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抒情散文 > 讀《穆斯林的葬禮》的感悟

讀《穆斯林的葬禮》的感悟

手機:M版  分類:抒情散文  編輯:小景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在《穆斯林的葬禮》中我深刻理解了這句話。人之一世,殊為不易,患得患失的同時,依舊會得到與失去。故事以玉為線索,詳細敘述了玉器世家——梁家三代人的生活,反覆交融的片段,使故事情節起伏跌宕,最終作者還是將情感寄托在梁家第三代或者說是韓家第二代新月的身上,她是一個美麗動人,才德兼備的好女孩,她擁有父愛、友情、和家庭的愛,她是個幸福的孩子,卻不料天有不測風雲,剛跨入大學的校門才半年就被突然到來的心臟病折磨着,隨即,韓家發生了一場又一場的變故,有好的也有壞的,有開心的也有痛苦的,但疾病始終沒有遠離韓新月,所以這也就註定着家裡是擺脫不了痛苦的。新月看着身邊的一切:哥哥的婚事成了,姑媽卻垮了:老師對她關懷入微,自己卻身心憔悴;父親也在為她操心,快速的老去。她沒有被孤立,生活任然充滿着愛,可惜在她十幾歲之後就再也看不見這些了,她走了,走得那麼悄然,什麼也帶不走。每個穆斯林都用出了一生的精力去信奉他們的安拉,即使沒有盡到“五功”的基本義務,卻也是用心去信仰,剋制自己的每一個慾望,可最終呢?真主會不會眷顧到一位穆斯林就不得而知了,拉赫(埋葬穆斯林的坑穴)里躺着的屍體,是靈魂的歸宿,還是靈魂的終結呢?

  人以為,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卻發現,十指相扣,難以閉合的指縫會將一切時光和幸福流失,可能在流失最美好的東西時,我們能做的最有益的事就是緊握雙手,爭取為未來贏得更多的時間,可是人最終是難以擺脫命運的,一旦鬆手,生命也將不復存在。

  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地域,人們有着不同的信仰,當然也有無神論者,人的一生很短暫,有些人在享受財富的時候卻飛來橫禍,有些人在一貧如洗的時候卻不能料到日後的飛黃騰達,所有的一切都在人生的舞台上上演,短暫卻又華麗,快樂卻也憂傷。穆斯林希望得到安拉的“祥助”,希望死後能得永生,我們也不可否認,儘管信仰不同,亦或是無神論者,但都是渴望生命,渴望永生的。

  也許,上帝創造了人,也許,人間的生活只是場歷練,也許,一切都在冥冥之中註定,可是未來的路沒有也許,要有着堅定的信念,信則有,不信則無。正如《穆斯林的葬禮》中所說的“魯迅為什麼要寫《起死》?因為他要喚醒沉睡的人生,莊子為什麼要給五百年前的骷髏‘起死’?因為是要讓他重新活一次,人生雖然艱難,生命畢竟可貴,莊子認為人生應該像鯤鵬展翅,扶搖而上九萬里,絕天氣,負青天!”

  人,終究是人,人不是神,不能主宰萬物,不能決定生死,人,註定是要經歷世事滄桑,悲歡離合。可人活一世,究竟為何?難道是苦中作樂,樂中逢苦嗎?沒有人能為你解釋,只能由你自己思考。事物總有雙面性,人擁有至高的思想,卻不料也是累贅。在人生的奔波中,已經有無數的“拉赫”孕育着,他們試圖埋葬過去、埋葬回憶、埋葬快樂、埋葬憂傷,最終會埋葬肉體,埋葬靈魂。

  換一種角度說,人生也不算短暫,只是生命太過華麗,讓人難以捨棄。人死去了,一生也就沒有了重量,回憶死了、心死了、牽挂死了,連最後一聲嘆息也死了,這也就解釋了那脆弱的靈柩為何能裝的下這久經滄桑的屍首。

  不要說我把生命看的太悲觀了,因為現實,所以悲觀。

  花謝后可以再開,人死後呢?又會有什麼?真正的消失了吧?還是活在別人的記憶中呢?我不知道,只有當生命結束的那一刻才會明白,也許那時已經太晚了,但時光不可逆回,做過的不後悔就足夠了,後悔也是不需要的,後悔的人只會在後悔中失去更多,甚至靈魂。

  不管人生是什麼,是戲、是劫、是緣,是……,都不用猜測。既來之,則安之。不論生活給予我們什麼,或者剝奪我們什麼,都要坦然面對,不管有沒有信仰,有沒有神,都不用猜測,因為我們是人,註定要生存。

  我們要為自己“起死”,讓自己重新活一次。

您正在瀏覽: 讀《穆斯林的葬禮》的感悟
網友評論
讀《穆斯林的葬禮》的感悟 暫無評論