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必須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創新和完善政府宏觀調控方式;必須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稅收制度,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從而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

  再比如,培育發展新動力和拓展發展新空間,必須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清除任何形式的行政壁壘、區域封閉和市場分割,讓各種生產要素充分流動起來,培育壯大若干重點經濟區。還比如,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加快科技體制改革。要能夠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要有助於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要有利於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等等。

  要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助改革,也將成為這個五年規劃實施進程中的鮮明特色。

  十三五和五中全會心得體會(二)

  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五中全會,將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並作出總體部署,這一恢弘重大的歷史性主題令全社會倍感振奮與期待。肩負億萬人民的殷切期待,中國改革再次出發遠行,心有夢想的改革者將與之同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係,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創新活力。這,就是新一代改革者的光榮使命。

  改革的實踐在基層,基層改革者任重道遠。人們不會忘記,30多年前的改革開放之初,是安徽小崗村農民對包干到戶的大膽探索,掀起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中國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正是建立在這樣許許多多基層改革者的探索之上。如今,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仍然需要千千萬萬的基層改革者去主動作為,積極探索,不斷細化、完善、落實。能否讓更多的基層改革者站出來,點燃他們心中投身改革的激情,從而凝聚起一切推動改革全面深化的力量,將成為本輪改革邁向成功的關鍵。

  要讓一切心有夢想的基層改革者脫穎而出。中國改革進入全面深化的新時期,要突破的不僅有思想領域的條條框框,更有現實利益的盤 根錯節。今天的改革者往往也是被改革者,需要面對在各種利益表達中調整利益格局、取捨利益分配的巨大壓力。

  人們有理由期待,頂層設計能夠為基層改革者創造相對寬容、寬鬆的體制機制,允許犯錯,允許摸着石頭過河,讓更多的改革者打消顧慮、輕裝上陣,為全面深化改革匯聚一切正面力量。

  要讓基層改革探索的活力充分迸發涌流。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基層幹部群眾對改革發展的必要性已經有了充分認識,對於改革的訴求也都有各自利益立場上的深度表達,甚至可以說"人人都是改革者",改革的內在驅動力並不缺乏。但是,面對相對固化的利益格局和不斷增強的改革阻力,一些基層幹部群眾對於改革的信心不足,因而缺乏參與改革探索的主動性,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充分激發基層改革探索的活力創造一個人人參與改革、個個奉獻智慧的改革新格局,這就需要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為基層幹部群眾參與改革提供充分的空間,打造廣闊的平台,暢通無限的渠道,全面激活基層改革探索的熱情,讓一切有利於改革探索的創新能量迸發涌流。

  我們相信,基層改革者的隊伍將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斷發展壯大,中國的改革也將在全面深化中展現奮發有為的嶄新風貌。

  十三五和五中全會心得體會(三)

  哲人說,不管走多遠,都不能忘了為什麼而出發。改革開放36年的不平凡歷程證明,只有讓發展成果公平共享,改革大業才能凝心聚力;只有讓人民幸福安康,中國才能在現代化道路上穩健前行。

  在歷史新征程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充分彰顯了共 產 黨人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順應了全國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公平正義是檢驗改革發展的尺度。35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但也應看到,在現有發展水平上,社會上還存在不少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特別是隨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社會不公問題反映越來越強烈。***同志曾經告誡我們"兩極分化"之害,如果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社會和諧穩定也難以保持。從這個意義上說,促進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共識所在,更是取得改革成功的深厚根基所在。

  公平正義不是空中樓閣,其最主要的決定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問題,現階段存在的社會不公現象,許多是發展中的問題,是能夠通過制度安排、法律規範、政策支持在發展中加以解決的。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我們既要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進一步把"蛋糕"做大,為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奠定堅實物質基礎;又要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堅持儘力而為、量力而行,把"蛋糕"分好,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制度安排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證,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點。從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到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從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構建"橄欖型"分配格局,到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等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十八屆五中全會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和制度創新,致力於克服人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現象,着眼於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目的正是要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認真貫徹全會精神,就是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審視我們的各方面工作,哪裡有不符合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哪裡就需要改革;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問題突出,哪裡就是改革的重點。當然,促進社會公平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勞永逸。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把握公平正義的價值導向,牢記改革發展的出發點落腳點,在實幹中把現代化建設藍圖逐步化為現實,我們就一定能創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贏得更加美好的未來。

您正在瀏覽: 十三五和五中全會心得體會
網友評論
十三五和五中全會心得體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