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 >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學習體會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學習體會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小景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學習體會 標籤:江澤民文選 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 外出學習

  鄧小平的科學發展思想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學習體會

  鄧小平科學發展思想,是鄧小平同志在長期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總結出的適合中國實際的一條發展道路,是對馬克思社會科學理論的繼承和創造性地發展。鄧小平科學發展思想,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社會主義社會全面發展的完整的科學體系,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和實踐意義。在我們實施第二步發展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面對各種日益複雜的發展環境和發展問題的今天,回顧小平同志的科學發展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鄧小平科學發展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鄧小平科學發展思想的形成,是在鄧小平同志第三次復出之後面臨複雜的國際國內發展環境所形成的,集中體現在他在這一時期發表的《鄧小平文選》第二、三卷中。1979年,小平同志剛剛復出主持工作並提出改革的目標不久就明確指出:“我們的國家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們要在大幅度提高社會生產力的同時,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發展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和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制。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表明從改革之初,鄧小平就注重社會的全面發展,既強調大力發展生產力,也強調發展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和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制;既強凋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也強調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可以說,這段話是鄧小平社會主義全面發展思想的第一次總體表述。到80年代中期,針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不良現象,特別是當時出現的一股資產階級自由化浪潮,他強調說:“抓精神文明建設,抓黨風、社會風氣好轉,必須狠狠地抓,一天不放鬆地抓,從具體事件抓起”。“改革,現代化科學技術,加上我們講政治,威力就大多了”。1986年,為了全面深化改革,他進一步強調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並且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和具體目標。面對新科技革命的挑戰,他一再強調要把科學技術搞上去,中國要發展,離不開科學,“發展高科技,我們還是要花點錢, 該花的就要花”。他認識到對教育重視的程度還不夠,強調要“把教育工作認真抓起來”,因為我國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這一時期,針對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鄧小平強調得較多的是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科學技術和教育的發展問題。

  1992年,鄧小平在他的南方談話里講道:“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立的章程並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都有準確的表述語言。”這無疑是鄧小平對社會主義全面發展思想的總結,它不僅強調了這一思想的“全方位的”,而且強調這一思想在“各個方面都有準確的表述語言”,表明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全面發展的思想是明確而一貫的。

  二、鄧小平科學發展思想的基本內容

  鄧小平科學發展思想,是鄧小平在認真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堅持從我國現實國情出發,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實事求是地思考和解決我國當前和未來發展問題的科學發展思想。他的社會主義全面發展思想既是對遠景的規劃,又是對現實的發展戰略,構成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加強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主義社會全面進步的完整的科學的思想體系。

  1、經濟發展是社會主義社會全面發展的核心。鄧小平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探索了中國怎麼搞社會主義。歸根到底,就是要發展生產力,逐步發展中國的經濟。”“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最終要體現在生產力能夠更好地發展上。”鄧小平憑藉其豐富的歷史經驗和政治智慧,在充分認識和了解中國國情和世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始終緊緊抓住發展生產力不放鬆,始終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一再強調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鄧小平把經濟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社會全面發展的核心,是鄧小平同志深刻認識國際國內環境,具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的表現。

  2、民主和法制是社會主義社會全面發展的保證。“文化大革命”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衝擊,使鄧小平認識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小平同志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文中談到:“我們過去對民主宣傳得不夠,實行得不夠,制度上有許多不完善,因此,繼續努力發揚民主,是我們全黨今後一個長時期的堅定不移的目標。” 80年代中期由於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混亂,促使鄧小平同志更進一步地思考民主和法制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道路上的重要意義。他認識到“如果一個黨,一個國家把希望寄托在一兩個人的威望上,並不很健康。”他全面總結了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經驗教訓,提出了“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著名論斷。但另一方面,他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是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但匆匆忙忙搞不行,搞西方那一套更不行。”“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穩定。”我們要建設的是社會主義民主,而不是資產階級民主。

  3、科技和教育是社會主義社會全面發展的關鍵環節。鄧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指出,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最主要的是靠科學的力量。1988年,他深刻地概括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全新的命題,準確地闡明了當代科學技術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1992年視察南方時他又強調:“經濟發展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高科技領域的一個突破,帶動一批產業的發展。我們這幾年,離開科學技術能增長得這麼快嗎?要提倡科學,靠科學才有希望。……高科技領域,中國也要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於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①鄧小平這一系列戰略思想,為我們趕上世界科技的發展,迎接2l世紀的挑戰,指明了發展的方向。

  4、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社會全面發展的根本動力。鄧小平的科學發展思想,全面地指出了改革的重要意義和方向。一方面,改革開放要把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結合起來。對內改革,就是要改變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對外開放,就是要利用國外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改革要把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結合起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在經濟改革的過程中,阻礙生產力發展的一些政治體制性的因素也必須進行改革,否則,經濟體制改革將會遇到越來越大的阻力。在進行經濟改革的同時,“不改革政治體制,就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經濟體制改革繼續前進,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②又進一步指出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和目的,“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目的,總的來講是要消除官僚主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調動人民和基層單位的積極性。要通過改革,處理好法治和人治的關係,處理好黨和政府的關係。”

  5、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標誌。鄧小平一再強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徵。他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否則就不是社會主義,就不能促進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針對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影響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他尖銳地指出:“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到破壞,走彎路。”“經濟建設這一手我們搞得相當有成績,形勢喜人,這是我們國家的成功。但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麼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 鄧小平明確指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去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同時,精神文明建設搞不好,經濟也不可能持續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鄧小平還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6、人民利益是社會主義社會全面發展的目的指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實現人民利益就是黨的出發點和根本目的。鄧小平認為,我們制定什麼樣的路線,執行什麼樣的政策最終都要看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因此,他一再強調:“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民富國強才是社會主義;“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沒有法制也不是社會主義,只有發展民主、健全法制才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搞不好不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搞不好也不是社會主義,只有兩個文明建設都搞好了才是社會主義。之所以這樣強調,就是因為人民群眾最現實、最根本、最長遠的利益的實現,有賴於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只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才能顯示出相對於資本主義的優越性,才能使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得到充分的滿足。人民是我們的立黨立國之本,歷史經驗證明,有了人民的支持,黨的事業就順利發展,失去人民的支持就要遭到挫折和失敗。如果我們只注重經濟增長而忽視社會發展,就很難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發揮人民的熱情、智慧和創造力,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順利發展。

  三、鄧小平科學發展思想的特點

  1、以人為本。貫穿於鄧小平科學發展思想中的一條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人民群眾的利益。小平同志認為:“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就要肯定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逐步擺脫貧窮,…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鄧小平在談到國內問題時,多次強調改革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的水平;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人民的利益;要以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保證來檢驗改革成不成功。“三個有利於”標準的提出,最集中、最突出的反映了鄧小平以人為本的思想。在發展過程中,鄧小平非常重視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認為“人才,只有大膽使用,才能培養出來”。“我們不是沒有人才,問題是能不能很好地把他們組織和使用起來,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發揮他們的專長。”

  2、突出重點,注重差異,不搞平衡發展。鄧小平科學發展思想的內涵是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可偏廢,這也正是科學發展觀的精髓所在。但小平同志多次告訴我們:全面發展不等於沒有發展重點,協調發展不等於平發展,可持續發展更不等於放慢發展速度。所謂全面發展,主要是針對片面畸形的發展而言的。所謂協調發展,主要是針對發展過程中不斷加大的貧富之間、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差距提出的。但協調發展決不是“劫富濟貧”,搞齊頭並進,而是在發展過程中進一步加大對相對薄弱環節的各種支持力度,有意識地調控這些差距。所謂可持續發展,主要是強調既要立足眼前,更要立足長遠;既要考慮今天,更要着眼明天;既強調經濟社會的發展,更要強調人與自然、資源的和諧發展。

  3、創造性。鄧小平科學發展思想突出強調把馬克思主義運用於中國實踐,敢於突破傳統社會主義觀念的種種禁區,拋棄已經過時的或不正確的理論觀點。鄧小平同志作為富於創造性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其發展理論的體系上,集中回答了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問題,科學地闡明了中國發展的根本方向和基本思路。鄧小平發展思想的創造性,體現在他一系列思想觀點上。比如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闡述,關於當今世界時代特徵和主題的判斷,關於“一國兩制”的構想,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闡述,關於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的概括,關於“三個有利於”標準的設定,關於三步走發展戰略的描繪等,都是針對中國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所作的新的回答,都具有突出的創造性特徵。

  4、用實踐經驗檢驗發展理論,是鄧小平發展思想的顯著特色。實踐性是鄧小平發展思想的一個突出的特點。鄧小平同志重視實踐,重視在實踐中檢驗和修正所採取的發展措施,重視考慮中國的實際發展問題,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鄧小平說:“我們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加速改革正確不正確,也要看實踐。”①“步驟要穩妥還要及時總結經驗,改正不妥當的方案和步驟。”②鄧小平發展思想就是在總結和提煉人民群眾實踐創造出的經驗形成的,反過來又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的思想成果。用實踐經驗檢驗發展理論,是鄧小平發展思想的顯著特色。

  四、鄧小平科學發展思想的現實指導意義

  1、抓好戰略機遇期,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不放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不能放鬆。這是鄧小平發展思想的核心所在,也是鄧小平同志對新世紀建設者的殷切希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抓住歷史發展機遇加快經濟發展。我國現在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到1000美元左右,這為我國進一步發展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隨着我國加入WTO,我國的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國際國內環境對我們發展經濟都非常有利,如何抓住這個戰略發展時期,大力發展經濟,勝利完成第二步戰略目標是我們當前的主要工作。但是,在追求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們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片面追求經濟發展速度。要充分認識到我國經濟建設存在的結構不合理,經營方式粗放,經濟增長主要靠增加投入、擴大投資規模,資源環境的代價太大等突出問題。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顯著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2、貫徹科學發展觀,抓好“五個統籌”,努力做到社會經濟的協調、穩步、持續發展。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保證。隨着20多年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新的問題、新的矛盾也不斷顯現,主要就是城鄉發展不平衡,區域(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逐步拉大,自然環境的進一步惡化,這些深層次的問題不解決,經濟社會的發展勢必要遇到巨大的阻力。因此,必須在鄧小平科學思想的指導下,堅持搞好“五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 、“統籌區域發展” 、“統籌經濟社會發展”、 “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逐步消除城鄉“二元體制”,縮小城鄉差距,認真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平衡東西部發展;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改變以犧牲自然資源為主的掠奪式的經濟發展模式,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吸收外資的同時,充分調動國內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落實鄧小平科學發展思想,促進經濟社會的整體、良性、持續發展。

  3、把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求真務實的態度結合起來。要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係。既要重視當前發展,也要考慮長遠發展,不能只顧當前,犧牲長遠,要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很好地結合起來。要處理好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發展的進程,必須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和改革。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增強經濟的活力和效率。同時,要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和政府的指導,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既要努力奮鬥,又不能急於求成。必須看到,解決城鄉、地區發展差距問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性任務。要從我國現階段國情和各地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分階段的目標和任務,積極而又扎紮實實地推進。

  4、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鄧小平科學發展思想告訴我們,當經濟體制改革已經全面展開並逐步深化的時候,原有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不相適應的問題就會突出表現出來,就必須相應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市場經濟與建立民主政治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的歷史過程。這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觀點,又是改革實踐提出的客觀要求。鄧小平的科學發展思想,闡明了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相互適應、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我們在促進社會主義全面發展進程中必須重視的指導思想。我們應該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要求,抓住時機,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全面發展。

您正在瀏覽: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學習體會
網友評論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學習體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