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會議發言 > 減負提質推進會發言稿

減負提質推進會發言稿

手機:M版  分類:會議發言  編輯:得得9

  抓正確的質量,育正確的人

  --2013減負提質推進會發言稿

  **縣教研室 劉-業-儉

  這是一個質量時代。什麼是質量?什麼是正確的質量?什麼是高質量?這是一個方向性問題。方向對了,我們做的事情無論多與少、快與慢都是有意義的;方向錯了,我們做的事情無論多與少、快與慢都是無意義的,甚至是錯誤的,甚至做的越多越快犯下的錯誤越大。要研究小學如何減負增效,必須弄清小學教育究竟是幹什麼的?是為中學輸送合格的新生?還打好堅實的知識技能基礎?這些回答都十分片面。其實,小學教育就是讓孩子們健康幸福的成長,就是好好呵護並發展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固有品質,比如興趣、求知慾、創造意識、樂觀心態等,並形成健全的人格、堅強的意志、良好的習慣、博大的愛心、強烈的責任感等等。小學,學生的發展必須是綠色的、生態的、生命的,扭曲不得,只有這樣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只有這樣的發展才具有不可估量的可持續發展性。

  一、現狀:五個“正在”

  **教育正處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由考試教育向生命教育、由背離教育規律向順應教育規律過度的關鍵時期。這個度過的好,**教育就山清水秀四季蓬勃;這個度過的不好,**教育將長期處於“兩張皮”的尷尬境地。這個過度期可以用五個“正在”進行概括。

  正在走向良知 教育是一個最需要良知的事業,因為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的呢?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分水嶺就是良知。我們的小學教育正在走向良知,但是不善良的現象依然還有市場。比如違背人性規律的唯分數教育等。只有600萬人口的瑞士人均GDP居世界第四,歷史上25人獲得諾貝爾獎,按人均算居世界第一。這些奇迹的產生源於瑞士教育的成功:讓每個孩子自由成才。比如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決定自己的任何事情:家庭作業做什麼、課外活動做什麼、社會實踐怎麼開展等。老師經常徵求學生對教學計劃的意見。例如某老師給學生上英語課時,會提前問學生:如果我想讓大家這節英語課暢所欲言,你們希望老師提供什麼樣的語言支撐材料,是可替代的表格還是單詞群?因為充分徵求學生的意見,所以自由討論非常熱烈。每到期末,家長都會收到孩子沒有成績的成績單。成績單上寫的都是老師對孩子學習能力、自理能力、性格成長等各方面的評價,以及家長如何指導孩子的建議等。教育的國際趨勢是“自由成才”,發展生命。自由的成才才是真正的成才,教育的重任是如何讓學生自由地成才。

  正在走向長遠 教育必須着眼長遠,這個長遠就是學生的幸福,民族的未來。中國的教育是急功近利的。比如用無限的、不擇手段的加重學生負擔的辦法來提高所謂的質量就是一個最惡劣的急功近利事件。只要分數不顧其餘的教育者真的是一個不夠格的、更是一個失去基本道德良知的教育者。分數在一個人的成長中究竟佔多大比重?(人的發展空間和順序問題。)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分數,特別是低年級學業成績,與一個人未來發展並無直接聯繫。我們不是不要分數,而是要一個正確的、有價值的、有含金量的分數。南峰小學等學校有一大批高境界的、真正致力於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教師。這樣的老師真正偉大。

  正在走向全面 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精髓是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現實是我們在不同層面還存在重語數輕其他、重知識輕其餘、重眼前輕長遠等現象。學生道德、人格、精神、氣質、習慣、態度、能力、主動質疑以及創新品質等發展不足。可喜的是重視學生全面發展的學校和教師越來越多,多數教師已經樹立了這樣的觀念。

  正在走向過程 教育在過程中,沒有過程就沒有教育,沒有過程就沒有發展。我們的教育必須轉向過程教育。美國孩子每獲得一個知識都要經歷艱難的過程。所以他們的知識量少,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都在過程中獲得。我們正在這樣進步,比如從學科的角度說科學課就是很好的例證。

  正在走向回歸 教育也好,課堂也好,都必須回歸本真,回歸原點,不能泡沫化。不能形式主義,不能故弄玄虛,不能嬌柔做作,更不能假戲真做。教育,不但應該明白該做什麼,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不該做什麼。我們有時候不是做的太少,而是做得太多;不是做得太粗糙,而是做的太細膩;不是做得太簡單,而是做得太複雜。我們的教育尤其是我們的課堂,不能越來越使人喘不過氣來。沒有留白的過度的教育,是對學生心靈的剝奪。必須對那些虛偽的課堂、花哨的課堂、方法過剩的課堂、缺乏靈魂的課堂用高壓水槍進行沖洗,使其回歸到乾淨、清澈沒有污染的原生態。

  二、策略:扳正“五觀”

  質量觀 不能正確認識質量,我們的教育就不可能有正確的質量。我們的兒童從小就很累(看看他們偌大的書包和卷帙浩繁的課本就知道了),精神精力已經耗盡,進入大學就想撈回損失,於是開始拚命地玩,成就從何而來?美國的教育是生怕學生受不了,中國的教育是生怕學生受不夠。教育是向善、立人的事業,是讓接觸、接近它的人能夠享受到精神幸福,體會到成長力量,展望到光明前途。如果教育不能帶給學生幸福、力量和光明,相反讓學生感受到壓抑、苦悶、疲憊和灰暗,那就遠離了教育的本質。在我們縣,不能正確認識質量的教育人還有多少?我們應該清楚,不是學得越多越快越有質量,更不是分數越高越有質量。

  教師觀 要引導教師正確認識自己。因為,教師如果把自己看成庸俗的人,教育就會庸俗;如果把自己看成普通的人,教育就會普通;如果把自己看成有質量的人,教育就會有質量。教師是智慧的結晶,是文化的化身,是課程,是懂教育的人。道德素養和專業素養是教師的雙腿。但是支撐教師站在講台上的,不只是德行和學養,更有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對成長複雜性的包容,以及真誠、熱情、尊重、民主、平等等現代教師不可或缺的品質。教師是能夠在幼小心靈播下希望種子的人,是能夠讓他人正確而幸福成長的人。教師是能夠認識到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有靈性的、且潛藏着無限可能的人。教師是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人,是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的人。教師有一個標準,那就是你的工作別人(非教師)不會做,只有你才懂得幼小心靈的透明和深邃、教育的簡單和複雜。只有你才知道兒童教育的水有多麼深,責任有多麼重大。

  育人觀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人的成長規律,猶如人之於樹。何為正確的方法?方法就是教育者本身(教師本身的素養和風格基本上就是學生的素養和風格),就是思考和行動的本身,一切方法外化於人,則它總在人之外。中美教育的差距不在方法而在育人觀的不同。比如他們認為小學主要是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知識技能性的東西可以以後再來,而前者一旦失去則無法彌補。我們則認為小學要打好知識技能基礎,其他的以後再來。誰正確呢?中國有急功近利的文化,什麼事情都講究短平快,其實教育應該是短平快的反義詞,既“長曲慢”。我們真的應該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成才,甚至都可以成為特長生。**高級中學文化課稍差的學生就去學藝體,就成為了藝體特長生,那文化課更好的學生去學藝體呢,會是什麼樣的效果?所以每一個人都有成為特長生的潛質,就看我們的教育如何對待他們。莫言小學畢業得諾獎,說明解放多麼重要,自由多麼重要,解放與自由,是發展人之潛能的必須環境。育人,實際上就是解放人的過程。我們該怎麼育人呢?

  課堂觀 課堂應該是學生最喜歡最想去的地方:自由、民主、開放……?究竟什麼是課堂效率?效率是工業術語,我們的教育在一定程度毀在效率上,應試教育就是效率的產物。我們必須弄清楚什麼是真正的、正確的效率,否則就是在毀滅下一代,毀滅我們的民族。我們要相信學生能自己學習,自己學習才能得到發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就給他一個什麼樣的環境。教學是逐步減少外部控制、增加學生自我控制學習的過程。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關於課堂模式:我並不看輕實踐中各類模式的啟發作用和多元性的積極意義,但不贊成模式化的追求,更不認為教師只要學會操作模式,有了“包治百病”的處方,就能實現教學改革。模式的產生更多的應該是由內而外的,猶如孕育生產的過程,是教育教學到達某個時候必然產生的一種變化格局。這遠遠優於由外而內的先給一個模式標籤,然後削足適履的去適應這個模式的做法。

  和諧觀 和諧發展不等於平均發展,和諧發展的反面是畸形發展。為了和諧發展,當務之急是我們的教育必須高度重視那些看不見的、無法評價的東西。這些東西乃莊子的“無用之大用”。評價對於教育永遠是蒼白無力的、片面而膚淺的。教育需要但絕不能依賴評價,依賴評價的教育是偽教育。道德、習慣、人格等看不見摸不着的“無用”的東西真是太多太多。教師絕對不能把全部的精力用來教知識,學生也絕不應該用全部的精力去學知識。孔子也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學文”。可以看出,孔子也認為學文不是最重要的。

  三、措施:堅持“五是”

  教師是關鍵 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自己要尊重、關愛教師,用尊重和關愛去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比如多數學校今年的教師節不了了之,這是教育本身對教師的一種不尊重。教師節應該是與每一個而不是與極少數所謂的優秀教師有關的事情。要善待教師,我們的教師不容易。要為教師營造學習的環境和文化,把提高教師素養讓教師感到幸福真正當成我們的責任。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可能有高水平的質量,也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可能實現既減負又提質。各校都應該有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方案。

  課堂是根本 以提高課堂質量來實現減負提質是我們的不二選擇。我們應該不遺餘力的去抓課堂,讓課堂輕鬆優質,成為師生精神成長的綠草坪。提高課堂質量,我們已經沒有退路:教育部“減負十條”:4、不留作業(書面)。5、規範考試。一至三年級不舉行任何形式的統一考試,四至六年級除語文數學外語每學期可舉行一次全校統一考試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統考。6、等級評價。實行“等級加評語”的評價方式,全面取消百分制。7、一科一輔。8、嚴禁違規補課。9、每天鍛煉一小時。我們真正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時候了。我們必須竭盡全力提高正確的課堂效率,讓學生積極、主動、陽光、小手林立、小眼發光,教師既激情又淡泊,四兩撥千斤,點石成金,時隱時現,大智若愚……各校都應該有抓課堂質量的具體措施。

  生本是底線 “人類之所以有進步,是因為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話”,這句話至少足以說明尊重個性的重要性。我們的教育教學,現在必須有一條鐵律,那就是生本底線。我們必須把這一條鐵律作為我們基本的指導思想,作為我們對學生施以任何教育的前提,我們的觀念必須這樣轉變過來。古今中外一切成功的教育無不是以生為本的,即或是沒有提出這個概念。我們看你的教育尤其是看你的課堂正不正確,首先就看你是不是以生為本了,然後才可能再看其他。比如學生為什麼不願寫、寫不好作文?其一就是對學生的要求(限制)太多,學生失去了表達的自由,甚至連精批細改也成了對學生心靈的限制;其二是老師自己不寫文章,不懂寫作的真諦,因此不會引導學生寫,等等。每一個教師課後都應該追問一個問題:我生本了嗎,我專制了嗎?教學目標、方法等為什麼不能讓學生自己確定?閱讀教學難道都必須教師先問先導嗎,就不能學生先讀先問嗎?生本不是放任也不是遷就,而是對生命的無限敬畏和尊重,是對生命規律的全力呵護,確保生命按照本來的曲線延伸。凡是經濟社會文明程度較高的國家,無不是教育很輕鬆很自由很自主的國家,小學知識學的很少甚至很膚淺。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尊重遵循了自然的、生命的、心靈的規律。幼小的生命承受太重,必然是一種傷害,學生的心智必然長不高,必然以失去長遠發展失去人生幸福為代價。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生本”也者,其為師之本與。各校可以探索着制定一些以生為本的課堂辦法。

  常規是保障 我們一定要很抓“備”“上”“研”(常規教研活動開展真的了嗎?教研月文件老師知曉嗎……)等環節,研要貫穿一切,不搞形式不走過場。要引導教師樹立課程意識,擁有課程行為,認真研究教材,使教材本土化。課程是“教什麼”,教學是“怎麼教”。引導教師把提高質量的着力點轉移到研究教學方法上來。在管理上,我想對校長們說,校長擁有巨大的力量讓老師們過得痛苦或者快樂,校長可以成為折磨教師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教師的火花。校長們可以帶給教師羞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者拯救。教師是進步還是墮落,與校長直接相關。所以,校長們,不要認為常規就是制度,就是條款。要讓常規成為文化,成為學校的人文素養,文化才是學校的最有力的常規。很大程度上,常規就是領導者本身,就是領導者本身的文化力量,包括其品格、風骨、學養、課程力等。各校應該制定具體的、與時俱進的常規方案,使常規逐步成為學校的一種文化習慣。

  調研是手段 考試不是唯一的調研方式,聽課才是一種最常用的、使用頻率最高的調研手段(校長們聽了多少課?),參與校本教研活動是一種調研,觀察學生的日常活動是一種調研,查看學生作業是一種調研,和師生進行正式非正式的對話也是調研……只要樹立了調研的意識,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調研,都可以獲得有價值的信息,都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做出相應的管理策略。學校應該探索一些有效的、多元的調研方式,並試探着把這些調研信息作為評價內容。同時,堅持過程質量的調研和抽查。調研抽查的成績是否作為評價教師的依據,是否作為重要依據,是否不作為評價教師的依據,各校可以探索。如何不讓合格率優生率成為加重師生負擔的罪魁禍首?如果我們不把考試成績(不是不考)作為評價教師的依據,利弊在什麼地方,是否對學生的成長更有利,也希望大家探索。從縣教委的角度說,應該讓不定時的督導、檢查與考核成為常態,內容可以多樣,方式可以多元。

您正在瀏覽: 減負提質推進會發言稿
網友評論
減負提質推進會發言稿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