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讀書隨筆 > 東林齋飯

東林齋飯

手機:M版  分類:讀書隨筆  編輯:得得9

  不知是東晉時代而起的歷史積澱,還是慧遠大師的法力召喚,今天我終於來到了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的廬山東林寺。未進門時,便想來這裡的人都做些啥?參觀?結一段緣?修一次行?

  說來也巧,進門便趕上許多人排隊魚貫而行,以為是參觀的,便不自覺跟隨隊伍,到門口,方得知是吃齋飯,進退兩難之際,還是接受了不知道是居士還是僧人的指引。

  進門后,男女信眾左右分開,小孩子都隨着女眷,吃齋飯自然遵守佛教的清規戒律,飯前誦經,其實我也聽不懂,好在飯桌的抽屜里有一頁經文,仔細琢磨自然是感恩的意思,感謝這一簞食,一豆羹的來之不易。信徒和僧人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遊客自然大都念不來,也聽不懂,甚至不認識很多陌生的經文上的漢字,但此時我還是不自覺正襟危坐,雙手合十行佛教禮。邊上好心的居士友善提醒:用膳時碗筷不得有撞擊叮噹之聲,不得喧鬧,不能剩飯菜。我當然知道更不會觥籌交錯,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開齋時,各人面前有兩隻碗一副筷子,還有一小塊西瓜,三個菱角,會有執事人等輪流上飯菜,一勺飯、一勺豆腐……自然全是素品,需要添加的把碗推至桌邊,用筷子指示添加量,不需要的不要把碗推至桌沿。用膳完畢,坐等執事送來“惜福水”輕涮碗后喝下。此時我腦海里便浮現濮存昕在《一輪明月》里扮演的弘一法師吃飯的鏡頭,好在我知道這一戒律,也就不皺眉頭的喝下這凡夫俗子眼裡的洗碗水。不免心中湧起了對坐在對面的妻兒擔憂,他們怎麼受得了這般清規戒律的僧侶生活。喝完“惜福水”,把兩隻碗疊起,與桌邊齊放,坐起,行佛教禮,念“喃無阿彌陀佛”依次離開座位,佛經餘音繞梁,三日不絕。門口依然許多排隊等着過二堂(第二批吃飯)的香客。門口有功德箱,用膳后遊客可隨意捐獻,不強求。我只顧低頭吃飯,低頭走路,因為不懂,總怕破壞了佛徒的各種教規,不敢左顧右盼,都沒留意公德箱的存在。出門便問幾個打小就嬌氣的獨生子,卻不知他們都安靜的用完了所有齋飯,沒有絲毫喧鬧無禮。想必孩子被整體環境渲染了,再或者是佛門那無邊的法力,連幾歲小孩都身體力行的感受着這前後半小時的出家生活。

  吃完齋飯,便走馬觀花的看了一系列的東林古迹,聰明泉,蓮池,大雄寶殿,羅漢堂,唐代石雕護法力士……四處有警語“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聽着松濤陣陣,竹林沙沙,便不自覺想起《華嚴經》里的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佛門的門檻是不可以隨便踩踏的,就像我們不能輕易皈依,只好“偷得浮生半日閑”

  參觀完便上車回家,車裡放着動感的音樂,兒子順着旋律來了句“喲喲切克鬧”,瞬間把我從佛門的凈土又拉回到了紛繁蕪雜的生活,也便匆匆結束了我的半小時出家生活。

您正在瀏覽: 東林齋飯
網友評論
東林齋飯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