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會議發言 > 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座談會發言稿

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座談會發言稿

手機:M版  分類:會議發言  編輯:得得9

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座談會發言稿 標籤:現代企業 職業道德 職業素養 教育的智慧 愛的教育

  山東省人民政府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省委、省政府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謀划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整體設計、全面推進。先後制定50多個政策文件,建立30多項制度,形成了支持和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比較完整的政策體系。

  一、以改革考試招生制度為突破口,破解職業教育上下不貫通、左右不銜接的體制障礙。一是建立"文化素質+專業技能"春季考試招生制度,對獲得國家技能大賽三等獎以上、省級一等獎的學生免試專業知識和技能。二是建立職普統一的高中階段招生平台,開展中職學校與普通高中學分互認、學籍互轉試點。三是建立中職學業水平考試製度及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對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成績、身心健康、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綜合素質進行全面科學評價。四是加快推動本科院校分類改革,支持省屬本科院校更多地嚮應用型本科教育轉型。

  二、以"雙師型"隊伍建設為核心,建立靈活多元的教師供給機制。擴大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創新編製管理,允許職業院校教職工編製總額的20%不納入編製實名制管理,由學校自主聘用專業兼職教師,財政參照"副教授"平均薪酬水平確定經費撥付標準。對教學急需的技術技能人才,允許先行參加教師招聘考試,符合要求者先錄作兼職教師,待取得教師資格證后再轉為正式教師。將教學實績、技能水平、技術研發成果等作為職稱評聘的重要依據,開展中職學校設立正高級教師職務試點。

  三、以實現產學良性互動為出發點,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積極創新校企合作方式、健全合作機制、鼓勵合作辦學。建立職業院校學生實習責任保險制度,將校企合作項目收費標準浮動幅度提高到30%等。同時,按照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思路,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

  四、以加大和整合財政投入為抓手,完善職業教育保障機制。一是制定職業院校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將中職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公共財政保障範圍,免除所有中職學校在校生學費。二是省級財政投入10億元,全面完成每縣(市)1所省級規範化中職學校目標。三是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職業教育,建立民辦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獎補機制。四是加強市域統籌,將省屬中職學校全部下放到市,實現屬地管理。五是加強考核監督,省政府對各市開展職業教育專項督導。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不斷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努力培養愛崗敬業、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堅強人才保障。

  落實政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責任

  重慶市人民政府

  黨的十八大以來,重慶認真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法》,制定出台《重慶市職業教育條例》,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環境,有力推動職業教育大發展,職業教育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提高。目前,全市有職業院校254所,在校生73.6萬人,近5年來,向社會輸送畢業生110萬人,城鄉勞動力接受職業培訓比例超過63.5%,助推全市每年新增城鎮就業70萬人,有效提升了各類勞動者的增收致富、就業創業能力。

  落實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堅持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的戰略重點,作為縮小城鄉區域差距的重要途徑,作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主要抓手,規劃上優先安排,投入上優先保障,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相繼出台《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重慶市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發展規劃(2012—2020年)》和《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

  構建起適應五大功能區的職業教育布局結構。一是圍繞產業布局學校。按照重慶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要求,統籌安排城鎮體系、產業和職業教育布局。二是對接產業設置專業。緊緊圍繞我市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和服務業、特色農業發展需求,調整職教專業設置,培養產業和市場急需人才。

  完善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培養培訓體系。一是強化產教對接合作育人。把城市發展、工業園區、產學研訓、城鄉統籌與職業教育相結合,建立16個職教園區,促進學校和工廠、教室和車間、學生和學徒、招生和招工等融合。組建8個職教行業協調委員會、11個區域和行業職教集團、14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二是完善技能人才成長立交橋。推動普通本科高校嚮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展,改革考試招生制度,加快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推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探索建立學分銀行,90%的中高職畢業生能夠獲得"雙證".

  健全適應城鄉統籌發展的職教資源配置機制。一是完善職教學生資助政策。從2006年起,在全國率先實施城鄉"五類困難學生"全額資助學費、包干補助生活費和住宿費政策。從2012年秋季開始,免學費政策覆蓋全市所有中職學生,外地來渝中職學生享受同等待遇。二是推動城鄉職教協調發展。建立市內學校與市外學校、城市優質職業學校與農村中職學校合作辦學機制。近5年來,先後在渝東北、渝東南地區中職學校建設實訓基地55個、基礎能力建設項目20個、國家和市級中職示範校19所。

  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建設製造強國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我國職業教育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據統計,全國以機電類專業為主體的中、高職院校達800多所,每年向機械行業輸送畢業生100多萬名。這期間,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努力發揮綜合性行業協會優勢,堅持以黨的方針政策為指引,認真按照《職業教育法》規定,與教育部、人社部、總工會等多部門合作,積極探索產教融合、協同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有力促進了行業技術技能人才成長和產教協同共進。

  一是推動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同步規劃。在編製《機械工業總體發展規劃》中,專門編製了技能人才培養規劃。開展行業人才需求預測及對策研究,編製併發布了《機械工業轉型升級技術技能人才需求趨勢報告》和《機械行業智能製造領域技術技能人才需求趨勢分析報告》及相應的專業設置指導報告,推動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供給結構優化。二是參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組織行業、企業和院校專家,先後參與了教育部委託的20個中職加工製造類專業教學標準制訂、高職裝備製造大類專業目錄修訂,以及部分專業頂崗實習標準制訂、生產性教學案例庫開發等工作。三是推動構建校企協同發展新模式。積極舉辦產教對話活動,召開全國機械行業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制訂《機械行業開展現代職業教育創新實踐的指導意見》,鼓勵和支持行業內企業積极參与職業教育發展。

  "十三五"時期,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與建設機械製造強國均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深化產教融合、實現創新發展,成為我們共同的責任使命。機械工業將按照《中國製造2025》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機械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部署要求,遵循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綠色發展,加快推進產業實現中高速、邁向中高端。一是在政府領導下,進一步健全完善產教融合工作機制,加快建立起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院校為主體、社會支持、協同共進的工作新體系新格局。二是繼續發揮行業專業優勢,積極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產教融合推進項目,積极參与專業師資培訓和專業課程改革等工作。三是充分發揮國家級培訓基地、行業人才培養聯盟和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等組織優勢,聯合行業企業和職業院校等各方力量,共同開展技術技能人才培育提升工程。四是構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以點帶面推動更多行業內代表性企業和優質職業院校開展深度合作。五是推進工業文明和企業優秀文化進校園,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為培育新一代我國裝備製造業合格人才作出努力。

  推進職教改革 助力企業發展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作為職業教育的參與者與支持者,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見證了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下我國職業教育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見證了《職業教育法》實施20年走過的歷程。這部法律第一次把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納入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對企業和職業教育發展起到了雙向促進作用。

  中鐵工程總公司現有職業學校12所,其中,高職2所、職工大學1所、幹部培訓學院1所,國家重點中專6所、技校2所,分佈在陝西、山西、黑龍江、湖北、貴州、河北、河南、甘肅8個省。2015年底,在冊職工1745人,全日制在校生7萬餘人。

  我們推進職教改革的具體做法有以下幾點: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實施專業化管理。2007年,中鐵工程總公司專門成立了中鐵宏達資產管理中心,對12所學校採取專業化集中管理,建立了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的辦學體系,為學校發展搭建新的平台。二是狠抓薄弱環節,改善辦學條件。針對各學校辦學條件不足的情況,我們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調劑資金用於改善辦學條件,其中投資6億餘元,為4所院校置地建設新校區,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各學校辦學實力。三是改進培養模式,推進校企合作。制定集團支持校企合作的辦法和實施意見,各學校與中鐵工程總公司及子分公司、三級企業和項目部對接,在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產教融合、訂單培養、招生就業、師資隊伍、資源共享等方面全面實施校企合作。四是對接企業需求,優化專業設置。緊跟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和走出去步伐,改革和設置急需專業,在高速鐵路、城市軌道等現代建築領域形成高職、中職共50個特色品牌專業。如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在全國率先開設了高鐵技術、盾構技術等專業。五是加強"雙師隊伍"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行企校專兼教師"互兼互聘、雙向交流",選派企業技術專家到各院校參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師資建設、專業課教學,推進各學校專任教師到施工項目掛職鍛煉,建立校企"雙師型"師資人才庫,為解決學校師資力量不足和提高教學質量奠定良好基礎。

  《職業教育法》公布實施20年來,各學校為中鐵工程總公司、鐵路行業和其他企業培養了十幾萬名優秀經營管理和技術技能人才。同時,各院校把企業員工培訓作為重要的辦學職能,僅2015年,就為中鐵工程總公司培訓生產一線急需的40個工種技能人才7000多名。各學校還通過技術開發與應用、技能鑒定、編製技師培訓教材、舉辦技能大賽等形式,發揮了主動服務企業的優勢。

  為高端裝備製造培養緊缺人才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我校地處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四川德陽,是1959年國家與中國二重、東方電機等重裝企業一起布點建設的學校。我們在辦學中,始終堅持"裝備製造業產業結構調整到哪裡,學校辦學就跟進到哪裡;裝備製造業需要什麼樣的技能人才,我們就提供什麼樣的人才支撐"這一理念,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發展道路。

  一是開放辦學,融入產業,成為重裝企業戰略合作夥伴。近年來,四川省經信委組織所屬學校與100家大型企業、10個重點產業園建立對接;省發改委組織、我校牽頭,聯合行業協會、裝備製造企業、職業院校、科研院所,組建"四川裝備製造業產教聯盟".引入行業技術標準,校企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快速反應、同步跟進、動態調整"的機制。

  二是省市共建,整合資源,推動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學校圍繞中國製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德陽打造重大裝備智能製造核心技術和職業教育"兩張名片"戰略,先後與中航集團共建航空材料檢驗檢測中心,與德國KUKA、成都環龍共建"四川工業機器人應用創新中心",與中科院成都分院、德陽市政府共建德陽中科先進製造創新育成中心;聯合裝備製造大企業、大集團,建設"裝備製造業機器人應用技術、高溫合金切削工藝技術、航空材料檢測與模鍛工藝技術"3個省級工程實驗室,協同實施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和生產性服務,助推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

  三是立德樹人,創新模式,弘揚"大國工匠"精神。自2011年起,學校在保證輔導員隊伍的基礎上,為每個班級配備一名班級導師,由學校領導、中層幹部、教授擔任,做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與企業基層黨組織建立"雙彙報、雙考察"制度,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先後與16家企業共同培養新黨員329人。學校聘請"大國工匠"高鳳林、8萬噸航空模鍛壓機總設計師陳曉慈、中航集團材料失效分析首席專家陶春虎等大師、專家,直接參与專業建設和教學實施,用精益求精、腳踏實地、吃苦耐勞的大國工匠精神培養塑造學生。把企業引入校園、產品引入實訓、工程師引入課堂,讓教師進入車間、學生進入工段、教學進入現場,讓學生接受原汁原味的技藝傳授。

  當前,國家正全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們將始終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高端裝備、智能製造發展的需要,建好學院產學研園,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為產業轉型升級作出積極貢獻。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座談會發言稿
網友評論
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座談會發言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