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公眾演講 > 演講稿寫作研究綜述

演講稿寫作研究綜述

手機:M版  分類:公眾演講  編輯:得得9

演講稿寫作研究綜述 標籤:研究生畢業 奧巴馬開學演講

  演講稿寫作研究綜述

  作者/王子海

  演講是說話者在特定時境中,藉助有聲語言(為主)和態勢語言(為輔)的藝術手段,面對廣大聽眾發表意見、抒發感情,從而達到感召聽眾並促使其行動的一種現實的信息交流活動。演講稿是演講者在演講之前,根據口頭表達的需要寫出的文稿,是演講的依據。無論中外,人們普遍認為演講稿對於演講活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演講稿是對選材和提綱進行的實踐檢驗,能進一步完善演講內容;避免臨場斟酌詞句,增強語言的感染力;演講者可以通過演講稿保證思路暢通,消除怯場心理;演講者還可以根據演講稿來調整演講時速,避免時間把握失當;演講稿可以幫助研究演講的規律所在。寫好演講稿是演講最為可靠的準備,最為充足的前提條件。近現代學者對於演講稿的研究日益深入,對於演講的關注逐漸向演講稿寫作轉移。目前,順應適應社會、教育的需要,演講稿寫作的研究熱潮已然形成。為了更好地對演講稿進行深入研究,我們對以往的演講稿寫作研究狀況作了綜合性梳理。

  綜觀中外演講的歷史,對於演講稿寫作的研究在近代達到了高潮。特別是在西方現代主義思想的影響下,演講稿的寫作傾向於結構化和邏輯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研究較為集中:(一)文本結構化研究;(二)語言學研究;(三)其他層面研究。

  一、文本結構化層面研究

  20世紀的中國經歷了歷史上最深重的災難,而這個時期中國的知識分子頻繁地主動接觸國外的新思想,以圖找到救國救民的良藥。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國的知識分子開始關注其所發生的重大變化,尤其是思想文化上的變革。而這個時期俄國的形式主義思潮直接影響着中國的思想發展,並且後來的布拉格結構主義和法國結構主義、英美新批評都把俄國的形式主義作為理論源頭,所以,20世紀中國所接受的外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與俄國的形式主義文論有密切聯繫,特別是文藝學體系中對於文學作品的分析模式成為中國寫作學最早確立的“文本論寫作學”(通過對文章構成因素的分解來構建寫作學的基本理論)的主要依據。

  形式主義在俄國的研究中心轉向了文本的形式和結構,主張從科學的角度準確地描繪文學文本的特徵和功能,其代表人物雅克布遜就說:“文學科學的主題不是文學,而是文學性,也就是那些使某一部作品稱其為文學作品的東西。”雖然這只是籠統的概括,但是,這使文學研究的目標發生了轉移:

  由對作者、社會、背景的研究轉為對文本語言和形式的研究。這直接影響着結構主義的理論發展,結構主義把形式主義對於文本的重視向前推進了一步。英美新批評的出現把形式主義對於文本的關注推向高潮,強調作品的自存自足、作品本體存在、作品的價值在於其本身、應該對作品的構成要素與構成方式進行細緻的研究與分析。這些都成為中國現代寫作學初期以文本研究為重心的重要影響因素。

  在俄國形式主義、新批評、結構主義的影響下,中國寫作學開始傾向於文本的結構研究。如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寫作“八大塊”(材料、主題、結構、表達方式、語言、文風、修改、文體)研究,就是文本結構研究。而演講稿寫作研究大多傾向於此,並且可以清晰地感覺到演講稿寫作研究中這種文本的結構性特別明顯。首先,大部分演講稿寫作指導書都是把這一部分作為主要的闡述對象,且大都給出了“題目——主題——開篇——主體——結尾”或是“開頭——主體——結尾”的相同結構板塊。這樣,給讀者的第一感覺就是整體結構十分清晰。因為演講稿屬於日常事務文體,所以編者提出這樣的結構更容易讓初學者迅速接受和掌握演講稿的結構,只要學習者“對號入座”即可。一篇演講稿在很多人看來,無非就是對一個文本的無限形式上的複製,對內容和語言稍作改動就可以完成一篇新的演講稿。其次,對於演講稿的寫作所給出的總體性指導可以概括為“確立主題——選擇材料——安排結構——注意修辭——起草與修改”等樣式。一些關於演講稿寫作的文章,還對上述樣式進行了豐富和補充,比如如何確立主題、如何選擇材料、如何修改、如何收尾等。

  演講稿寫作初期的研究都是按照這種文本研究的方式進行的,這也是在寫作學學科形成初期的大背景下產生的。的確,這在當時起到了一些效果和作用。

  但細想一下,所有初學者真的在看過這些指導性文章以後就會寫演講稿嗎?顯然不是,其實演講稿的寫作不但結構要清晰,還要綜合考慮其他因素。既要運用賦性思維中的重複與對比原理不斷渲染和強調主題,增強演講稿的感染力、說服力,又要結合當下的社會背景和當下語境,通過分析與綜合增強語感和美感的表現力。這樣不但有了清晰的結構,還有了清晰的思維原理與展開方式,演講稿的寫作才會得心應手。

  二、語言學層面研究

  在西方,不論是形式主義、結構主義還是新批評,都非常重視語言學,人們甚至把整個20世紀稱為語言學時代。在強調文本研究的過程中,有的研究者看到了文本結構研究和教學中的缺陷,便開始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研究。

  其實,寫作學也有這樣一種發展趨勢:由文本轉向技巧,即對寫作技巧的研究,也就是語言學層面的研究。所以,演講稿寫作研究便由文本轉向了以語言學為重心。(1)在《演講寫作技巧》中,編者列出了47種如何運用寫作技巧來完善演講稿寫作的情況,比如演講稿寫作中如何選詞的原則、如何運用修辭手法、如何增強幽默感、如何表達情感、如何短小精悍等。(2)在《演說文體寫作技巧與藝術》中,編者提出了許多技巧:如何以“現有”應“需要”,如何以“靈活”為“機動”,結尾寫作要有話則短、畫龍點睛等。(3)因為演講稿是寫出來為講出去服務的,所以許多學者還運用語言學中的語調、語音知識來專門為演講稿選詞提供指導,以達到演講所需要的效果。(4)研究最為集中的是語言學中的修辭現象在演講稿寫作中的運用。如在《演講稿寫作中修辭運用的原則》中,作者就把誇張、雙關、反語等修辭手法在演講稿寫作中的運用原則作了總結:服務主旨原則、適應聽眾原則、契合時空原則、風格協調原則。國外也有類似的研究,如肯尼斯·博克的《當代西方修辭學·演講與話語批評》關注的就是修辭層面,西方演講的歷史是與修辭相伴而行的。

  很好地吸收這些寫作技巧,的確能夠完善演講稿的寫作。但是,就像在寫作學研究中的那樣,拋開文本和寫作主體來談技巧很難實現指導的目的。寫作要講究技巧但不全是技巧。要在具體的寫作中,通過寫作思維的運轉,寫作措辭的實踐,結合技巧的合理運用,進入一種自然生成、落筆生花的寫作狀態。

  三、其他層面研究

  由於演講具有十分明顯的實際社會需求,所以,演講稿寫作的研究到近代進入了十分繁榮的階段。人們在進行文本結構研究和語言學研究的同時,又發現了多個研究角度和研究領域。首先,對於演講稿的分類研究就十分流行。比如,《演講學》就從目的、內容、演講者等角度來對演講分類。當然,與之相對應的就產生了不同類型的演講,比如按內容分為政治、經濟、軍事、學術、法律、道德、禮儀、宗教等演講。又如,《演講寫作技巧》一書在演講寫作指南部分對專門的演講類型提供對應的指導,如競選、就職離職、開業典禮、開幕、答辯等演講寫作的介紹。這不但說明演講稿寫作研究根據社會的實際需要進行,也說明演講寫作研究已經深入到更小更細的層面。

  其次,同時期的寫作學理論研究的發展深深影響着演講稿寫作的研究。當寫作學研究專註於寫作主體時,演講寫作也緊跟而上,演講者這個實踐主體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如《演講稿寫作主體角色的調適》就從主體的性別、年齡、身份等幾個方面來關注演講稿的寫作。當然,許多關於寫作主體的修養和素質等方面的寫作學理論同樣被引入進來。

  再次,在所有的演講稿寫作研究中,對於演講寫作的美學研究最具深度。對於演講稿的美學研究可以從語言、演講主體等幾個方面來看。從語言上講,就是要注重表達的音韻美,如《演講稿如何實現音韻美》一文就從語言學的角度來闡釋實現美感的途徑:巧用對仗、設置排比、連續發問、恰當用韻、妙語連珠、引用詩歌。當然,在中國演講稿美學層面的研究最為著名的是李燕傑,他的《演講美學》就是從美學層面來研究演講及演講稿的。

  另外,還有一些學者在為演講著史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演講稿的重要性,開始追尋演講稿發展的歷史軌跡。比如邵守義的《中國演講史》《外國演講史》等關注的就是演講及演講稿寫作理論的歷史發展。這些研究各有特色,既拓展了演講稿的研究領域,也為演講稿的深入研究作了很好的嘗試和實踐,無疑為演講稿寫作在今天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問題與不足

  從上述幾個層面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演講稿寫作研究是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文本——結構——語言——主體——分類——美學。在各個歷史時期,各種研究對於當時的演講稿教學與實踐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和實踐指導,這正如克羅齊所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些演講稿的研究在當時的確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歷史總是在發展的,理論研究亦是這樣。我們在看到這些理論研究合理的一面的同時,也要看到它發展中的不足和與當代社會發展需要所產生的隔閡,這樣,理論的發展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在“文本——結構——語言——主體——分類——美學”任何一個層面的研究中,我們難以看到一個最接近演講稿寫作本質層面的研究角度——思維,這一點應予重點關注。

  首先,最原始的文本結構研究對於演講稿寫作所作的理論指導,給學習者的只是一個輪廓,那就是“開頭——主體——結尾”的寫作脈絡,給人清晰的結構感后,又讓人產生如何來填補這三個部分具體內容的憂慮,即使在一些研究中給出了許多方法,比如如何開頭(或者開門見山、或者單刀直入),如何結尾等,真正落實到要寫的具體情況時,寫作者還是一頭霧水。

  其次,語言學層面的研究的確涉及了一些具體的實踐指導,比如寫作的小技巧,修辭的運用,語音與語調的關注等。但是,給人普遍的感覺是,沒有一個系統的隱性的最有效的指導。這些指導雖然在一些情況下適用,但是否能充分地全面運用呢?這麼多的技巧,寫作者如何才能全部牢記和運用?這些都是寫作者和研究學者最關注的問題。

  最後,分類、主體、美學層面的研究都是中觀、宏觀層面的研究,是作為理論來指導寫作的,而思維與措辭這兩個層面是連接起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的關鍵,從宏觀(哲學、美學)到中觀(思維、主體、分類、史學)再到微觀(措辭),這是一個系統的、整體的、綜合的、全面的演講稿寫作理論體系。所以,寫作思維的介入成為完善演講稿寫作理論的關鍵和必需。

  五、研究的新視角

  關於寫作和思維的關係問題,美國著名寫作理論家、寫作教育家唐納德·奎得曾這樣說:“過去大家認為,思維是一種內部的語言活動,而寫作是外在的語言表達,這是自然不錯的。但事實上,我們在考慮問題時,總要有一定的語言形式。這就涉及思維和口頭語言之間的密切聯繫的問題。在整個寫作中,寫作和思維是同時產生的,寫作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的過程。”現當代寫作學也十分關注寫作思維的理論研究,把思維研究列為寫作學整個理論研究體系的關鍵。有人曾說,抓住寫作思維的規律就相當於抓住了拴牛的繩子。演講稿寫作也是一種寫作行為,所以,抓住思維研究就抓住了演講稿寫作的關鍵。

  當然,演講稿寫作的思維研究應該遵循現代寫作學中的寫作思維規律。“從廣義上講,寫作思維是指一般的思維規律及其在寫作中的體現。從狹義上講,寫作思維就是寫作活動、寫作行為的思維及其規律。”這兩個層面思維規律的結合才適用於真正的寫作(包括演講稿寫作)。而從狹義寫作思維角度來講,寫作思維研究的是具體的真實的寫作行為中的規律,馬正平在《高等寫作學引論》中稱這個階段的寫作思維是“創構思維”,其實就是行文思維;高楠在《寫作思維立題》中稱之為“表述思維”。這種行文思維的具體化被稱之為賦形思維。賦形思維是指文章主題立意的意思、感覺的強化。它在具體文體中有着不同的體現:“在說明性文章中形成強烈的清晰性、透明性、明白性感覺;在文學性文章中形成強烈的抒情感覺、性格感覺、哲理感覺;在理論性文章中形成強烈的說服性空間、證據性空間、理由性空間。”演講稿的寫作與理論性文體的寫作要求比較接近。那麼,廣義的寫作思維即一般的思維及其規律在寫作中的表現就是把賦形思維實踐化、途徑化、路徑化。我們稱之為路徑思維。路徑思維就是賦形思維的途徑、路徑、角度,即寫作賦形思維的路徑思維。路徑思維是具體的實踐思維,所以,在演講稿寫作中是最為實際的操作部分,也是理論的實踐化。同時,演講稿所要求的感染力(賦形思維)、說服力(路徑思維)、得體性(寫作策略思維)在寫作思維概念內都得到了最好的交叉式證明。

  寫作思維是演講稿寫作研究的中觀層面,所有的實際寫作的展開都是在思維的“導演”下真正的展開。這個視點的介入是演講稿寫作研究的核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抓住演講稿寫作中的最為關鍵的部分——思維。

  (作者單位:唐山學院)

您正在瀏覽: 演講稿寫作研究綜述
網友評論
演講稿寫作研究綜述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