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學作文 > 四年級作文 > 關於龍舟的故事 1600字作文 ( 手機版 )

關於龍舟的故事_1600字

分類:四年級作文  字數:1600字  編輯:得得9

古文獻中最早有龍舟記載的是公元前318一296年,相當於戰國中期的《穆天子傳》。關於龍舟竟渡的起源,傳說紛壇,流傳最廣的是源於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 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因政治主張不被採納,反遭小人誣陷,含恨抱石自沉淚羅江。楚人憐之,紛紛駕船爭逐江上相救。以後這種說法越來越多,為各種傳說中影響最大者。隨着歷史推移,龍舟競渡逐漸從民間地方習俗演變成具有官方色彩的專業競技活動,形成有章法、有規範的龍舟體育文化,並蔓延到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在浩瀚的世界體育大觀園中佔有一席地位。 

  南宋時,廣東已有民間的大型龍舟竟渡,明清時,廣東官方和民間的端午節賽龍舟活動更普遍。解放后,省內各地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龍舟賽事,水平不斷提高。 

龍舟,具有獨特的觀賞性。而龍舟的鑒賞,還是一門學問呢! 

  龍舟分“專職龍舟”和“業餘龍舟”兩大類。“專職龍舟”只作竟渡,不作它用。“業餘龍舟”則是以生產用船臨時改裝而成,用后又恢復為生產用船。 

  專職龍舟又分為專用龍舟、簡便龍舟、游龍、造型龍舟等。 

  各種龍舟的構造大致相同:船體(包括漿梢或櫓)、龍頭、龍尾、各種裝飾物和鑼鼓。 

  龍頭大多用整木雕成。無論專職龍舟或是業餘龍舟,龍頭都是競渡前才裝上船頭的。龍頭造型千姿百態,根據各地風俗而定。廣州西江水系的雞公龍頭和東江水系的大頭狗龍頭,別具特色。 

  龍頭多染成紅色,稱“紅龍”。也有塗為黑色或灰色的,稱“黑龍”或“灰龍”。龍尾大多用整木雕成,充滿鱗甲。 

  船上裝飾最繁雜的以順德的雞公頭龍舟為代表。其中部有一個神樓,一個大鼓和一個銅鑼。龍舟上有龍頭、龍尾旗、帥旗和羅傘等裝飾。龍舟的大小按扒龍舟的人數區分:3人、5人、10人的為小龍舟,長約1丈半到2丈;20到50多人的為中龍舟,長5丈到7丈;60到100人以上的為大龍舟,長9丈到10多丈;還有200多人的特大龍舟。 

  小龍舟只有橈手和舵手,中龍舟配鼓手和鑼手各一人;大龍舟配鼓手和鑼手各兩人。珠江三角洲一帶因河床比較寬,人民生活水平比較富裕,故龍舟比較大,60多人以上的算較普通,100多人的也很多。 飛濺的浪花、飛舞的龍旗、飛馳的龍舟,震耳欲聾的鑼鼓聲、吶喊聲,與兩岸歡樂的人群一起,構成鄉情濃濃的中國龍舟竟渡風俗畫。龍舟竟渡,起源干四、五千年前我國民間的一項有趣的傳統體育活動,在漫長發展歲月里產生五花八門的龍舟奇俗。 

  江西等地有旱龍舟之俗,龍舟有竹制、也有木製,這種活動觀者如雲。《瓊州府志》載:“城中人縛竹為船,用五色紙為飾,鳴鉦鼓沿街作競渡狀,名日旱船。”《徽州府志》載:“五月五日迎神船疫,船用竹為之;襲畫狀似鰍,以十二人為神,載而游諸市”。《江西通志》載,在金溪城,“每歲五月五日,城內造龍舟,以人裝故事其上,一舟數百人舁之,行諸陸地”。《南昌府志》載:“五月五日為旱龍舟,令數十人舁之,傳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錢祈福,競以爆竹辟除不祥。”《歙縣誌》也記載了當地有旱龍舟之俗。 

  四川省五通橋和浙江武進縣等地賽龍舟於夜間舉行。龍舟張燈結綵,有的用彩燈作龍眼、有的在水面上設堆堆浮焰,龍舟於其問成雙疾馳燈光燦燦,泛映水面,像一條條游龍在水面競飛,尤為動人。 

  遊船式竟渡較為普遍。從漢代開始就有遊船式競渡了。古時杭州西湖一帶,民間端午節舉行娛樂性龍舟竟渡活動,《夢梁錄》載,官府在西湖舉辦遊船式竟渡,“龍舟六隻,戲於湖中”,船上有“七聖”、“二郎神”等裝飾,划船人戴“大花”、“卷腳帽子”、“穿紅綠戲衫,像演戲一般”。這些龍舟也進行速度比賽,終點奪標。我省部分地區流行的龍船景也叫“趁景”,每年衣歷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指定水域邀集各鄉龍船前來“應景”。因不爭名次,只表演技巧,故稱“趁景”。它輪流在各鄉舉行,每天一景。有些鄉村很看重“龍船景”,像過盛大節日似的熱鬧。凡外村嫁來的婦女,看到娘家來的龍船“應景”,就要和丈夫、小孩帶鞭炮、餅食,划小艇去表示歡迎。

您正在瀏覽: 關於龍舟的故事1600字作文
網友評論
關於龍舟的故事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