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抒情散文 > 故鄉的風車

故鄉的風車

手機:M版  分類:抒情散文  編輯:小景

  我的家住在山區,小小的村子堆簇在一座山的腳下,綠綠的山,彎彎的河,幾家農舍在蒼翠的樹叢里被擠了出來。夕陽下,牧羊歸來的陣陣咩咩聲,裊裊炊煙和半天如火的紅霞,描繪着山村的夏天的傍晚。忘歸的孩子依舊在河邊嘻耍,他們快樂得象群魚,童真的笑聲伴着嘩嘩的河水向很遠很遠的地方流去。

  前幾天,大爺的孫子娶媳婦,我在他家的偏房裡看到了過去生產隊的風車。它有堅實的身骨,厚重的箱板,一種古老的氣息。它這種風車大大不同於荷蘭的風車,是用於農業生產的,是秋天打場的重要工具。我對這輛風車有着特殊的感情,它載着我許多很真很美的回憶······

  那時,爺爺是生產隊隊長,爸爸秋天在生產隊的場院里幹活。農家的孩子都是野孩子,大人們沒有功夫去照看,我們就象河溝里的泥鰍四處亂鑽亂竄。去場院是我們的一個大大的願望。因為孩子那時是沒有玩具的,夏天捉蟈蟈,撈小魚;秋天就用麻桿兒,高粱秸編槍,打鬼子玩。年復一年的,這些都玩膩了,大家都想看看那個能轉動的東西,親手摸摸被磨得光亮的鐵把手,那簡直是一種誘惑。孩子是不讓靠近場院的,因為在大人的眼裡,孩子永遠是搗蛋鬼,永遠給他們帶來麻煩。說的也是,我們總在他們不注意或者午間吃飯的時候溜進去,有的把風車轉起來;有的就站在風口吹汗;大一點的心眼兒奸,抓一把糧食揣進兜里就跑,惹得看場院的人又叫又追,睡不好覺。我們就象炸了鍋的魚,四散里逃開。不過大多數的時間,我們都是趴在場院的矮牆上,看着大人們打場;看着秕谷被吹出來;看着白花花的糧食從風車裡流出來,糧堆一點點變大;看着爺爺眼裡閃耀的豐收喜悅。

  夜晚看場院是要輪流值班的,每次輪到爸爸,我都會提前幾天算好。爸爸是不會願意帶我去的,就是求也不會同意。沒辦法,我就在那天吃完晚飯,看見他出去,我就遠遠地隨着,到了地方,他也不好趕我回去。運氣不好有人來,爸爸就會叫他把我捎回家;要是運氣好,我就可以在哪跟爸爸貓一宿,趁他睡了,玩個夠。場院中央在糧堆上支根杆子,拉上電燈,怕人晚上來偷糧食,因為那時口糧不夠吃。風車就在糧堆的邊上,沒有人和我爭,也沒有又罵又追,鐵把手反着令人眼饞的,不知道是月光還是燈光。管他呢!可以放心大膽的玩個痛快。記得有一次,我一邊玩,一邊想着小夥伴們羨慕的眼神,我轉啊轉,結果睡著了,在夢裡還和他們顯擺,二老悶都氣哭了呢!半夜裡爸爸把我抱進去的,讓蚊子咬了許多大包。

  爺爺狠狠地批評了爸爸,說,以後不許把我帶到這裡來,小孩子可能偷糧食,影響不好。我聽說,還扣了爸爸的工分。我氣哭了,和他說,我沒偷。爺爺沒有說話,拿着鐮刀帶着大夥下地去了。奶奶把我眼淚擦乾,說今後不去就是了。說完,也匆匆追了去。

  我爺爺是土改時的幹部,解放前參加過區小隊,做過區長。他的同志後來都做了大官。可他卻回到了生產隊當隊長,帶領大夥風裡雨里的侍候莊稼。大夥人前背後地都說他就象地里的莊稼一樣,離不開土地,土地是他的根;人的命打一生下來就是定了的。文革期間,講的是抓革命,促生產。要求一天上午抓革命,下午促生產。爺爺說,庄稼人就得好好種地,地種好了,才有飯吃。紅衛兵說他反動,要撤了他的隊長。大夥都說,他不當,還有誰能當?社裡書記說,要不派下去一個吧。可是誰會願意到一個生產隊去當隊長呢?他們這些紅色闖將都想去北京搞串聯,去見毛主席呢。結果一切都沒有改變。

  到了81年,國家制定了改革開放的政策,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生產隊分家什,每家可以分到兩個牲口。爺爺說要一匹馬,另外就要那輛風車。家裡人不同意,但還是拗不過他。他說,這東西家家都得用,放在別人手裡不知重,他不放心。那幾年,每每一到秋天,村裡人都要來借的,爺爺總是囑咐要小心,不要讓雨淋,露水打了;要及時歸還。弄得人家心裡很不自在。可是風車保管的倒是挺好的,依舊很結實。沒過幾年,化肥的大量使用,使糧食產量大幅度的提高。可他還是家裡往地里施農家肥,他總是講,還是農家肥養地,有好處。接着出現了農機,我們家的風車就退了休。爺爺一直把它存放在大爺的偏房裡,臨終前還念念不忘,告訴要保管好。

  看着風車,我就想起了我的童年,是爺爺在我啟蒙階段傳授給了我作人的道理;看着風車,我就看到了爺爺。秕谷原是和糧食混在一起的,經過風車,便渭涇分明;看着風車,看到了爺爺那一代人,他們飽經風霜,依舊在土地上勤勤懇懇地耕耘;在歲月的風雨中,他們挺直腰桿,保持着農民淳樸正直的本色;在風雲變幻時,他們歷經洗禮,沉澱了中國農民幾千年辨別是非善惡的準則。

您正在瀏覽: 故鄉的風車
網友評論
故鄉的風車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