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公眾演講 > 在醫院幹部會議上的講話

在醫院幹部會議上的講話

手機:M版  分類:公眾演講  編輯:小景

  在醫院幹部會議上的講話

  各位專家、醫生、護士,同志們:

  大家好!跟大家講什麼好呢?我也沒有充分的準備,先從幾個故事講起吧。

  大家知道,我們二院有位叫徐立的副教授,1990年退休。我看了一下介紹的材料,他經常到食堂里撿剩饅頭吃,每天吃飯的生活費不超過五塊錢,網上列了個單子,最典型的一天是2.6元。就是這麼一位老先生,去世時82歲,他把錢全部捐獻給了貧困學生。我算了一下,1990年退休,當時大概一個月能拿三四百元,他去世前每個月是4000元的退休金,並且他去世的時候,家裡什麼也沒有,據說只有一個14寸的小電視機,幾個破凳子破椅子,因此,他肯定捐了不少錢。這樣一位很了不起的醫生就出在湘雅二醫院。

  上次湘雅名醫表彰的時候,我也很清楚的記得幾件事情。有一件就是在湖南冰災的那年,整個路都給凍住了。當時有位病人馬上要生小孩,生命危在旦夕,需要做手術,有位大夫在家裡飯都沒吃完,甩下碗筷,就往醫院的手術室趕。在上台階的時候摔倒了,把腰給摔骨折了、尾骨摔斷了。正常情況下,是無法站起來了,但這位大夫,自己慢慢爬起來,扶着欄杆走到手術室,叫兩個人把她架起來,做了四個小時的手術,把這個產婦救活了,手術做完了,這位大夫自己也倒了。這位女大夫叫薛敏。我到現在一直還記得她的名字,前幾天我去三院,問薛大夫的腰怎麼樣,他們說還好,沒有摔斷脊柱神經,但坐起來還是受點影響。

  那次表彰會上,最受感動是一位女患者,上台抱住左曉霞大夫,說:“教授,我想你啊”,那個感情是非常真誠的,我相信那個片子感動了我們所有的人。左曉霞是湘雅醫院治療風濕免疫紅斑狼瘡的教授,來的最早,走得最晚,也非常敬業,的的確確非常感人。同時,我們也看到,國內某企業老總在意大利有生命危險,湘雅二醫院的舒暢教授馬上就帶了一位女護士,都沒有回家收拾東西,拿着一個小包就上了飛機,幾個禮拜一直就在意大利的那個小鎮上。最後等到病人好了,兩個人抱在一起相擁而泣。

  這幾個故事可以看出,我們很多大夫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一切為了病人,正應了我們對醫生的要求。醫生是仁者,仁者之心,仁者之術,一切從病人出發,一切為病人着想。除了大夫之外,我們還有一支很了不起的護士隊伍,護士某種程度上講比醫生更辛苦,她們需要24小時值班,要上晚夜班,工作非常辛苦。今天看《長沙晚報》,說長沙表彰了十位最美女護士,其實我們湘雅系統,也有一支非常好的護士隊伍,我們也應該搞最美護士的評選活動,而且我們不止十個,應該有很多。

  雖然,我們湘雅有很多很好的醫生,很多很好的護士,醫院也發展得很好,但還是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一系列的問題,我初步大致羅列了一下。

  首先,看看國內的大形勢。現在衛生部與計生委合併了,叫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改進行得如火如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而且對醫改要求這麼高呢?前幾年有一個統計,我們在衛生事業上的投入,人均只有八毛錢,但這幾年增加了,但數量不是很大。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公共財政30%的預算放在醫療衛生事業上,與之相比,我們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教育投入佔了百分之十幾,不錯了,但衛生仍然不夠。

  由於經濟發展環境和人類生活節奏、生活方式的變化,人們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也發生着變化,造成疑難雜症不斷增多。比如H7N9、SARS,以前從來沒聽說過,但現在都出現了;還有像PM2.5,原來也都沒聽說過。雖然人的平均壽命在不斷增加,但疾病的量也在不斷上升,人們到醫院看病的次數、對醫院的需求,特別是對好醫生、好醫院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我到醫院去,有時候到門診大廳轉轉,人山人海。我以前在北京的醫院看到門診大廳都是滿的,到長沙一看也是這樣,湘雅各醫院都是這樣,什麼時候去門診大廳都是滿的。另外,隨着疾病的增加,市場經濟的變化,群眾對醫院的不信任感在增加,患者到醫院來,一方面是想看好病,另一方面他對看病的大夫不怎麼信任。不是出錢出不起,而是怕把病看壞,怕接受不好的服務。這種不信任感造成看病治療的困難,也加大了醫患矛盾。

  醫改進入關鍵期后,為了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對民營醫院實行了放開。醫院的經營管理競爭更加激烈,甚至在今後會進入白熱化的階段,現在還沒有大量引入國外或海外醫療集團,只有上海、深圳少數地方在做。比如深圳就建了一家很大的醫院,完全委託給香港醫學院管理。如果國外的醫療集團進來管理,國內大型醫院的管理水平各方面都會帶來巨大的威脅,這種競爭態勢在增強。

  其次是管理方面。中國最好的醫院基本上都是大學附屬醫院,但在1999年中國大學大合併之後的這十幾年期間,大學附屬醫院在管理體制上一直處於不順的狀態,或者說處於探索摸索階段。原來都是衛生部管,後來有的劃到教育部,有的下到地方。在醫學人才的培養、醫院的管理等方面一直沒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做法。究竟大學管什麼,衛生部管什麼,不是特別明確,包括醫院在人才培養、醫療、科研的體制上一直是不順的。對附屬醫院、醫學院的管理用哪種模式比較好,一直處於探索階段。在這種形勢下,醫院還有醫學教育,究竟應該怎麼發展,才更加符合醫院實際,或者說發展起來更快一點,更好一點,使得我們更順一點。醫院,還有我們政府部門都在認真思考,一直在討論。

  這樣就帶來的很多問題,既有外部的,也有內部的。從外部來說,首先是管理,我舉幾個例子,比方說定價,醫院看病,無論是葯還是挂號費、檢查費,都由物價部門定。說葯價矛盾體現在醫院,實際上是外部環境造成的。但很多葯本來不貴,為了把價壓下去,把價格搞得很低,低到藥廠沒辦法生產。沒辦法生產,東西還得要出來,減去檢驗環節,所以中國的國產葯和進口葯,同樣的牌子,同樣的配方,國產葯的效果要差些,副作用大些。就是因為政府把有些葯的採購價壓得太低,最後廠方沒有辦法得到適當回報,所以就把很多中間環節省掉了,偷工減料,毒膠囊事件就是個例子。另外比方說看病的定價,我們的挂號就定在幾塊錢一個號,住院就那麼多錢一天。因為看病的價格很低,看病的患者太多,所以每一個大夫,每天看病數量急驟增加。幾分鐘要看一個,你就要開很多化驗單、檢驗單,讓儀器說話,反而增加了患者的負擔。還有周邊環境,由於政府對教育、對醫療等不夠重視,往往造成周邊硬環境、軟環境都不好。

  當然也有內部問題。比方說,大夫開藥,開得越多越好,因為開多了回扣就拿得多。當然可能二院沒有這個問題,但很多醫院都有這個問題,因為別的途徑沒法增加收入。不僅開藥,做手術也是這樣。器械的話,國產的和國外的價格不一樣。再一個是基建,醫院怎麼樣我不知道,高校出問題最多的就是基建,高校紀檢抓得最多的就是管基建的。當然還有其他類似的問題,還有管理的問題,規範的問題。

  第三,認識方面。醫院本來是一個以救死扶傷為目的,救治病人、提高水平的單位,但究竟是患者第一,還是醫生護士個人利益第一,現在正在失去最原始的準則。我最近看一部電視劇,裡面一位科主任每次面試時,總問面試者你進醫院幹什麼。很多學生答得很老實,說醫院工資高一點,可以買個好房子,接爹媽一起來過日子。這樣的面試者科主任不要。他一定要答,醫生是仁者,要來治病救人。後來那幫大夫都罵他,死老頭,其實那位科主任還不到50歲。雖然是電視劇,真的假的,當個玩笑話聽聽就完了,但反映出一個觀點,現在醫院追求的是什麼,放在第一位的是什麼。現在放在第一位的是經濟效益,沒有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很多醫院都這樣,怎麼樣去多賺點錢,擴張一點,認識問題第一個就是把誰放在第一位。

  第二個就是不求內涵式發展,求擴張。這個問題在全國普遍存在,有些省的醫院搞到5000張床位,床位越多越好,規模越大越好,設備越先進越好。為什麼要買設備,因為外部管理環節有很大問題。比方說PET-CT做一次一萬元,你要看病,怎麼也看不到一萬元,當然現在開始可能降價了,你不做全身沒那麼貴。你要做個CT,打個增強,打一針五百塊錢。定價方面有很多的問題,造成大家拚命擴張,不追求質量的提高。當然,北京有些醫院在內涵發展方面做得不錯,包括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他們也蓋了樓,但他們沒有用自己掙的錢,是發改委給的。但在地方很多醫院都是靠自己從牙縫裡擠出點錢。最近聽說廈門市花了30個億,征了三百畝地,蓋了現代化的醫院,然後全部移交給廈門大學。深圳市也是這樣,他們拿了百個億蓋了醫院,現在是香港大學給他管理。但絕大多數省份,像我們都是牙縫裡面拿錢,這就給醫院發展帶來很大問題。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在醫院幹部會議上的講話
網友評論
在醫院幹部會議上的講話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