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慶典致辭 > 農信社慶祝建黨90周年演講稿

農信社慶祝建黨90周年演講稿

手機:M版  分類:慶典致辭  編輯:pp958

農信社慶祝建黨90周年演講稿 標籤:奧巴馬開學演講

  農信社慶祝建黨90周年演講稿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在這建黨90周年之際,我很榮幸能夠在這裡,向黨和人民報備農村信用社的現況、已有成果以及後期打算。

  自國家成立農村信用社以來,各級都一直在致力於實現組織和調節農村基金、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綜合發展、支持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社員家庭經

  濟、限制和打擊高利貸的目的。可是,長期以來,由於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極不平衡,農村信用社現有產權狀況的多樣性,農民參與農村信用社民主管理的意識低下等原因造成了農村信用社的虧損和歷史包袱嚴重,同時更是加劇了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變遷的國家偏好和農民的接受程度之間存在的矛盾。隨之而來的問題更是源源不斷,如馬蜂窩般讓人焦頭爛額。

  而為了解決這些麻煩,麗江農村信用社內各級黨政工作人員都在孜孜不倦的努力着,在探索和實踐的結合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和落實黨精神以及國務院關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要求,實施一系列改革創新活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探索和完善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產權制度改革,建立與各地經濟發展、農村信用社管理水平和資產狀況相適應的組織形式;依據市場經濟規則,堅持繼承和創新,通過明晰產權關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強化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機制;堅持為“三農“服務,改進服務方式,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使權責利相結合,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強配合,明確責任,建立健全風險防範和處置機制,遵循穩定、改革、發展相統一的原則。在穩定中深化改革,在改革中促進發展,在發展中化解風險;堅持農村信用社在改革中的主題地位,緊緊依靠廣大幹部職工推進改革,使改革成為農村信用社幹部職工的自覺行動。

  雖然一直有市政府、各區縣人民政府、市直各有關部門等的支持鼓勵,改革創新之路卻並不是一帆風順。或許是由於歷史遺留原因,還有途中冒出來的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加劇了原有的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變遷的國家偏好和農民的接受程度之間存在的矛盾。這些矛盾既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就更不可能是想當然可以解決的。我們,在一步一步的行動,就在前幾年,為切實解決農村信用社電子化建設滯后、結算渠道不暢的問題,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機構網點遍布全市鄉鎮的優勢,我市農村信用社着手準備,集中資金、人才和時間,對各區、縣農村信用社中心機房進行建設、培訓業務操作人員,並由市電信公司提供光纖的業務數據通訊服務。經過幾個月的精心準備,聯網併入全省農村信用社綜合業務系統網絡,所涉及對外營業網點對外開門營業。這些措施為全市農村經濟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增強了自身業務發展和市場競爭能力,我市農村信用社完成全省聯網開通“金農網“,全面實現了通存通兌。

  當然,以上這些只是計劃中的小小一部分。可是,正是這些小部分,解決了很麗江農村信用社的大問題,讓大家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縱觀麗江今日現象狀,農戶貸款餘額、農戶貸款面、農業貸款佔全市金融機構農業貸款率水平都趨於前列。

  無論從事什麼職業,總是會和困難不期而遇。人處於三千紅塵之中,哪能真正得到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呢,總該免不了應對突如其來的麻煩。而結果如何,就只能看你應對困難的勇氣了。當好像所有人都對你不滿,當似乎所有工作都做得不如人意,當所有耐心都消失殆盡的時候,是放棄、挑軟骨頭啃,還是迎難而上?毫無疑問的,麗江農村信用社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都選擇了後者。似乎只是彈指一揮間,抑或經歷了千年萬年,我們終是迎來了黨的第90個生日。那些關於共產黨的歷經艱難險阻的故事正隨着社會主義經濟的日漸生機蓬勃而遠去,但卻永遠不可能被遺忘,而今,我們依舊循着黨的腳步,堅持着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路線和處事原則,愈挫逾勇,自信前行。

  當然,我們不可能為取得的一點點成績而沾沾自喜,將來還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還有更艱難的責任要承擔。社會總是在拼搏競爭中才能快速成長。在內,我們要堅持成為聯繫農民的金融紐帶和支持“三農“發展的主力軍。對外,要成為可以和其他信貸機構抗衡的產業。

  作為一個以國企+行政部門為主要性質的機構,黨的指導對信用社的發展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而黨社內黨組織和黨員的積極配合和不畏艱難的品質成就了信用社的飛速發展。我們也必將以十二的努力繼續走着未完成的路。

  結束之際,我謹以毛澤東主席的七律《長征》向黨表示敬意,向為信用社發展努力的黨員和職工等所有人士表示謝意。努力不會白費,會有人記得,你們是那樣認真盡職的在遵守當年對五星紅旗發下的誓言。我們只是在等,苦盡甘來的那天。

  謝謝

您正在瀏覽: 農信社慶祝建黨90周年演講稿
網友評論
農信社慶祝建黨90周年演講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